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JCR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預計在六月下旬發布,然而另一個評價指標:Elsevier的CiteScore(CS)卻已經悄悄地發布了。本文我們就材料化學領域主要期刊的已發布最新CS指標與將要發布的IF預測值指標進行系統對比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一、CS指標與IF指標的定義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CiteScore(CS)是愛思唯爾(Elsevier)依托Journal Metrics(JM)平臺公布的衡量期刊影響力的另一個重要指標。CS被定義為,某期刊前3年發表的文獻在統計當年被引用次數除以該刊前3年發表的文獻數。
CS和IF是同類指標,都是某期刊一定引證時間窗口內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二者的主要區別有3個方面:(1)引證時間窗口不同:IF的引證時間窗口為2年,而CS為3年;(2)IF和CS的分子和分母所包含的文獻類型不同:IF分子為期刊所有類型文獻被引頻次,分母僅計數可被引文獻(論文和綜述),而CS分母為期刊所有類型文獻;(3)引證數據來源不同:計算IF所用的被引頻次來源于WoS,而計算CS所用被引頻次來源于Scopus。
二、材料、化學領域部分期刊的最新CS及IF預測值對比
最近公布的CS為某期刊在2015-2017年發表的文章在2018年的引用量除以其2015-2017三年的發文總數。而IF預測值為某期刊在2016-2017年發表的文章在2018年的引用量除以其2016-2017兩年的發文總數。特此說明IF預測值可能與即將發布的實際值或有一定偏差。
1、Nature、Science兩大刊最新CS和IF預測值對比
由表可見Nature和Science兩大期刊的CS與IF預測值相差較大。主要是因為Nature和Science發布了一些評述和短文,這類文章可貢獻引用量,在IF計算時這類文章不計入分母,而CS計算時計入分母。也就是說,IF和CS的分子和分母所包含的文獻類型不同:IF分子為期刊所有類型文獻被引頻次,分母僅計數可被引文獻(論文和綜述),而CS分母為期刊所有類型文獻。
2、材料類部分期刊最新CS和IF預測值對比
和Nature類似,Nature子刊的CS指標均比IF預測值低很多。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和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的CS指標比IF預測值略高。ACS Energy Letters、Advanced Science期刊的CS指標比IF預測值較低。而其他材料類期刊的CS指標和IF預測值相差不大,說明兩大基于引用量的指標具有一定相似性。
3、化學類部分期刊(一區)最新CS和IF預測值對比
Nature Chemistry、Chem、ACS Central Science三個期刊的CS指標比IF預測值低較多,其余期刊兩個指標值接近。
三、材料、化學相關的幾大數據庫期刊的最新CS及IF預測值對比
1、 ACS
ACS期刊中,以ACS Central Science期刊的兩個指標差值最大,其次是ACS Energy Letters。其余期刊兩個指標值皆很接近。
2、 RSC
RSC期刊兩個指標值均比較接近。
3、Wiley
Wiley期刊兩個指標值比較接近。2017年新出的Small Methods和Solar RRL等新刊尚未查到最新CS指標。
4、 Elsevier
Elsevier期刊中,Joule、Chem和Materials Today等期刊的最新CS指標比IF預測值均較低,其余期刊兩個指標值相差不大。
5、 NPG與AAAS
Nature、Science兩大刊及部分子刊的最新CS指標比IF預測值均較低。而開放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 advances兩個指標值相差不大。
四、材料、化學相關的部分新期刊
Nature Catalysis是2018年Nature新子刊,預計2020年獲得第一個CS和IF指標。Sustainable Energy & Fuels已經被SCI收錄,預計今年可收獲第一個IF。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Joule、Small Methods、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Solar RRL等期刊即時影響因子較高,然而尚未被SCI收錄,今年可能不會出影響因子。
五、材料、化學相關的部分國產期刊
近年來國產期刊勢頭也比較強勢,新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雖然尚未被SCI收錄,然而即時影響因子和CS指標均已超過15分。納米刊物Nano-Micro Letters和Nano Research超過8分。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China Materials、Science China Chemistry、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CS指標比IF預測值均較低。CCS Chemistry、Nano Materials Science、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InfoMat等新晉國產期刊雖然還沒有CS指標,預計發展前景也不錯。
六、中國作者發文量較多的部分材料、化學類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RSC Advances、Plos One等期刊由于發刊量過大,Web of science引文報告不可用,暫時無法預測其影響因子。其余期刊的CS指標和IF預測值均比較接近。
七、小結
1、CS和IF均是基于論文引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們最大的不同在于引證時間窗口不同,IF的引證時間窗口為2年,而CS為3年;基于論文引用有一定的滯后性,引證時間窗口為3年的CS指標有一定的優越性。
2、從以上表格對比可見,大部分期刊的CS指標與IF預測值接近,可見兩種評價指標有相似性;
3、Nature和Science兩大期刊的CS與IF預測值相差較大。主要因為IF和CS的分子和分母所包含的文獻類型不同:IF分子為期刊所有類型文獻被引頻次,分母僅計數可被引文獻(論文和綜述),而CS分母為期刊所有類型文獻。
4、不論CS指標還是IF指標,都只是一個評價指標而已。作為科研工作者,靜下心來做出硬通貨才是硬道理,像華為那樣。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