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復合材料常用術語
    2020-03-18 11:24:55 作者:本網整理 來源:百家號/孫哥筆記 分享至:

    1.png

     

    對于復材行業新手來說,這篇復合材料術語是非常有價值的。在你整個的職業生涯中,也許你會經常用到或聽別人說起它們,喜歡就趕緊收藏吧!


    — A —


    ACI—空氣催化劑整合器(ACI)閥門,安裝在Bink噴槍上。其功能是在此導入催化劑和空氣經過內部混合和氣化進而與樹脂或膠衣進行外部混合。


    — B —


    巴克爾硬度—通過在尖銳,鋼點處測量抗穿透性而得到的材料硬度程度。該硬度大致對應膠衣或鋪層的固化程度。


    巴氏硬度計—該儀器由Walter Colman在二戰期間發明用于測量軟金屬材料的硬度;其由巴勃-考曼公司生產。有兩種類型通常用于玻璃鋼行業。型號934用于檢查最終固化;型號935用于最終固化前的初始讀數。


    白色區域—由于過多的放熱熱量,玻纖與樹脂分離而導致鋪層內玻纖圖案變成白色的突出物;通常與厚的樹脂豐富鋪層有關。僅僅為裝飾性問題。


    包覆—用密封塑料封套完全圍住物件。經常采用催化了的樹脂把磨碎纖維或短的短切紗澆鑄到開模內用于澆鑄電元件。


    被粘物—使用粘合材料,粘結到另一物體的任何物體或物質。


    苯乙烯單體—用于塑料的不飽和芳香烴。在聚酯中,是活性稀釋劑。


    比重—任意體積物質的重量與一些相同體積標準單位物質的重量的比例;通常固體和液體的對比物是水,氣體的對比物是空氣或氫氣。


    閉模成型—復合材料部件在由兩個或更多模片連接而形成的模腔內生產的制作過程。


    邊緣—由不同平面的兩個面聚到一起形成的線而產生的幾何結構特點。當兩個面之間的角度處于0到180度之間時,邊緣是內邊緣。當角度處于180到360度之間時,邊緣是外邊緣。


    編織粗紗織物—以粗紗形式,由連續纖維制作而成的重編織織物。具有良好的懸垂性,浸潤快速,價格處于毛氈和紗布之間,并有較高的玻纖含量。


    編織帶—由連續纖維制作而成的各種厚度的編織帶。編織印痕—僅僅在膠衣表面下或附近呈現出與編織或縫邊玻纖鋪層相似的纖維印痕的極端形式。


    變形—復合材料部件上的尺寸變形。


    變形—膠衣表面波紋反射,經常和纖維印痕一起被發現。通常由層壓體系中的問題所引起。


    表面處理—應用于纖維或單絲生產成的紗股,紗線或編織織物的表面處理以便樹脂在纖維間自由滲透并黏著于它們的表面。表面輪廓—表面的裝飾質量(參考“輪廓”)。表面鋪層—直接鋪在膠衣后的薄玻纖鋪層,能消除受困空氣從而提供耐用性,并能使膠衣與由放熱而收縮的隨后鋪層隔離來改進裝飾質量。


