<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不用影響因子,你拿什么評價我?
    2018-07-05 13:15:26 作者:John Tregoning 來源:《自然》環球觀點 分享至:

        John Tregoning說,別再說出版物評價指標不重要了,請告訴我什么才重要。

     

    11.jpg
    John Tregoning

     

        在初級教職員工中間流傳著一種說法:聲稱影響因子已死的報告是夸大其詞。今年初我申請資助,一位評審說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高影響力期刊”上,而另一位則說是“二線期刊”上,這些都反映在了他們的打分上。


        常常聽到有人說,只有發表在影響因子幾分的期刊上的文章才有價值,更有甚者說在低端期刊上發表論文會玷污自己的簡歷。


        即使在那些已簽署了《舊金山研究評估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簡稱DORA)的機構當中也是如此。DORA提倡采用一種更公平的標準取代期刊影響因子。


        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不應將影響因子作為衡量研究的唯一工具。


        然而,盡管影響因子飽受詬病,卻遲遲未有可取而代之的東西出現。因為要找到它的替代品,代價太高了。影響因子確實存在種種不足,但是它好在簡單,用一個數字就能像衡量實驗數據一樣,對科學家及其產出進行高低排位。用起來也快——掃一眼期刊列表并不需要太長的時間——更何況它早已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從宏觀層面上看,它也不是全無是處。平均而言,發表在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上的論文通常比發表在影響因子較低的期刊上的更出色、更重要。


        有人說不要再用影響因子,卻沒有人說不用它用什么。這些爭論那些循著學術事業發展老路的、尚處在事業起步期的研究者有什么影響呢?他們只能夾在未來的不確定性和現狀之間,不僅壓力山大,而且效率降低。


        在理想的情況下,只要把我們的研究掛出去,就應足以讓人們發現我們的才華,為我們站臺。但是,現實并非如此。


        我的一些同齡人努力在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文章,他們照理說比那些只會在社交媒體上尋找存在感的人要更優秀一些。但是,我其實也是通過他們在高影響力期刊上發文的能力在評價他們呀!


        研究做得好不一定代表事業發展得好,這并不是什么秘密。目前的體系偽裝成了一種精英體系,但實際上卻是主觀而充滿偏見的,是以個人關系網構建起來的,中間還夾雜一點運氣成分。


        為了成功,我們需要利用聲譽,而我們獲得聲譽的主要工具就是研究產出。因此,在選擇在何處發表研究時,我們需要一點策略,確保讓對的人看到它。為了保持競爭力,我們需要路線圖,也需要時間。


        影響因子曾為我們規劃了路線圖。對于發表成果不多的人來說,影響因子的好處是它們是前瞻性的而非回顧性的。影響因子是一種及時驗證,而H指數和引用數是隨著時間增加的,對于起步期的研究者來說是一種奢侈。


        在原先的體系下,如果你刻苦努力,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高影響因子期刊上發表了論文,那么隨之而來包括終身職位、行政衛生間使用權以及(一位資深PI曾允諾的)終生幸福。


        當然,這條充滿變數的道路只眷顧那些為數不多的幸運兒,他們找到了可以助其彎道超車的實驗室。不過,至少我們不會總是患得患失。


        現在,誰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我為了讓人支付赴美費用而天真地給一本掠奪性期刊提交的摘要?那與這本期刊里的一篇完整論文相比呢?還有這篇洋洋灑灑的散文?


        雖然我心有DORA,但是卻難忘影響因子。


        當然,除此之外,我也有些籠統的建議。通往一個目的地的道路應該不止一條,而目的地也不止一個。我們需要從更大的維度去評價和認可我們對于研究共同體的貢獻(包括公眾參與、內部委員會工作和教學)。


        事實上,正在崛起的新一代科學家獨具優勢,從長遠來看這些優勢更有助于他們的科研事業發展——只要雇傭委員會能夠意識到這一點。


        舉例來說,他們會采用更貼近社交網絡的科研方法,還會利用信息技術共享數據、方法和榮譽。雇傭及評審委員會應該認識到,原先的體系并不適合用來選拔未來的科學領軍人物。


        不過,關于如何停止這場游戲的爭論可以到此為止了。人們應該更明白的是,這場游戲到底怎么玩。這場游戲可以不具有普適性,但必須具有透明度。


        如果每個機構只按自己的規則出牌,沒關系,因為我也會找到于我有利的套路。最難的是你根本摸不到游戲規則,更不要說游戲規則總是變來變去了。眼下看來,影響因子是最不差的選擇了,總比什么都沒有強。


        也許DORA倡議者會在未來5年,或者10年內制定出一套絕對公平的科研產出評價方式。也許那種方式會更全面、通用、簡單,受到大家的支持。


        如果真的有這么一天,那是最好的,因為當前混亂的科研產出評價方式已嚴重影響到了科研效率。我們亟需尋找一種快速解決方式,而最快的一種就是增加透明度。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
    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中文AV字幕乱码 | 亚洲熟伦丁香五月 | 永久久精品一级AV高清免费看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久久 | 天天爽夜夜操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