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名單即將公布。
我們提前分析了最近5年(2014~2018年)國家“杰青”名單,通過數據可知:
● 2014~2018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榜的杰青總人數遙遙領先,分別達到67人和60人;● 緊隨其后的是位列第三、第四、第五的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復旦大學,分別為37人、36人和31人,但在數量上和北大、清華相差較大;● 湖南大學表現出色,雖然是雙一流大學B類建設高校,但總上榜人數為9人,排名17,且每年都有杰青上榜。
● 19家機構在2014~2017年均未有杰青上榜,但在2018年分別產生1名杰青,包括鄭州大學、海南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揚州大學等。
● 16家機構只在2014年有杰青上榜,此后4年再無杰青產生,其中不乏河海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江南大學等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我們分析了最近5年的國家杰青名單,每年200人,共有1000位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
其中,2014~2017年最終獲得者均為198名,2018年為199名。(本文分析基于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進行。)從總榜單(附后)可以看出,北大、清華的杰青人數占據絕對優勢,和處于第二梯隊的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復旦大學相比,人數上多出近一倍。
緊隨其后的是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南京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分別是25人、25人、22人和20人。
超過(含)10人的機構還有: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和中科院化學研究所。

2014~2018年杰青總人數超過(含)10人的機構
不過,排名前十機構近5年杰青人數變化趨勢各不相同。

通過圖表可以看到,近5年,清華大學的杰青人數逐年增加,尤其是2018年的杰青人數從2017年的13人增至18人,進步明顯。
北京大學則呈波動遞增趨勢,經歷了2015年的下降后持續上升。
波動幅度較大的還有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
復旦大學在2017年有11名杰青產生,到2018年僅有1人。中山大學在2014年有7人上榜,但此后一直在兩三人徘徊。
值得關注的是,16家機構在2014年有杰青產生,但此后4年再無人上榜。
其中包括:河海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江南大學等3所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具體名單如下:

同時,19家機構在2014~2017年均未有杰青上榜,但在2018年分別產生1名杰青,打破了4年0杰青的局面,包括鄭州大學、海南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揚州大學等。
其中,鄭州大學為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海南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和中國藥科大學均為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具體名單如下:

分析發現,近5年,有些機構上榜的杰青總人數雖然少于10人,但每年都有杰青產生。
其中包括:
國家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湖南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上海大學。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工業大學雖然是“雙非”高校,但最近5年每年都有1名杰青上榜,表現出色。
此外,蘇州大學作為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雖在2015年并未有杰青上榜,但在2014、2016、2017、2018年產生的杰青總人數達8人,與華南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并列總榜單第15名,同樣實力不俗。
同時,天津醫科大學在2014~2017年共產生3名杰青,但在2018年有4人上榜,一躍并列當年第5位,人數上與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比肩。
縱觀近5年杰青數據可以發現,一些傳統名校表現優秀,但每年仍有不少“黑馬”機構出現。
2019年杰青名單即將公布,讓我們拭目以待。
附:總榜單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