    表面紗—和其他增強氈和織物一起使用以改進表面處理質量。用于遮蓋下面增強材料的纖維圖案;也稱作“表面氈”。


    表面助劑—允許聚酯表面固化的材料(通常是固體石蠟);如果第一層完全固化,會限制另一層樹脂涂層的粘合??梢杂娩摻z棉打磨或摩擦去除。


    丙酮—在玻璃鋼行業中,主要用作去除操作者,設備和衣物上未固化樹脂的清潔溶劑。其是非常易燃的液體。


    玻璃化轉變—從粘性,橡膠似的狀態到堅硬,相對易碎狀態之間無定形聚合物的可逆變化。


    玻璃化轉變溫度(Tg)—使材料分子增加移動性從玻璃狀態變成橡膠狀態的大概溫度。Tg的測量值由于測試方法不同而異。(廣泛可接受的方法是差示掃描量熱儀—DSC)。


    玻璃纖維—與羊毛或棉纖維相似的纖維,但是由玻璃制作而成;有時稱作纖維玻璃。玻璃纖維形式包括布,絲,毛氈,磨碎纖維,短切紗,粗紗,編織粗紗。


    剝離層—應用于鋪層表面的材料鋪層,在粘合操作前撕離固化鋪層以留下便于粘合的清潔,樹脂豐富的表面。


    剝離強度—施加“剝離模式”應力時所得到的黏合劑粘合強度。


    補強層—用于在加固件或其他突然承重轉移處加強或加固的額外增強材料鋪層。


    布—精細編織的編織玻纖。


    部件合并—設計多種分離的部件并組合成一個單獨部件,是減少制作部件的數量并把多個部件連接到一起的復合材料制作過程。


    — C —


    層—復合材料中粘合到相鄰鋪層的織物/樹脂或纖維樹脂/鋪層。


    層間—存在或出現在兩個或多個相鄰鋪層之間。


    層間剪切—兩鋪層和其界面平面之間產生的錯位剪切力。


    層壓(動詞)—通過排列一個或多個鋪層生產鋪層的行為。在玻璃鋼行業中,每個單層通常含有纖維增強材料和樹脂基體材料。


    層壓(名詞)—增強材料和樹脂鋪層的疊加,非常像三合板。一些材料鋪層粘合到一起。


    層壓塑料—含有通過加熱和加壓粘合到一起從而形成單片的人造材料疊加鋪層的材料。


    纏繞角—平行于纖維方向和設定的參考之間的測量角度。


    纏繞模式—在一定量芯軸旋轉后,纖維纏繞路徑經常循環的圖案。


    成型—采用各種方法,如:接觸,壓力,對模和連續層壓,使部件形成需要的形狀。


    尺寸穩定性—在受不同力,力矩,溫度及濕度程度或其他應力時,物質或部件保持自身形狀的能力。


    出氣—在真空下,排出復合材料部件內的溶劑,揮發物,氣體和濕氣。


    觸變性—材料具有的抗流動性的狀況,除非被攪拌(混合,抽吸或噴涂)。


    觸變指數(TI)—高剪切粘度除以低剪切粘度得到的抗流掛性。


    瓷漆—固化無粘度的膠衣或表面涂層。


    從動泵—由主膠衣或樹脂泵驅動以輸送催化劑(1到3%的比例)的較小,特殊尺寸的泵。


    粗紗—無捻紗股或有捻紗股連續紗束的集合物。纏繞的纖維,通常是盡低捻度的箍或帶。


    促進劑—參考“加速劑”。


    催化劑(過氧化物)—在玻璃鋼術語內,以受控的數量添加到樹脂或膠衣內以使其凝膠和固化的物質。催化劑由加速劑分解產生自由基,進而引發聚合。


    催化劑—從科學角度上看,促進或控制化合物固化而不在反應中消耗的物質(引發劑)。在復合材料行業內,諸如MEKP的自由基引發劑經常稱作“催化劑”。這樣的使用在科學上是不正確的,因為引發劑在使用過程中被消耗。


