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翻譯完這個標準的全部9個部分后,又認真看了一遍,與老版本一對比,發現變化還是很大的。在此特地將這些重大變化列出來和大家聊一聊,說得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一、第1部分關于耐久性定義和期限的變化
1、關于耐久性定義中第一次維修預期時間
耐久性的定義是指某防護涂料體系從涂裝后到第一次維修的預期時間。至于在什么情況下應該進行第一次維修,老版在ISO12944-5:2007第5.5條指出“附錄A中的表格已指出,第一次維修涂裝通常應在涂層狀態按ISO4628-3評定達到Ri3級時進行”。但在新版的ISO12944-1中第5.5條指出:在第一次主要的防腐維修工作進行前,各相關方應按照ISO4628-1、ISO4628-2、ISO4628-3、ISO4628-4和ISO4628-5標準對涂層失效程度進行評估,除非各相關方之間另有約定。例如:當有約10%表面達到了ISO4628-3中定義的Ri3 級(銹蝕等級)時,第一次維修通常需要進行。這一要求可以適用于整個結構,也可適用于各相關方協定的可以分開定級的有代表性的部分(結構)。
大家看看,是不是耐久性要求更高了呢。比如,同樣是5年的耐久性要求,老版認為可以容忍整個表面達到Ri3級,而新版認為只要約10%表面達到Ri3級就算到期了呢?
2、關于耐久性范圍的變化如下表所示:

二、第2部分關于腐蝕環境分類的變化
大氣環境腐蝕性級別中增加了CX極端環境,C5 不再區分工業大氣環境和海洋大氣環境;對于埋地和浸漬環境,將Im2明確為沒有陰極保護的浸海水或咸水環境腐蝕性級別,增加了Im4為有陰極保護的浸海水或咸水環境腐蝕性級別。
相應地,新版ISO12944第5、6部分沒有涵蓋CX和Im4腐蝕性級別下的防護涂料體系和實驗室性能測試,而是放到了第9部分專門闡述。
三、第5部分中推薦的防護涂料體系樣例的重大
變化關于第5部分的變化,前文“最新版ISO12944標準解讀(第5部分:ISO12944-5:2018防護涂料體系)”中有了部分介紹,大家可以點擊閱讀。提及的變化主要包括:
—增加了新的涂料類型(聚天門冬氨酸酯PAS、含氟聚合物、氟乙烯/乙烯基醚共聚物FEVE和聚硅氧烷涂料PS),同時刪除了一些涂料類型(PVC、CR、EPC、PURC、EPGF);—增加了中間涂層和面涂層的說明;—增加了一個新的規范性附錄B“腐蝕防護體系的最低要求”,其中強調了表面處理、涂層道數和干膜厚度要求;—原防護涂料體系表格進行了重新編排。
但在我認真對比新舊防護涂料體系表格后發現了一個重大變化,那就是在同樣環境腐蝕性級別和耐久性要求下,新版中推薦的防護涂料體系的干膜厚度都降低了40-60微米。例如,在C5環境下高耐久性(15-25年)要求的防護涂料體系,采用環氧富鋅底漆+環氧中間漆+聚氨酯面漆,老版表A.5中A5I.05、A5M.06要求是3-5道漆達到干膜厚度≥320um,而新版表C.5中C5.07中要求為3-4道漆達到干膜厚度≥260um,干膜厚度降了60 um。而3-4道漆達到干膜厚度≥320um則變成很高耐久性(>25年)下的推薦配套涂層體系。
這條變化的影響力是不可低估的。對防腐蝕涂料制造商來說,意味著客戶要求更低的干膜厚度(花更少的錢)達到更長的防護年限。這對防護涂料體系的性能要求大大提高了。
四、第6部分實驗室性能測試方法和驗收準則的變化
1、試板的膜厚要求變化
老版本要求:干膜厚度應按 ISO2808 進行測量,超出值不應超過設計值的 20%。
