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鳥擊
鳥擊是指飛行器在起飛、爬升、巡航或降落過程中被鳥類撞擊而發生的影響飛行安全的事件、事故或事故征候。航空器發動機的鳥擊事件又稱為吸鳥。隨著航空器數量的不斷增加、體積越來越大、飛行速度越飛越快,同時也增加了鳥擊的可能性。
說到鳥擊,最典型的的民航事故案例就是,2009年1月15日,合眾國航空公司(US Airways)一架編號1549的A320客機,在紐約一機場起飛后不到一分鐘內遭到“雙鳥擊”,被迫緊急迫降在哈德遜河上。在機長精湛技術和沉著處置下,事情的結果是令人欣慰和滿意的。
鳥撞飛機的防治被列為世界級難題,這是因為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一萬多起鳥撞飛機事件,導致空中險情和空難。所以國際航空聯合會把鳥害升級為A類航空災難。
下面有組數據,讓大家對鳥擊事件有個具體的理解:
鳥撞擊飛機位置概率:45%的鳥擊發生在發動機上,42%的鳥擊發生在機頭風擋上,其余是機身尾翼機翼和起落架(起飛和降落階段起落架尚未收起或放開)。
鳥擊發生時飛機高度:60%以上的鳥擊發生在飛機爬升或者降落近進時即飛機高度在50英尺及以內。
如何理解鳥擊對飛機的危害程度
雖然絕大多數鳥類都有體形小、質量輕和飛行速度小的特征,但鳥擊破壞的危害主要來自飛行器和鳥的相對速度,而并非鳥類本身的速度。
根據動能定理,E=1/2 M∧2
其中M是鳥的質量,單位是公斤;V是鳥和飛機的速度矢量和,單位是米/秒,由于鳥的飛行速度相對飛機較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可以認為鳥相對于飛機的速度就是飛機的速度,比較典型的飛機中低空爬升速度是150節到250節,也就是77米/秒到128米/秒。此時的飛機若和一只0.5公斤的鳥相撞,就會產生約1500-4000焦耳的能量(你把一個重1公斤的石頭塊拿起來放到高1米的桌子上,你的身體要消耗大概10焦耳的能量),這些能量在瞬間被飛機吸收,接觸部位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
這種破壞力可能達到驚人的程度,15%-20%的鳥擊會造成飛行器損傷。同時,鳥擊對飛行器的破壞程度與撞擊的位置和鳥的種類(重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導致嚴重破壞的撞擊多集中在非動力系統(包括導航系統和翼面)和動力系統兩方面。
引擎是實際受損比例最高的部件
鳥撞飛機主要在飛機起降時,發動機、擋風玻璃、機鼻、機翼/螺旋槳和整流罩遭受鳥類撞擊的風險最大,而這些部位又是飛機比較薄弱和要害之處,因而被鳥撞后造成的后果十分嚴重。而這當中,發動機是受到實際損害比例最大的組件。聯邦航空局的統計顯示,在1990年2015年之間,共有16636起鳥類撞擊飛機引擎的報告,其中,4417起或者說27%的事件中引擎遭受了實際損傷。
圖:美國飛機遭遇鳥擊報告(1990-2014)
普惠公司設計和組件集成部門首席工程師克里斯·克梅茲指出,大多數的鳥類撞擊引擎事件不會造成實際損害,發生損害的情況往往是,塑性氣體流道面板和金屬絲網聲學面板引發的發動機凹損或撕裂。更大力度的撞擊——比如高速飛行的大型鳥類——會導致風機葉片前緣(這是鳥類被吸進引擎經過的第一個部位)的彎曲。他指出,在遭受此類損害之后,發動機仍可以繼續運行。飛機著陸后,無需更換整臺發動機,只要修復或更換受損硬件就可以。
發動機如何防止鳥擊
對于發動機來說,防止鳥擊,最關鍵的問題不是防止將小鳥吸入發動機,而是一方面要防止發動機在吸入小鳥后停止工作,更要防止鳥擊導致高速旋轉的發動機葉片斷裂,并進一步破壞飛機機身和機翼。
根據目前的航空器設計標準,任何一架雙發飛機,都應具備在單發失效的情況下,使用一臺發動機安全著陸的能力,也就是說即便單臺發動機被小鳥搞停機,對飛行員來說“那都不是事兒”。如果兩臺發動機同時“中獎”,飛行員只能指望‘薩倫伯格’附體了。
怎么保護飛機的主體結構不被發動機破壞呢,首先要知道發動機的大殺器是什么?它就是發動機內部高速旋轉的風扇葉片,它們就像一把把鋒利的尖刀,在飛行過程中,如果風扇葉片在外力沖擊下由根部斷裂,斷片就會在巨大離心力的作用下甩出,一旦飛出發動機,飛機和里面乘客都是“肉”啊!
為了抵御“尖刀”,發動機設計師得造出“鐵布衫”才行,這個鐵布衫的學名是風扇包容環,見上圖綠色部分。
早期發動機的包容環均采用不銹鋼做成帶有多條加強肋條的機匣,不僅質量大而且包容能力有限,1980年代后期發展出了鋁制薄殼纏繞幾十層Kevlar布,再加上環氧樹脂組成的包容環,這種包容環韌性極強,而且質量輕。
在這個鐵布衫的保護下,飛機上的乘客們再也不用擔心飛出的葉片啦。
說了那么多原理,落實到工程上,還得靠工程師們的試驗才行。
1.吸鳥試驗
發動機工程師需要模擬各種情況下,鳥被吸入發動機后的狀態,包括用不同重量的鳥沖擊發動機葉片的不同位置,來確保小鳥不會對發動機造成損壞。簡單來說,就是用高壓氣體把小鳥當成炮彈一樣,射向發動機葉片。
在吞鳥試驗中,被發動機吸入的鳥必須是真實的禽類。試驗的鳥由壓縮空氣炮按一定速度、一定的位置射向工作中的發動機。由于現代噴氣客機的巡航高度一般在8000米以上,很少有鳥類能飛到如此高的空中,因此發動機吞鳥事故一般發生在中低空,尤其在機場附近,即飛機的起飛和降落過程中。由于在起飛過程中飛機的迎角很大,速度不快,高度不高,需要發動機處于最大推力狀態才能保持穩定飛行姿態,此時一旦因為鳥撞造成發動機的推力下降,哪怕只有十幾秒,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因此,鳥撞試驗時發動機一般應處于最大推力狀態,以模擬起飛的情況,并需要用不同大小的鳥類,在不同的徑向位置射入,從接近發動機軸線的中心位置一直到接近發動機機匣的外部位置,以模擬實際鳥撞情況。試驗時,除用高速攝影機記錄下撞擊過程外,還需記錄整個試驗過程中的發動機參數變化情況,并在試驗后分解發動機,分析鳥撞的后果和各部件(尤其是風扇葉片)的結構變形情況,為評估發動機的結構完整性和改進設計提供依據。
2.葉片爆破
一般來說,一只小鳥不會將發動機風扇葉片打斷,但是對于航空工程師來說,安全就是跟那最不可能的“萬一”較真,他們要保證在極端情況下,飛機仍能安全返航,這就有了發動機中最燒錢的試驗——葉片爆破(一臺價值數千萬的發動機瞬間灰飛煙滅)。
這個試驗是將炸藥裝在風扇葉片上,在發動機正常工作時引爆,在這種情況下,保證發動機內部零件不會損傷外部的飛機結構。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