    催化劑注射—與噴涂設備一起使用,在噴槍內催化聚酯,從而避免在聚酯凝膠時間內對清理系統的需求。內部混合噴槍需要溶劑沖洗及清理噴槍頭。


    — D —


    代—用于描述當用產自相同模型的多種模具成型復合材料部件時,從概念到原模具到生產模具過程的單獨步驟的術語。


    袋壓成型—復合材料被放在堅固模具內并用彈性袋覆蓋的技術。由真空,熱壓罐,擠壓或加壓袋產生壓力。


    單層—一層鋪層;可以是短切纖維增強塑料鋪層,紡織增強塑料鋪層或芯材材料等。


    單絲—單根,像線一樣的纖維或這些纖維聚攏到一起的纖維。很多纖維具有無限長度的特點可以少許或無捻紗線的形式使用并且通常無需對纖維進行紡紗操作。


    單絲—無限長度的單根纖維;通常通過擠壓產生。


    單體—具有自身或與相容樹脂聚合能力的相對簡單的化合物。它也可以用于溶解或稀釋聚酯。


    單位面積重量—膠帶或織物的纖維增強材料的每單位面積(幅寬乘以長度)重量。


    單向—指相同方向上的定向纖維,如:單向織物,帶或鋪層;經常稱作UD。


    彈性—材料在變形后恢復到原始尺寸和形狀的能力。


    彈性極限—材料在完全釋放應力后能保持其形狀時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應力。


    彈性模量—描述材料所受張力,壓縮或剪切力和偏離之間關系的材料特性。楊氏模量用于張力上各向同性的材料。模量與試樣幾何結構無關;因此,它是材料特性。


    彈性體—在除去變形力后,在室溫下能持續恢復原始形狀和尺寸的材料。


    導眼孔—纖維纏繞機器(通過此機器,粗紗被纏繞在芯材上)上的裝置。


    倒扣—模具上凹形或相反的坡度。必需分離模具來制作倒扣的部件。


    低變形—配制用于在成型過程中低,零或負收縮的樹脂化合物。


    低壓鋪層—在400psi以下的壓力范圍內成型和固化的鋪層,也包括僅僅接觸鋪層的壓力狀況。


    短切紗—通過剪切連續絲或粗紗而形成的均勻長度的纖維,通常長度為1/32到2英寸(0.079到5.08cm)。長度至1/8英寸(0.3175cm)的稱作磨碎纖維。


    短切氈(CSM)—由膠合劑固定的均勻長度的纖維,用于增加復合材料部件玻纖表面厚度。相對便宜,通常與其他玻纖氈一起使用。


    斷裂—當鉆孔或剪切復合材料部件邊緣時產生的纖維分離或破裂。


    斷裂—由于外部或內部力量而導致鋪層表面破裂;可能或可能不會導致完全分離。


    對稱性—復合材料的層壓設計術語,用于表示鋪層對稱于其橫斷面和平面。


    — E —


    E玻纖—無堿玻璃纖維;是指硼硅酸鹽玻璃纖維,其最常用于傳統聚合物基體復合材料。


    二次膠合—用黏合劑把兩種或更多先前固化部件或把隨后鋪層與較早固化鋪層表面粘合在一起。


    二甲基苯胺(DMA)—與BPO催化劑一起使用的加速劑;比DEA更有效。


    二乙苯胺(DEA)—與BPO催化劑一起使用的加速劑或用于鈷/MEKP體系的共促進劑。


    — F —


    FRP—纖維增強聚合物;新纖維性材料的演變,GRP(或GRFP)是玻纖增強聚合物術語。


    防潮層—水蒸汽不能或完全不能穿過的材料。


    放熱—伴隨化學反應(如:固化)內部產生的熱量。


    非揮發性物質—在加熱而不至分解條件下依然保留的物質。


    非空氣抑制性樹脂—由添加隔離樹脂表面空氣的活性劑,而不受空氣抑制或停止固化的樹脂。


    非破壞性檢驗(NDI)—判斷材料或部件特性而無需永久性改變測試物體。非破壞性試驗(NDT)和非破壞性評價(NDE)廣泛地被認為是NDI的同義詞。


    分層—由于機械或熱應力而出現的鋪層缺陷并且表現為鋪層之間分離。


    分層—由于一個組分粘合于另一組分的失效從而導致鋪層分離。也包括織物鋪層與芯材結構的分離??赡芘c橋接,鉆孔和剪切有關。


    分離劑—參考“模具脫模劑”。


    分散體—液體介質中懸垂的固體顆粒的同質混合物。


    分子—含有一個或多個原子的化學單位。


    酚醛樹脂—由芳香醇和醛(特別是酚和甲醛)生產的熱固性樹脂。


    風干—在室溫下添加催化劑進行固化,但不加熱和加壓。


    蜂窩—具有六邊形蜂窩狀,由片狀金屬或樹脂預浸片材(紙,纖維玻璃等)生產的產品。用作三明治式結構的芯材材料。


    復合材料—纖維和粘合基體的混合材料以優化特定應用性能。沒有一個元素能完全相容于另一元素。


    復制模具—由澆鑄或復制另一物件制作而成的模具。


    — G —


    干斑—在成型過程中出現的鋪層缺陷表現為干的,沒有被基體材料所包圍的未浸潤纖維。


    剛性—描述任何材料經受應力與其延伸及彎曲偏離之間關系的結構性特性。


    隔離膜—在固化過程中不黏著復合材料的防滲膜鋪層。


    各向同性—增強材料以任意方式排列而在所有方向上具有相等的強度。


    工具—模具,一面或兩面并且是開式或封閉式,復合材料放置其上制作部件,也稱作“模具”。


    共聚物—含有兩個或多個不同單體的長化學鏈。


    股數—粗紗中所含的精確紗線數量。


    股—在捻紗前,含有給定數量絲的紗線稱作股。


    鈷—用于甲基乙基酮過氧化物催化聚酯的加速劑。


    固化—從液體到固體狀態且伴有最大物理特性(包括硬度)的聚合反應或不可逆轉的反應。


    固化劑—與樹脂反應促進或控制固化反應的物質。


    固化劑—在添加到樹脂中,引發聚合反應的催化或活性劑;也稱作“硬化劑”。


    固化時間—在添加催化劑后,液體樹脂達到大部分聚合狀態所需的時間。


    固化溫度—材料得到最終固化的溫度。


    灌裝—除在樹脂聚合前確保物體上所有氣孔完全滲透的步驟外,與密封相似。


    龜裂—由于內部應力而導致樹脂的破裂。


    龜裂—與鱷魚皮相似的膠衣膜皺紋;其是由與隨后或先前膠衣中的苯乙烯接觸而固化不良引起的。


    規范—提供給使用者有關材料或部件特性,特點或必須達到的規范說明。


    過氧化苯甲酰(BPO)—一種引發劑,可與苯胺加速劑連用,或加熱促進分解。


    過氧化物—含有不穩定O-O 或(-OH)團:氧-氧原子的化合物分類;用作引發劑。


    過早剝離—膠衣或鋪層過早從模具上剝離。


    — H —


    HAP—是危險空氣污染物的首字母縮略詞。在1990年清潔空氣法案,第112節中180種化學物質被定為危險空氣污染物。在該法律中,議會授權EPA控制這些化學物質的排放。EPA以一系列MACT標準(參考“MACT”)嚴格控制禁放物質排放。


    合模金屬成型/對模成型—增強材料在兩個封閉-吻合的金屬模具(安裝在液壓機上)之間成型的閉模方法。通常認為是生產大量玻璃鋼部件最經濟的方法。


    宏觀的—在放大小于或等于60倍時可以清楚觀察的。


    后固化—讓固化的樹脂在比成型過程高的溫度下進一步固化;對某些樹脂要達到完全固化和最終機械特性很必要。


    弧形噴涂—通常應該避免這種在腕(弧形)處旋轉噴槍直接噴涂的噴涂方法,與傳統的肩部噴掃相反,后者保持扇形圖案垂直于模具。


    環向—鋪層以90度角被鋪放到芯軸內。


    環向應力—圓柱形部件由于內部或外部壓力而產生的圓周應力。


    揮發性材料—在無分解的特定條件下蒸發的材料,非揮發性物質存留。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在周圍或生產溫度下易于蒸發的含碳化學化合物(如:溶劑或液體)。環保,安全和健康規則經常對這些化合物的接觸進行限制,所以低VOC含量是更可取的。


    — J —


    基底—涂有含黏合劑,廣泛用于任何目的(如:粘合或涂層)的材料。


    基體—纖維增強材料嵌入其中的材料。可以使用熱塑性和熱固性樹脂體系,金屬和陶瓷。


    加料方式—由片狀模壓材料(SMC)制作而成的部件鋪層設計;預先稱重從SMC片材上剪切的SMC鋪層的重量并當擺放在模具內和壓縮時定向填充模腔。


    加速劑—降低熱固性塑料(如:聚酯膠衣和樹脂)凝膠和固化時間的添加劑。也稱作促進劑或催化劑。夾層鋪層—含有兩層增強材料(如:玻纖氈)外部鋪層和內部鋪層或蜂窩鋪層,玻纖布或其他輕量芯材材料的鋪層。


    夾雜物—出現在材料或部件內的物理和機械不連續性物質。


    架橋—當織物或片材材料不吻合內部邊緣或模具半徑或層壓表面時出現的情況。


    剪切—產自應用力的應力。是由兩個相鄰部件在接觸平面的方向上相對彼此平行滑動引起的。在橫向剪切上,接觸平面包括樹脂和玻纖。在層間剪切(ILS)上,接觸平面僅僅包括樹脂。在液體內,組分或鋪層對應彼此的力并移動。


