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8年諾貝爾獎揭曉時間如下:
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1日11:30,北京時間10月1日17:30左右;
物理學獎:10月2日11:45,北京時間10月2日17:45左右;
化學獎:10月3日11:45,北京時間10月3日17:45左右;
經濟學獎:10月8日11:45,北京時間10月8日17:45左右;
和平獎:10月5日11:00,北京時間10月5日17:00左右;
文學獎揭曉時間延后至2019年。(村上春樹OS:MMP,又要熬一年……)
每年再諾獎公布的時候,免不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獲獎者自然聲名遠播,倍受關注,但那些諾獎背后不為人知陪跑者,也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天就來說說他們的故事。
諾貝爾獎對提名者的相關信息的保密期為五十年,因而Nature也只調查了從1901年到1965年諾貝爾獎的提名情況,并公布了截止到1953年的與諾貝爾有一線之隔的陪跑者的名單。
兩位“破百”的陪跑者
由此可見,諾獎史上陪跑次數最多的科學家——Gaston Ramon。他在1930年到1953年間,曾被提名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達155次。天啊嚕,當初小李子榮獲影帝桂冠也只是陪跑了22屆奧斯卡獎,如此想來,這位科學家應該可以感受到來自諾獎評審人滿滿的惡意。
Gaston Ramon是一名法國生物學家,他曾于1920年發明了用福爾馬林滅活白喉病毒的毒性的方法來生產可誘導人體免疫反應的弱毒株疫苗,此法至今仍被用于疫苗的生產過程中。Ramon也因此而聞名于世。
諾獎史上陪跑次數最多的科學家——Ramon
而抗擊白喉的另一位先鋒就是法國的醫生和科研者 Emile Roux。這位老兄跟Ramon可以稱得上是一對難兄難弟,他在1901年和1932年之間被提名了115次,僅次于Ramon。Roux在19世紀晚期和鼠疫細菌的發現者Alexandre Yersin一起發現了白喉毒素蛋白。
抗白喉先鋒——Roux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長、病毒學家Erling Norrby在研究諾貝爾檔案時認為Roux和Ramon早已失去了獲得諾獎的機會,因為已有人在免疫學和傳染病上做出了重大貢獻而獲得了諾獎,比如1901年Emil von Behring就因發現可以治愈白喉疾病的白喉毒素抗體而榮膺桂冠。
與諾獎失之交臂的原因
然而,Oslo大學的歷史學家Robert Marc Friedman認為有時,諾獎評審會中存在的偏見及內部之間的權益斗爭,要為此種情況買單。舉個栗子,提名次數最多的英國化學家Christopher Kelk Ingold(在1940年和1965年獲得了68個提名)之所以無緣諾獎,就是因為他的有關反應機制的論文和諾貝爾評審委員會所厭惡的理論工作相類似。
另外,一般在評選諾獎的過程中,評審委員會邀請一些提名者提交諾獎獲得者的候選名單并需提供支持性論點。因而,Friedman認為由于早期物理學諾獎的提名者是重實驗輕理論瑞典科學家,導致有些偏理論的物理學家盡管獲得了大多數科研者的支持卻依舊錯失諾獎,比如法國的數學家Henri Poincare(在1904年和1912年獲得了51個提名)和德國物理學家Arnold Sommerfeld(自1917年到1939年便獲得了38個提名)。而Sommerfeld不僅是量子力學與原子物理學的開山始祖之一,也是目前為止教導過最多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人。
教過物理學獎得主最多的人——Sommerfeld
德國Dusseldorf大學的歷史學家Nils Hansson指出為了改善諾獎的評審狀況,委員會經常選擇具有國際多元化支持的候選人為諾獎得主。而這種措施卻在無意間剝奪了法國外科醫生Rene Leriche(1930年至1953年期間獲得了79個提名,這主要來源于法國同行)以及德國外科醫生(1914年至1951年期間獲得了56個提名,主要來源德國的同行)獲得諾獎的機會。其中,Leriche于1917年成功實施了第一例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切除術,在現代外科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現代外科的奠基人——LericheHansson
指出大多數科學家與諾獎失之交臂,只是因為諾獎數有限,而競爭又是十分激烈。然而諾貝爾檔案中的提名信以及評審意見卻拋出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細節。像美國醫師Harvey Cushing,盡管他是藥物研發的領頭羊并享有神經外科之父的美譽,同時自1917年到1939年間便獲得了38個提名,卻依然沒有榮獲諾獎。Hansson認為這僅僅是由于他的提名信沒有對其的學術科研工作進行公平的評價所造成的。
最后,Friedman認為諾獎與其他獎項一樣,均由人類參與獎項評審的過程,因而多少會帶有評審人的主觀意見。因而沒有理由認為只有諾貝獎的獲得者才構成了科研界中“最好”的研究群體。在歷史長河中,有太多的偉人沒有得到過諾獎,但是他們對人類做出的杰出貢獻并不會被遺忘。
注:在諾獎官網的統計中,同一科學家同一年被N人提名被視為提名N次,每年被提名數累加即為被提名者的總提名次數。目前公布的提名結果為1901年到1965年的累計次數。
參考文獻:Close but no Nobel: the scientists who never won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