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交流越來越緊密,相對應的留學生隊伍也越來越大。
我國每年都有很多天賦卓絕的青年學子,在畢業后選擇前往其他國家的一流大學求學。
據有關媒體統計,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出國留學的人數還僅僅只有3%,但是到90年代就增加到了29.7%。另外,據教育部官方統計的數據,我國在1978年到2018年這40年里,總共有585.71萬人選擇了出國留學,其中截止目前共有432.32萬人順利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在這些人中,有超過70萬人選擇了留在國外工作和生活,并且他們很大一部分人都更換了國籍。
也就是說,很多出國求學的留學生在學成畢業后并沒有回到祖國,為祖國的建設發展出一份力,而是選擇了留在當地生活和工作,甚至不惜改變了自己的國籍。
這批留在國外發展的學生,往往是一些我國和其他國家都嚴重缺乏的高層次人才,比如現代通信、生物制藥、尖端芯片、軟件設計等方面的人才,他們的流失給我們國家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對于人才的流失,一位北大學子最有發言權。曾經他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從北京大學畢業后又到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留學,并且順利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在留學期間還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代數幾何方面擁有了一定的建樹。
其他人紛紛勸說他留在美國發展,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回到祖國,回到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學教書。
但是時隔六年之后,他還是選擇了前往美國。
這個人就是許晨陽,在許晨陽的身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人才流失的一個縮影。
就在許晨陽出發前,他對自己的朋友說了三句話,點明了我國人才流失的真相!他在臨行前說了什么話呢?
1、 我國學術界對年輕人的支持力度是不夠的
在我國學術界,什么東西都繞不開兩個字"資歷",有資歷才能獲得支持,資歷已經成為了在學術界暢通無阻的"通行證",沒有資歷的年輕一輩,無論做什么都要受到很大的約束。
許晨陽認為,未來是屬于年輕人的,現在國際上很多學術難題都是更有沖勁的年輕人解決的,我國對年輕人的扶持力度還遠遠不夠,這讓許多年輕學者非常無奈,為了尋求更多資源的扶持,他們紛紛出走其他國家。
2、 國內大學風氣太浮夸
大學的存在意義分為兩個層次,比較基礎的就是為大學生提供高等教育,比較高端的就是為了把做科研做學術的學者都聚集起來,一起攻克某種學術和技術難題。
但是我國很多大學,卻總有一些人喜歡在大學里玩弄手段,這讓一心搞教學搞學術的老師得不到晉升,一心鉆營玩弄手段的人卻能在大學里平步青云。大學的風氣已經不再那么地純粹,甚至變得有些浮夸,這一點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
3、 國內大學造假現象嚴重。
我國很多大學都存在論文造假現象,幾乎每年媒體都會曝光某某大學老師涉嫌論文造假的事件,似乎學術造假都成為了一種潮流,這點讓許晨陽非常傷心。
學術造假對那些有真才實學,一心搞學術研究的人非常不公平,別人辛辛苦苦研究多年得不到肯定,有的人卻從不追求真實性,靠學術造假而大獲"成功",嚴重打擊了真正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從許晨陽的話中,我們能感受到一位青年科學家的辛酸與無奈,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當前的教育體系和學術體系?最近,教育部門頻頻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或許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