    劍麻—產自龍舌蘭屬植物葉子的白色纖維。用作呈現適中抗沖擊性的增強纖維(短的短切長度)。


    交叉鋪疊—鋪疊使一些鋪層在鋪層紋理或最強張力方向與其它鋪層成直角交聯聚合—橋接兩個聚合物鏈的反應,其把液體轉化成熱固性固體。


    澆鑄聚合物—非增強復合材料(使用無增強纖維的樹脂)。聚合物,填充劑和添加劑一起形成復合材料以滿足特定應用需求。


    膠合劑—應用到玻纖上以固定玻纖織物結構的粘合樹脂。在層壓過程中,該樹脂被聚酯樹脂中的苯乙烯溶解并且如果是不飽和樹脂,能成為最終聚合物網狀物的一部分。


    膠衣—為鋪層提供美化裝飾性和保護性著色或透明的表面涂層。


    角—三邊聚到一起的幾何結構特點,像盒子角一樣??梢允莾冉?,也可以是外角。


    接觸模壓成型—包括噴涂膠衣,隨后手糊或噴涂玻纖和樹脂的開模工藝。也稱作開模成型。


    結晶度—物質中原子順序井然形成三維圖案的分子結構的程度。


    介電強度—導致電弧穿透絕緣材料所需的電壓。


    介電質—電絕緣體;材料具有抗電流流動的能力。


    界面—兩種玻纖材料之間的表面(如:玻纖和浸潤劑結合的區域)。在鋪層中,增強材料和層壓樹脂結合的區域。


    金屬篩孔—用于增加電導性的精細金屬篩子。通常用于消散來自閃電或電磁干擾的電荷。


    浸膠—使用樹脂浸潤增強材料。浸膠織物—參考“預浸料”。


    浸潤劑—能減少液體粘合而促進浸潤的表面活性劑。


    浸潤劑—用于涂層纖維的水溶性化學添加劑溶液;保護纖維避免水吸收和腐蝕的添加劑。它們也會潤滑纖維并減少靜電(參考“開模”章節)。


    浸潤—增強材料完全被樹脂浸潤的工藝。通常目測判斷速率并且在瞬間測量。


    經紗—沿著縱向并垂直于編織織物窄邊的紗線。


    晶須—用作基體中增強材料的短的單根晶纖維或絲。


    凈形—產生的(無需匹配或剪切)的最終部件形狀。


    橘皮紋—呈現粗糙橘皮紋理的膠衣表面的后側。


    聚合反應—交聯分子或分子鏈的化學反應。


    聚合物—含有很多重復組分(如:聚苯乙烯)的長化學鏈。


    聚乙烯醇(PVA)—水溶性脫模劑。


    聚酯(不飽和的)—二元酸和二元醇之間,其中有一個組分是不飽和的(通常是馬來酸酐),由交聯反應而形成的樹脂。


    均衡—與對齊的纖維復合材料一起使用的層壓設計術語,顯示以+θ角定向的每個鋪層與以-θ角定向的鋪層匹配。當+θ角是0度時,-θ角是90度。參考相關對稱性。鋪層可以均衡且不對稱。


    — K —


    凱芙拉 —為Dupont商標,堅固,輕量的芳綸纖維;用作增強纖維。


    可見條痕—對應下鋪層或成型表面上/內一些特點的膠衣表面輪廓上的缺陷;有時稱作條痕。


    空氣-抑制樹脂—固化伴有黏著表面(空氣抑制其表面固化)的樹脂。


    框架—支撐模具表面和其支撐裝置的結構。


    — L —


    拉擠成型—生產具有恒定橫截面的復合材料桿,管子和結構性形狀的自動連續工藝。浸有樹脂的粗紗和其他增強材料連續拉過加熱的鍛模而成型和固化部件。固化的部件自動剪切成一定長度。


    拉伸強度—復合材料試樣在張力測試失效前承受的最大應力。


    厘泊(CPS)—用于命名液體粘度的測量單位。在70°F(21°C)下,水是1cps;花生醬是250000cps。連續層壓法—織物或毛氈通過樹脂槽,在玻璃紙覆蓋片材之間聚攏并通過熱區固化從而形成板材和片材的工藝。擠壓輥根據聚攏的各種鋪層來控制厚度和樹脂含量。


    連續無捻粗紗—涂有浸潤劑的平行紗聚攏到一起形成單股或多股紗股并纏繞成圓柱體包裝。可以用于提供粗紗布,纖維纏繞,拉擠,預浸布或高強成型化合物的連續增強材料。(也參考“短切紗”。)


    連續纖維紗—小直徑,具有彈性和無限長度的單根纖維。


    連續纖維氈(CFM)—含有結構上任意卷曲的連續纖維的織物,其與相同單位重量的短切氈相比具有更多鋪層。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用于噴涂設備的潤滑劑。


    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在增強塑料中,可用熱量和催化劑聚合成透明,硬聚合物的高沸點單體。


    零模具—與生產模型相似,但屬于較早一代的中間模片的常見術語。由部件識別原模型(凹形模具或凸形模具)成型;隨后用于生產原模型。


    流掛/流淌—流掛:膠衣或樹脂膜的下滑。流淌:膠衣膜或層壓樹脂的流動。


    流量表—用于測量液體流動的裝置。


    流淌—增強材料中層壓樹脂的泄漏,流掛和凹坑。


    輪廓—從邊緣或橫截面觀察下部件的表面外形。當描述裝飾性特點時,輪廓粗糙表面要足夠大以影響可見外觀,但要足夠小以發揮尺寸功能性。低糙度與非常光滑表面對應;高糙度與較粗糙表面對應。


