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praise of replication studies and null results!2月25日,國際頂刊《Nature》以此為題發表社論[1],鼓勵重復性研究和無效結果!并表示更多的資助者和出版商應該支持這樣的工作,并重視它們給科學研究帶來的價值。
去年,柏林健康研究所發起了一項倡議,口號是“發布你的無效結果,抵抗對負面結果的偏見!發布你的重復性研究——與復制危機抗爭!”。該研究所向研究人員提供€1000歐元(約為US$1085美元) 用于發表再現性研究(重復一個實驗)或者無效的結果,即結果與預期不同的。但是社交媒體好像比研究所的科學家還更關注這個。到目前為止,資助這些研究的提議只吸引了22名申請人——他們都獲得了該基金。
重復性研究很重要。否則,研究人員怎么能確定一些實驗性藥物不能緩解老鼠的疾病癥狀呢? 或者是怎么知道目前對暗物質理論的實驗測試有沒有結果呢[2]?但是,對于研究人員、資助者或編輯來說,通常不會優先考慮發表這類工作,人們覺得必須有點不一樣的東西才行。
可以通過以下兩種策略來鼓勵出版這類研究。
首先,機構應該通過言語和行動來積極鼓勵研究人員。除了預付現金外,柏林健康研究所還準備了一款APP和顧問,幫助研究人員確定他們應該聯系哪些期刊、預印本服務器和其他渠道來發表重復性研究和數據。該應用程序包括了出版費用、出版時間表、格式和同行評審要求等。
其次,更多的期刊需要向學術界強調發表重復和無效結果的好處。無效結果的發表可以幫助引導基金用于更有成效的研究。重復性研究對于確定可靠測量(如:基本常數)的必要條件也是非常寶貴的。大量的無效結果最終將促進研究理論的發展與完善,以更好地適應真實情況。
在《自然》雜志上,重復性研究與發表的所有論文要求一樣高。Nature表示歡迎各類稿件,包括對以前發表的結果進行深入地研究、可以推動一個領域向前發展的,或是可能提供變革性進展證據的工作,也鼓勵整個學術界把這類工作的發表看作是有實際價值的。
例如,人們曾認為,人類胎盤中的細菌會導致妊娠并發癥,如子癇前期。然而,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沒有發現胎盤中存在微生物群落的證據[3],這表明研究人員可能需要尋找其他地方來了解這種情況。
無效結果是正面發現的重要平衡手段,否則就可能導致很多結論太容易被接受。比如,抑郁癥的主要誘因是5-HTTLPR變異影響血清素轉運基因的表達,這是重復性研究得出的結論!對許多人來說,只有進行全面的無效研究,才能動搖根深蒂固的假設,讓他們相信事實并非如此[4]。
相比之下,驗證重復性實驗讓研究人員相信,他們的工作是可靠的,值得繼續努力。《自然》雜志發表了一篇案例研究,描述了一位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抗艾滋病干細胞移植后病情緩解的情況。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患者,暫且稱為“倫敦患者”——這并不是第一個以這種方式擺脫艾滋病毒的人。蒂莫西·布朗,他在柏林接受了治療,結合倫敦病人的治療表明布朗的治療并不是特殊的[5]。
蒂莫西·布朗,來源:T.J. Kirkpatrick/Getty
并不是所有的無效結果和重復性研究都同樣重要或信息豐富,但總的來說,它們還是被低估了。如果研究人員覺得重復性研究或無效結果將被駁回,那么學術期刊有責任去證明事實并非如此。與此同時,更多的機構和資助者必須加快步伐,支持重復性工作——例如,明確地將它們作為評估標準的一部分。
然而,道路是曲折的,我們仍需做出更多,為之努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