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國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之一,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野外站面向社會經濟和科技戰略,依據我國自然條件的地理分布規律布局建設,經過多年發展,獲取了大量第一手定位觀測數據,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鍛煉培養了野外科技工作者,支撐了相關學科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為推動新時期國家野外站建設發展,根據《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國科發基〔2017〕250號)和《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管理辦法》(國科發基〔2018〕71號)的相關要求,科技部委托專業評估機構開展國家野外站的梳理評估。從梳理評估情況看,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大多數國家野外站,基礎設施完備,積累了大量、規范、可靠的長期連續觀測數據,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建設發展成效顯著。同時,部分國家野外站也有一些問題,大港土壤環境材料腐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極少數國家野外站基礎條件較差,成果產出不足,依托單位重視不夠,未能充分發揮國家野外站應有的作用。根據專業機構梳理評估結果和現場抽查核實,經研究,確定了國家野外站優化調整結果,將原有105個國家野外站優化調整為“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97個國家野外站。
本次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調整優化名單后,共有13所高校作為依托單位,包括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三峽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西藏農牧學院等高校。


通知要求組織依托單位進一步加強對國家野外站的管理,根據相關管理辦法要求,制定國家野外站五年建設運行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和目標任務,加強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完善工作和生活條件,提升國家野外站的科學觀測和試驗研究水平,促進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產出,為科技創新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