    螺旋狀—把鋪層以某角度,經常45度角鋪放到芯軸內。


    — M —


    MACT—最大可控制技術的首字母縮略詞。EPA根據1990年清潔空氣法案,第112節建立的標準。這些標準列出減少危險空氣污染物排放的規章(參考“HAP”)。


    MEK(溶劑)—甲基乙基酮的縮寫;通常用于噴槍清理程序的無色易燃液體。


    MEK過氧化物(MEKP)—甲基乙基酮過氧化物的縮寫;通常用作玻璃鋼行業內聚酯自由基源的引發劑。


    密度—單位體積重量。通常表示為磅/立方英尺。


    密封材料—應用于糊劑或液體接合處,由此變硬進而形成密封的材料。


    密封的—完全密封的,氣密的。


    模具表面—具有拋光成高光澤硬表面的固化模具物質。該表面在成型過程中形成生產部件的外表面。


    模具膠衣樹脂—用于模具制作的特殊聚酯。


    模具膠衣—新模具上的樹脂涂層。用于密封模具并能制作出光滑表面的模具部件。本質上與膠衣相同。


    模具開-閉方法—用于分離模片以允許干纖維插入并移去完成部件的RTM工藝特點。


    模具脫模劑—用于模具上或化合物內以防止黏著并易于部件脫模的物質。


    模腔—用于鋪層形成的相匹配模具之間的空間(壓力模具)。也叫凹形模具。


    模塑/模具/組裝—(1)通過加熱和加壓來使塑料部件成型。(2)塑料組分被放入并在其中成型的模腔或基體。陰性:凹塑。陽性:凸塑。(3)在成型過程中,全面所有功能部件的組裝。


    模塑夾合方法—描述模片如何組裝的RTM工藝特點。


    模型—通常由單個材料或材料類型構成的原模型的常見術語。模型通常不耐用于并適用于僅生產一個(或少量)模具。有時也與陽模交換使用。


    磨碎纖維—用于使纖維-填充油灰或BMC紗股,用錘子磨碎成短的纖維長度(1/32英寸,1/16英寸,1/8英寸 和 1/4 英 寸 ( 0.079cm , 0.16cm , 0.3175cm 和0.635cm))的碳纖或玻纖。


    — N —


    納米—縮寫成nm并等于1毫微米或十億分之一米,用于測量光的波長。


    內聚失效—出現在黏合劑材料內或一個或兩個被粘物內的黏合劑交接處的失效。


    內聚作用—單個物質粘合自身的傾向性。也是粘合單個物質到一起的力。


    黏度—液體的抗流動性。


    黏合劑—連接兩個表面的材料。


    黏合失效—出現在黏合劑和被粘物之間黏合劑接合處的失效;與內聚失效不同。


    黏結強度—需要分離黏著于另一材料的材料鋪層應力。并且也是粘合表面之間的粘結程度。


    黏性—粘著性。


    凝固—通過化學或物理反應(如:冷凝,聚合,硫化或凝膠)使樹脂轉變成固定的或變硬的狀態。


    凝膠—當液體材料開始變成固體時呈現的粘性,像凍狀態塑料樹脂的部分固化階段。


    凝膠時間—催化了的樹脂在添加固化劑后保持可操作狀態的時間。


    凝膠—液體向軟固體的轉變。


    — P —


    PAN(聚丙烯腈)—生產一些碳纖的基礎材料。


    噴孔—開口,通常指有關噴嘴尺寸。


    噴涂成型—玻纖,樹脂和催化劑同時放置模具內的工藝。粗紗喂料短切槍并混入樹脂流噴入模具。可以用一個或兩個噴槍噴涂催化劑和加速的樹脂。在固化前,用手滾壓玻纖樹脂混合物。


