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是科睿唯安基于SCI(科學引文索引)和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所收錄的全球11000多種學術期刊的1000多萬條文獻記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數據庫。ESI已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ESI對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SCIE、SSCI庫中近11年的論文數據進行統計,按被引頻次的高低確定出衡量研究績效的閾值,分別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機構、科學家、研究論文,居世界前50%的國家/地區和居前0.1%的熱點論文。
ESI針對22個專業領域,通過論文數、論文被引頻次、論文篇均被引頻次、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和前沿論文等6大指標,從多個角度對國家/地區科研水平、機構學術聲譽、科學家學術影響力以及期刊學術水平進行全面衡量。ESI設置的22個學科為: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經濟與商業、工程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數學、綜合交叉學科、物理學、社會科學總論、空間科學、農業科學、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系統學與行為學、免疫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微生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藥理學與毒理學。
目前,我國內地高校在除了空間科學之外的其他21個學科中都有高校進入到ESI全球前1%的序列。從上榜的高校數量來看,工程學、化學和材料科學是上榜高校數最多的三個學科,三個學科上榜高校數量都超過了100所。經濟與商業、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和綜合交叉學是上榜高校數量較少的三個學科,三個學科上榜高校數量都沒有超過10所。但是,從近五年各學科上榜高校數量的幅度來看,經濟與商業、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和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三個學科增幅是最大的。

圖1:中國內地高校在21個ESI學科中上榜高校數量的變動情況
為了從更加客觀的角度看各學科近五年的指標變化,下圖2和圖3分別繪制了2015年11月和2019年5月各學科總發文、總被引和高被引論文數三個指標的同列比較圖。從兩幅圖的前后變動情況可以看出,21個ESI學科可以分為三個梯隊。其中,化學學科是一支獨秀的第一梯隊,材料科學、工程學、臨床醫學和物理學是第二梯隊,其他16個學科是區分度都不高的第三梯隊。

圖2:中國內地高校21個ESI學科總發文、總被引和高被引論文數同列比較(2015年)

圖3:中國內地高校21個ESI學科總發文、總被引和高被引論文數同列比較(2019年)
由圖2和圖3進一步可以發現,物理學學科是這段時間周期中相對位置變動最為明顯的學科。2015年物理學學科尚且能和材料科學、工程學、臨床醫學并駕齊驅,但是到2019年物理學學科的相對位置已經遠不及上述3個學科,和第三梯隊的學科差距也有了明顯的縮小。另外相對位置變動比較明顯的學科是計算機科學,不同于物理學學科的位置下降趨勢,計算機科學的相對位置和圓圈大小呈明顯進步態勢。目前在第三梯隊中,計算機科學學科有比較突出的進步表現。
如果將總發文、總被引和高被引論文數三個核心指標拆開觀測,我們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物理學學科各個指標的上升趨勢是極其疲軟的,而計算機科學等幾個學科的進步情況比較樂觀。下表1至表3分別是中國內地高校總發文、總被引和高被引論文數三個指標的變動情況表。
表1:2015年11月至今中國內地高校ESI學科總發文變動情況

表2:2015年11月至今中國內地高校ESI學科總被引變動情況

表3:2015年11月至今中國內地高校ESI學科高被引論文數變動情況

數據為人工采集,如有遺漏敬請指正。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