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國東海一項刷新紀錄的“大動作”成功收尾,令外國網友驚嘆:中國“蛟龍”出海了!
6月2日,隨著第七根海纜在浙江省舟山市金塘大鵬山岬灣中北部的成功登陸,中國自主研發的500千伏交聯聚乙烯海纜回路敷設工程——舟山500千伏聯網輸變電工程海底電纜敷設全部順利完工。
這條“蛟龍”同時也創下“世界第一”,它將成為全球首條實際投入商業運行的電壓等級最高的交聯聚乙烯絕緣海纜。它還創造了單根無接頭最長海纜的世界紀錄,相當于排除了電擊穿的薄弱點,可靠性更高。
本工程使用的7根海纜(6根電纜,1根通信光纜)全部為中國自主研發,每根海纜長度為18.15千米,其電力輸送能力為普通聯網工程的3-4倍,且綠色環保,不會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項目成功之前,中國還沒有500千伏等級的交流海底電纜的生產能力,技術與產品都依賴進口。這條“蛟龍”的順利入海標志著中國打破國際海纜技術壁壘,也代表著中國海洋輸電最高技術水平。
東方電纜已成功為該項目的一回、二回輸電線路工程提供了兩根500kV(含軟接頭)光電復合交聯海底電纜,共計36公里。項目采用的500kV軟接頭技術,是行業公認的技術難題,被稱為中國“芯”技術。
據了解,500kV交聯聚乙烯絕緣交流海底電纜的研發制造以及工程應用為世界首創,解決了海洋輸電技術的核心難題電,將推進大截面500千伏海纜關鍵技術國產化,實現電力高精尖裝備的“中國制造”乃至“中國引領”。
據悉,該海底電纜敷設完畢后,經過調試等程序,預計將于6月底投入運行。屆時,寧波、舟山兩地將再添電力新通道,為該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資料顯示,交聯聚乙烯絕緣是利用化學方法或物理方法,使聚乙烯分子由線型分子結構變為三維網狀結構,由熱塑性材料變成熱固性材料,顯著提高了材料性能。交聯聚乙烯由于具有優異的性能,被用作火箭、導彈、電機、變壓器等所需要的耐高壓、高周波、耐熱的絕緣材料和電線電纜包覆物等。目前用量最大的領域主要是電線電纜、管材和泡沫塑料等。
看完中國“蛟龍”出海的視頻,外國網友紛紛發來賀電:
還有外國網友表示,這樣的超級工程,中國人早就得心應手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