    批量(或批料)—一次生產操作過程中具有相同特性的所有材料。


    疲勞強度—在材料失效前,能承受給定周期數的最大循環應力。


    疲勞—隨著時間,材料由于反復應力作用而導致機械性能的失效。


    片狀模壓材料(SMC)—主要用于閉模,玻纖增強,增稠即可成型的聚酯材料。與塊狀模壓材料(BMC)相似,但具有改進的機械特性。


    平行層壓—材料以大致平行于纖維股或強度最強方向鋪放層壓。也稱作單向。這種圖案允許增強材料具有最大承重,但僅僅在一個方向上承受最大的強度。


    鋪層(名詞)—含有多個永久粘合到一起的層壓面板。


    鋪層排列—制作層壓板(玻璃鋼)中單獨鋪層的排列。鋪層可交替纖維方向排列(鋪放)制成具有多向強度的部件(參考“纖維結構”)。


    鋪放—把增強材料鋪放到模具內并在其中加入樹脂;可以用手或使用噴涂設備操作。


    — Q —


    起堊—干的,粉末狀外觀或老化的膠衣表面上的沉積物。


    氣孔—復合材料或膠衣膜上的小氣泡;太多以致數不過來。尺寸通常比針孔小。


    氣孔—在成型過程中出現的鋪層缺陷;具有缺乏樹脂材料(受困空氣,未浸潤纖維)的特點。


    氣相二氧化硅(氧相二氧化硅,膠態二氧化硅)—用于聚酯以增加抗流動或流掛性的增稠劑。


    千分之一英寸—用于測量膜厚度和纖維紗股,玻纖,金屬絲等直徑的單位(一千分之一英寸=0.001英寸)。


    屈曲—通常表現為纖維偏離而非斷裂的失效模式。


    — R —


    燃點—開式容器內的液體有足夠蒸汽一旦被點燃能持續燃燒的最低溫度。燃點通常僅僅比閃點稍高一些。


    熱變形溫度(HDT)—在特定載重下,試樣棒達到定量變形的溫度(如:材料變軟的溫度)。


    熱沖擊—由快速溫度變化大導致的熱應力。


    熱導率—傳遞熱量的能力。


    熱電偶—用于檢查并記錄溫度的裝置。


    熱固性材料—經受或已經經受化學反應而成為相對不溶性狀態的材料。典型材料是氨基酸(三聚氰胺和尿素),不飽和聚酯,醇酸,環氧和酚醛;不可變形。


    熱罐—在噴涂前,把催化劑和膠衣或樹脂放入材料容器內混合,與內部或外部噴槍混合相反。


    熱量—通俗講,施加或呈現在部件或材料上高于周圍(房間)溫度的任何溫度的術語。


    熱膨脹系數(CTE)—在給定的單位溫度變化下,材料尺寸的變化率。


    熱塑性塑料—可反復在加熱時軟化,冷卻時變硬的聚合物。熱塑性材料,如:丙烯酸聚合物和共聚物,PET,聚碳酸酯,尼龍,碳氟化合物和苯乙烯迅速成為重要工程材料。


    熱壓罐成型—整個復合材料組件被安裝在50到100psi壓力下的熱壓罐(或封閉的可加壓/加熱的罐子)內以通過除去受困空氣和揮發物來加固鋪層的成型技術。


    熱壓鋪層—在不低于1000psi壓力下成型和固化的鋪層。


    熱應力開裂—一些熱固性或熱塑性樹脂由于過度暴露于高溫下或經受周期溫度變化而導致的龜裂或破裂。


    熱應力—溫度變化時導致材料以不同速率膨脹或收縮。可在鋪層內和之間及在鋪層和鋼架之間形成。


    熱轉變樹脂—熱固性樹脂在受熱后可變化成不熔化及不溶解的塊狀物。


    韌性—測量材料吸收能量的能力。


    溶劑—用于溶解和清理材料的液體。


    蠕變—隨著時間,材料在物理承重下(超過原始彈性變形)的尺寸變化。


    — S —


    S-玻纖—用于提供非常高拉伸強度的氧化鎂/氧化鋁/硅酸鹽玻纖增強材料。通常用于高性能部件。


    三氧化銻—用于為聚酯提供特殊阻燃特性的添加劑。紗股—無捻,連續纖維結合成單個壓縮單位的主要纖維束。


    紗架—用于固定需求數量紗筒或用于在要求位置上放卷的其他增強材料包裝的設備。


    紗—有捻粗紗紗線。


    閃點—物質放出足夠蒸汽與正在測試的物質附近空氣形成易燃或可燃混合物時的最低溫度。


    上模類型—描述用于匹配模具的材料和結構的RTM工藝特點。


    設計許用值—其對應特定的成功水準并具有95%統計上的可靠性,用于設計結構性或機械體系的材料特性的限制值。


    射水—用于剪切聚合物復合材料部件的高壓水流。


    滲色—膠衣(通常為層壓樹脂或后制備膠衣)后側軟化的結果,其導致顏料(顏色)再流動。


    生產模具—用于生產百種或千種部件復制品的耐用,堅固模具。層壓生產模具最好由層壓原模具生產。


    濕法纏繞—纖維紗股浸潤樹脂后即刻被纏繞在芯軸上。


    濕法鋪層—液體樹脂浸潤模具內干增強材料的制備法。


    石蠟—脫模劑或表面助劑。


    使用期—參考“凝膠時間”。


    適用期—在密封容器內貯存時,未催化聚酯保持可操作性的時間;也稱作“貯存期”。


    手糊成型—與使用噴涂設備相反的用“手”層壓。通常需要片狀毛氈和織物增強材料。


    疏水的—抗濕氣能力,抗濕氣性。


    樹脂豐富—與一致的樹脂/纖維比例相比,局部樹脂過多的區域。


    樹脂灌注—抽吸或迫使樹脂進入位于模腔內的干增強材料中。


    樹脂—可溶性或半固體,通常具有無明確熔點,高分子量的任意級別的自然或人造聚合物。用于增強產品以包圍并固定纖維。大多數樹脂是聚合物。