新版本要求:除非相關各方另有協定,對于經噴射清理鋼材和熱噴涂金屬涂層,檢查干膜厚度的方法和程序應按ISO19840 進行;對于熱浸鍍鋅鋼表面應按 ISO2808 進行。除非另有協定,驗收準則應采用 ISO19840 中的規定(注:80/20原則)。每塊試板上每道涂層的最大干膜厚度應是:
—如果 NDFT≤60um,低于 NDFT 的 1.5 倍;—如果 NDFT>60um,低于 NDFT 的 1.25 倍;
2、試板表面劃線和劃線處腐蝕評定的變化
新版的規定更詳細更具有可操作性。比如,規定劃線寬度為2mm,并且固定了其在板面的位置(與ISO20340:2009及ISO12944-9:2018部分規定的劃線要求保持了一致)。
對于劃線度的腐蝕寬度的評定,老版是采用的劃線處腐蝕寬度最大值;而新版改為規定位置的9個點的平均值。
3、測試程序和持續時間的變化
—引入了循環老化試驗作為試驗模式2,用于惡劣腐蝕環境下高或很高耐久性下的涂料體系的性能測試;—測試項目和試驗持續時間上,對于碳鋼底材,除了新增的很高(VH)耐久性有了新的數據外,其它沒有大的變化;但對于鍍鋅鋼材,則測試項目和持續時間都有了很大變化,老版本只要求ISO6270水冷凝測試,而新版則要求同碳鋼底材一樣測試。
4、測試前和測試后的評定與驗收準則的變化
—干膜厚度≤250um,測試前后的劃格附著力要求由0-1級放寬為0-2級;—干膜厚度>250um時,測試前后采用ISO4624中方法A或B進行拉開法附著力測試,這個評定要求變化是比較大的。老版只要求“沒有低于 5MPa 的從底材上的附著破壞(A/B)”,而新版增加了要求“每一個拉開強度值不低2.5MPa”;—對于經鹽霧或循環老化試驗后,劃線處腐蝕寬度的要求,老版本要求鹽霧試驗后“基材上任何劃線處的腐蝕寬度不超過1mm”,而新版本則為:鹽霧試驗后劃線處的腐蝕平均寬度不超過1.5mm;循環老化試驗后,劃線處的腐蝕平均寬度不超過3.0mm;此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之前我翻譯的該部分是按DIN EN ISO12944-6進行的,現在發現原錯寫成了1mm和3mm,請各位注意。對此深表歉意。
五、第9部分關于海上建筑用防護涂料體系及實驗室性能測試的變化
這部是是由ISO20340;2009經修訂而來并取代了它的。在NORSOK M501也引用了ISO20340的實驗室性能測試和資格認證方法。那和ISO20340:2009相比,都有哪些大的變化呢?
—關于防護涂料體系及其初始性能的最低要求,對比兩個表3可以發現,最低涂層道數和總NDFT要求沒有變化,但對涂層體系初始附著力要求提高了。ISO20340:2009中原要求不低于3MPa和4MPa的,在ISO12944-9中都要求不低于5MPa了。
—經老化試驗后劃線處的腐蝕評定,老版要求是:用Z(R)底漆的涂層體系,M≤3;除了Z(R)之外底漆的涂層體系,M≤8。而新版要求則細分為:1、循環老化試驗后,對于高沖擊區域的涂層體系,M≤8.0mm;對于所有其它CX 環境區域,M≤3.0mm。2、海水浸泡試驗后,≤6.0mm。
六、其它的一些變化
引用標準的變化,重要的包括:
—引用ISO 19840作為干膜厚度的測量標準方法和驗收準則;
—用ISO9227中性鹽霧試驗取代了原ISO7253;
—用ISO16474-3取代了原ISO11507紫外光老化試驗;
—等等,就不一一細說了。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韓鑫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ISO12944標準, 耐久性定義, 期限, 腐蝕環境, 防護涂料體系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