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9日聯合發布《2017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7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7606.1億元,比上年增長12.3%;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13%,再創歷史新高,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
2017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
國家統計局 科學技術部 財政部
2018年10月9日
2017年,我國科技經費投入力度加大,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增速加快,國家財政科技支出平穩增長,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穩步提高。
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情況
2017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7606.1億元,比上年增加1929.4 億元,增長12.3%,增速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1]之比)為2.13%,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按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全時工作量)計算的人均經費為43.6萬元,比上年增加3.2萬元。
分活動類型看,全國基礎研究經費975.5億元,比上年增長18.5%;應用研究經費1849.2億元,增長14.8%;試驗發展經費14781.4億元,增長11.6%。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所占比重分別為5.5%、10.5%和84%。
分活動主體看,各類企業經費支出13660.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政府屬研究機構經費支出2435.7億元,增長7.8%;高等學校經費支出1266億元,增長18.1%。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經費支出所占比重分別為77.6%、13.8%和7.2%。
分產業部門看,高技術制造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3182.6億元,投入強度(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2%,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6725.7億元,投入強度為1.65%,比上年提高0.14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超過500億元的行業大類有8個,這8個行業的經費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的比重為65.2%;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在100億元以上且投入強度超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的行業大類有10個(分行業情況詳見附表1)。
分地區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超過千億元的省(市)有6個,分別為廣東(占13.3%)、江蘇(占12.8%)、山東(占10%)、北京(占9%)、浙江(占7.2%)和上海(占6.8%)。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地區生產總值[3]之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個,分別為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天津、浙江和山東(分地區情況詳見附表2)。
二、財政科學技術支出情況
2017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8383.6億元,比上年增加622.9億元,增長8%;財政科學技術支出占當年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13%,與上年持平。其中,中央財政科學技術支出3421.5億元,增長4.7%,占財政科學技術支出的比重為40.8%;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支出4962.1億元,增長10.5%,占比為59.2%。

附注
1.主要指標解釋
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 指統計年度內全社會實際用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經費支出。包括實際用于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的人員勞務費、原材料費、固定資產購建費、管理費及其他費用支出。
基礎研究 指為了獲得關于現象和可觀察事實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識(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運動規律,獲得新發展、新學說)而進行的實驗性或理論性研究,它不以任何專門或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為目的。
應用研究 指為了確定基礎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為達到預定的目標探索應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徑而進行的創造性研究。應用研究主要針對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標。
試驗發展 指利用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際經驗所獲得的現有知識,為產生新的產品、材料和裝置,建立新的工藝、系統和服務,以及對已產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項作實質性的改進而進行的系統性工作。
2.統計范圍
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的統計范圍為全社會有R&D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具體包括政府屬研究機構、高等學校以及R&D活動相對密集行業(包括農、林、牧、漁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的企事業單位。
3.調查方法
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的調查方法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特、一級建筑業企業,大中型服務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高等學校采用全面調查取得。其他行業的企事業單位采用重點調查以及使用第二次全國R&D資源清查資料推算等方法取得。
注:
[1]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為初步核算數據。
[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統計范圍是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3]地區生產總值為年度核實數據。
我國科技投入力度加大 研發經費增速加快——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張鵬解讀《2017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
日前,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了《2017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張鵬對此進行了解讀。
一、R&D經費保持較快增長,投入強度再創歷史新高
《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R&D經費投入總量為17606.1億元,比上年增加1929.4億元,增長12.3%,增速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與GDP的比值)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13%,較2016年提高0.02個百分點。
與發達國家[1]相比,我國R&D經費投入呈現四個特點,一是總量與美國的差距正逐年縮小。2013年我國R&D經費總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二位,當年R&D經費總量約為位列世界第一的美國的40%,預計2017年這一比例將接近60%。二是年凈增量已超過OECD成員國增量總和。2016年我國R&D經費凈增量為1506.9億元,超過同期OECD各成員國增量總和[2](973.7億元)。三是增速保持世界領先。2013-2016年間我國R&D經費年均增長11.1%,而同期美國、歐盟和日本分別為2.7%、2.3%和0.6%。四是投入強度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從2016年OECD35個成員國R&D經費投入強度看,我國當年R&D經費投入強度為2.11%,介于列第12位的法國(2.25%)和第13位冰島(2.10%)之間。
二、研發投入結構向好,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
(一)基礎研究經費占比進一步提升。2017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為975.5億元,比上年增加152.6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增速較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為近5年來的最高;基礎研究經費占R&D經費的比重為5.5%,較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延續了2014年以來穩步回升的態勢,達到200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高等學校、政府屬研究機構和企業分別為531.1億元、384.4億元和28.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2.8%、13.9%和11%。高等學校對全社會基礎研究增長的貢獻率為64.6%,較上年提高25.8個百分點,對全社會基礎研究占比的穩步回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企業拉動作用依然強勁。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及創新型國家建設不斷推進,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高等學校三大執行主體R&D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增速均有所提高。2017年我國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R&D經費增速分別較上年提高0.9、2和10.7個百分點,對全社會R&D經費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8.6%、9.1%和10%。雖然企業的貢獻較上年回落5.2個百分點,但依然是拉動全社會R&D經費增長的主要力量。
(三)行業集聚效應加強。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R&D經費投入超過500億元的行業大類有8個,R&D經費合計7828.9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0.9個百分點;這8個行業的R&D經費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65.2%,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R&D經費投入強度分別為2%和1.65%,較上年分別提高0.1和0.14個百分點,較制造業平均水平分別高0.86和0.51個百分點。
(四)東部地區繼續保持領先。2017年,我國東、中、西和東北地區R&D經費分別為11884.8億元、2820.2億元、2196.6億元和704.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195.4億元、442.1億元、252.3億元和39.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2%、18.6%、13%和6%,對全社會R&D經費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1.9%、22.9%、13.1%和2.1%。東部地區R&D經費投入總量繼續保持優勢地位,中部地區R&D經費增速提高顯著。
三、政府投入力度加大,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
《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8383.6億元,比上年增加622.9億元,增長8%;財政科學技術支出占當年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13%,保持了上年水平。
2017年全社會R&D經費實現較快增長,得益于政府鼓勵支持科技活動政策落實效果的顯著提升和政策環境的進一步改善。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例,2017年企業享受的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和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分別為569.9億元和1062.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5%和26%,增速分別較上年提高7.6和6個百分點。
我國研發投入的總量逐年加大,結構不斷優化,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夯實了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基礎。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研發整體水平仍然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情況,如基礎研究占比與發達國家占比水平(15-20%)相比有較大差距;又如研發投入強度與創新型國家(2.5%以上)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再如,企業研發投入的行業分布與美國相比不盡合理,非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僅為14.9%,遠低于美國33.1%的水平。未來幾年,我國應進一步引導全社會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前瞻性和應用性基礎研究領域;進一步優化我國研發資源配置,突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進一步發揮政府對研發的管理優勢,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注:
[1]國際統計數據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官方網站數據庫https://data.oecd.org。
[2]2016年OECD成員國R&D經費凈增量合計為140.4億美元,按2016年底匯率折算為973.7億元人民幣。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韓鑫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