    樹脂缺乏—纖維浸潤時,局部缺少足夠樹脂的區域。


    樹脂撕裂—膠衣膜上載體與顏料/填充劑分離的情況,通常是黑色波狀條紋。


    樹脂壓力頭—RTM工藝特點;從注射口到排氣口貫穿部件的壓力狀態;促使樹脂流穿和浸濕纖維束的驅動力。


    樹脂轉移成型(RTM)—催化了的樹脂被抽送到鋪放了纖維增強材料的兩個匹配的模具中的成型工藝??梢曰虿恍杓訜崮>吆?或樹脂。


    樹脂轉移圖解—描述樹脂轉移到纖維束路徑的RTM工藝特點。


    雙向—增強纖維紗線以一半紗線與另一半紗線成直角的排列;在兩個方向上提供最大產品強度的圖案。


    塑料—能被成型,鑄塑,拉擠或層壓成物體的高分子量熱塑性或熱固性聚合物;塑料的主要優點是它們能變形而不會斷裂。


    損傷容限—在受到損壞后(如:發射沖擊),保持承重能力的結構能力測量。


    羧基—有機酸化學基團,在聚酯反應過程中參與反應。


    縮聚反應—一種聚合反應,反應時有簡單副產品(如:水)形成。


    — T —


    TBPB—在聚酯樹脂體系的高溫成型下用作催化劑(引發劑)的過氧化苯甲酸叔丁基酯的縮寫。


    TBPO—在聚酯樹脂體系的高速,加熱固化下的過氧化辛酸叔丁基酯的縮寫。碳(或石墨)纖維—以輕量,高強度和高硬度著稱的增強纖維。


    梯度—溫度或壓力逐漸提高/降低以控制復合材料部件固化或冷卻。


    添加劑—添加到樹脂混合物中使其具有特殊特性,如:紫外線吸收劑和阻燃材料(石蠟,加速劑等)。


    填充劑—添加到樹脂或膠衣達到特定流動特性,擴大體積,降低生產物件成本的相對惰性的有機或無機材料。


    條帶方向—在蜂窩芯材上,蜂窩被分離的方向;一條連續條帶的方向。


    貼面層—容易懸垂和浸潤的纖維氈;具有防腐蝕或避免玻纖印痕的樹脂豐富層的特殊價值,同表面氈一樣。


    團狀模壓材料(BMC)—用于閉模成型,預先混合的熱固性樹脂,增強材料,催化劑和填充劑的混合物。與片狀模壓材料(SMC)相似,價格便宜,但機械性能不如SMC。


    褪色—膠衣顏色的失去。


    脫模—從模具上移去部件或從中間模型上移去模具。


    脫模劑—參考“模具脫模劑”。


    — W —


    彎曲模量—在彈性極限內,作用在試樣上的彎曲應力與對應試樣最外層纖維上應力的比例。


    彎曲強度—材料(處于彎曲狀態)強度表示為在破裂瞬間試樣的彎曲應力;通常表示為單位面積的力。


    微裂—當局部熱應力超過基體強度時復合材料上形成的破裂。


    緯紗—垂直于編織織物經向的紗線。


    穩定劑—輔助維持聚合物某些特性的添加劑。


    污染物—影響復合材料一種或多種特性的雜質或異物。


    無膠合劑短切氈—織物材料是用聚合物纖維以十字針法固定到一起的短玻纖;類似于無膠合劑的短切氈。也稱作縫邊短切氈。


    — X —


    X軸—用作零參考的鋪層平面軸。


    吸膠布—在成型過程中,允許過多氣體和樹脂排出的編織或無紡材料(不是復合材料部分)鋪層。


    吸濕性—材料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汽。僅僅與材料吸收空氣中的蒸汽有關;必須與水吸收區分開,后者是由于浸沒而吸收水導致重量增加。


    吸濕性—吸收濕氣的能力。


    稀釋劑—起稀釋作用的(減少或變?。┤軇?/span>


    纖維纏繞—帶,粗紗或單股紗線形式的高強,輕量產品從紗架喂料經過樹脂槽(或采用預先預浸的干粗紗喂料)并纏在指定合適的芯軸上的生產工藝。纏繞的芯軸能在室溫下或烘箱內固化。


    纖維—彈性,具有已知或大概長度,直徑足夠小的單根紗線。


    纖維方向—在無紡或毛氈鋪層中纖維排列的方向;大多數纖維以相同方向排列以在該方向上獲得較高的強度。


    纖維含量—復合材料纖維的數量,其表示為與樹脂基體的比例(按重量)。


    纖維結構—織物結構內的纖維和纖維束的排列。


    纖維外露—由于以不同速率老化或打磨而導致纖維和樹脂腐蝕。樹脂先于纖維腐蝕。結果,當打磨時纖維豐富的表面經常導致纖維突出;稱作纖維外露。


    纖維印痕—在外部膠衣表面上可見的裝飾性缺陷, 其與纖維束相似并在部件表面上或附近呈現出玻纖增強材料纖維束的結構。


    纖維增強塑料(FRP)—含有塑料基體(包括有高強度和硬度的增強纖維,如:玻纖和碳纖)的復合材料或部件的常見術語。FRP最常用于玻纖增強塑料。“先進的復合材料”通常表示為高性能芳綸或碳纖維增強塑料。


    顯微的—足夠小,需要放大遠大于10倍才能看見。


    橡膠模塞—采用加熱的金屬凹形模具(或外面一半)和橡膠塞子凸形模具的對模成型工藝的不同種類。適用于相對低壓,適中凹槽的小模具。


    斜度角—便于部件脫模的模具或芯軸的斜率或角度(推薦最小為3度)。


    芯材—(1)三明治式結構的中心成分,其附有內部和外部表層;常見的芯材材料包括泡沫,蜂窩,紙和木頭。(2)模具內的通道用于熱量-轉移介質的循環。(3)復雜模具(模具凹槽部件)的部分,也稱作成孔銷。


    芯材定向—在蜂窩芯材上,用于排列條帶方向,隔室深度厚度,隔室尺寸及橫向方向。


    芯軸—用于纏繞樹脂預浸的纖維,帶或紗形成結構性形狀或管子的細長模具。


    芯子破裂—對芯材的壓縮損壞。


    懸垂性—織物(或預浸布)吻合表面輪廓的能力。


    — Y —


    Y軸—垂直于X軸的鋪層平面軸。


    壓力袋—對應開模放置的裁剪好的用于手糊工藝的袋子(通常是橡膠片材)。在袋和位于模具上的壓力板之間施加空氣或蒸汽壓力(高達50psi)。


    壓模成型—參見部分6—壓模成型。


    壓實—壓縮纖維和基體來除去過多樹脂,減少氣孔并得到特殊密度的生產步驟。使材料成型。


    壓縮強度—抗破碎或屈曲力;試樣承受的最大壓縮承載力除以其原始橫截面積。


    延伸率—在張力下長度部分的增加,其表示為原始長度和斷裂瞬間長度的差對應原始長度的百分比。


    顏料分離—膠衣表面的雜色(各種顏色)外觀。


    顏料—用于展示顏色的成分,就像在膠衣內一樣。


    陽模—通常為多種材料手工制品原模型的常見術語。陽模通常不耐用于并適用于僅生產一個(或少量)模具。有時和“模型”交換使用。


    陽性的—先前用于描述凸形表面或外部邊緣或特點的陳舊術語。


    楊氏模量—在應力低于材料線性限制時,正常應力與對應拉伸或壓縮應變的比例。


    一次性生產—制作單個部件的生產過程。


    抑制劑—用于減慢或阻止化學反應的物質;減慢或延遲固化周期的化學添加劑。


    易碎的—用于描述當材料干時,用手擠壓即將損壞,粉碎或導致成為粉末的術語。


    溢膠—過多液體樹脂流到表面上,主要在纏絲過程中或來自RTM模具管道時出現。


    溢流—從噴槍而出的高輸送速率;在著色體系中,表面和膜整體之間顏色的不同。


    陰性的—以前用于描述凹形表面或內部邊緣或特點的陳舊術語。


    引發劑—添加到樹脂和膠衣中以促進其凝膠或固化的物質。也參考催化劑。


    印痕穿透—轉移到膠衣膜上的纖維紗線印跡。


    印窩—膠衣表面的小凹坑,通常是由膠衣或鋪層內的異物,氣孔或催化劑微滴所引起的。


    應變—應力產生的變形。


    應力—單位面積上內部抗尺寸或形狀變化的力。


    應力腐蝕—在腐蝕環境下有應力區域易于受腐蝕的現


    壓縮模具—打開模具導入材料通過加熱和封閉壓力來象,而在此環境下無應力不會造成腐蝕。


    應力裂紋—由拉伸應力導致復合材料外部或內部破裂;破裂可以是內部,外部或混合性破裂。


    魚眼—它是通常由污染(如:硅膠,油,粉塵,水),新上石蠟的模具或低膠衣粘度所引起的膠衣膜內的圓形分離。


    預成型—通過空氣,水流或真空而使短切纖維分布在穿孔篩子表面上形成部件需求的大致輪廓和厚度的預先成型的纖維增強材料。也是壓縮的預先混合的材料壓塑預成型體。


    預成型氈—在模具內使用的類似模具形狀的纖維增強毛氈。避免在成型中角落部位的重疊。


    預混料—用于成型的樹脂,顏料,填充劑和催化劑的混合物。


    預浸布—能貯存可稍后使用的平坦樹脂-預浸布,氈和絲。樹脂經常部分固化而呈現無粘性的狀態稱作“B階段”。可以添加添加劑以得到特定最終-使用特性并改進生產,貯存和操作特性。


    預熱—在成型或澆鑄前加熱化合物以便利于操作,減少成型周期或排出揮發物。


    原地—在初始位置上。在纖維纏繞中,用于表示在纏繞后保持位置的芯軸,與在纏繞后被移去的芯軸相反。


    原模—完全體現部件設計的常見術語。包含任一部件表面的所有幾何結構。(也參考“基模”和“陽模”。)


    原模—用于耐用,堅固,完全體現部件設計的常見術語。用于生產多種生產模具的復制品。


    原始設備制造商(OEM)—設計,制造并命名產品的公司


    原型—制作用于建立新產品設計,材料和制作參數而非商用的測試部件的工藝。可能需要多次反復(重復)以達到最終/商用部件設計。


    原子—元素中最小的單位;可以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結合形成化合物。


    — Z —


    Z軸—復合材料鋪層中垂直于鋪層平面的參考軸。


    雜化復合材料—兩種或多種增強纖維的復合材料。也指使用超過一種類型化學物質(如:XYCON 聚酯/聚亞胺酯雜化材料)聚合物的復合材料。


    雜化樹脂—兩種或多種化學物質混合的樹脂。


    增量劑—用于稀釋或增加較高成本樹脂而不會過多降低特性的低成本材料


    增強材料—能加入塑料中并成型從而改進強度,硬度和抗沖擊的堅固,相對惰性的材料。通常是玻纖,碳纖,硼纖,人造聚合物,陶瓷,織物,劍麻,棉等編織或無紡材料。


    增強模壓材料—以即可使用材料形式的增強材料,與預先混合物(如:“BMC”或“Gunk”)不同。


    增強繩—由粗紗制作而成的松捻繩,設計用于需要邊緣增強材料和高強肋梁的成型部位。


    氈—含有涂有用于維持形狀黏合劑的短切紗(短切氈增強)或屈曲紗(連續氈增強)的纖維增強材料;具有各種幅寬,重量,厚度和長度的毛氈。


    氈—通過機械或化學作用,壓力或熱量,由交織纖維制作而成的纖維材料。氈可以由棉纖維,玻纖或其他纖維制作而成。


    針孔—膠衣膜上的小氣泡,足夠少以致能數過來。其尺寸通常比氣孔大。


    真空袋成型—對覆蓋在部件上的彈性膜施加真空的成型工藝,這種工藝可以盡量減少排放物氣孔并盡量增加增強材料含量,排出鋪層中受困空氣和過多樹脂。也稱作“真空灌注”。可以在樹脂進入后抽吸真空。


    真空輔助樹脂轉移成型(VATRM)—用真空把樹脂輸送到一面模具上的灌注工藝;然后把堅固的或彈性的蓋子蓋在頂部以形成真空密封蓋。


    整體加熱體系—加熱元件附于模具內形成模具的一部分,通常不需要烘箱或熱壓罐作為熱源。


    支撐材料—用于加強或加固模具表面的不可或缺的結構性要素。


    織物,編織—交織紗線,纖維或絲的結構性材料。


    織物,無紡—纖維或紗線(無交織,如:縫邊無紡闊綢)形成的材料。


    織物編織—交織紗線形成的織物圖案。在平紋織物編織中,經紗和緯紗交替以使織物兩面呈現一致性。在緞紋織物編織中,經紗穿織在幾根緯紗上再穿織于一根緯紗下而形成緞紋外觀圖案(如:八經緞紋的經紗在七根緯紗上而在第八根緯紗下)。


    織物—任意類型的由編織,針織,打結,縫邊或粘合到一起的纖維片狀材料。


    制造—制作復合材料部件或模具的生產過程。


    質量—特定物體內含有的物質質量。就聚酯而言,質量按重量和/或體積測量。


    皺紋—鋪層表面缺陷,表現于外部鋪層上的折痕;可出現在真空成型中真空袋擺放不恰當時。


    主要鋪層—“主體”或“第二”鋪層;在表面涂層固化后應用的鋪層。通常比表面涂層厚。


    注射成型—通過強迫注射聚合物進入模具內而使塑料形成所需形狀的方法。


    注射量—注射成型機器上的一次完整周期。注射重量根據注射或轉移成型中輸送到完全填充模具的化合物來測量。


    裝飾穩定性—物質或部件保持表面光滑性,顏色,光澤或其他外觀特性的能力。


    自動模具—無需人力反復注射周期的模具(用于注射或壓縮成型)。


    自燃溫度—在無火花或火焰的條件下,需要引發或導致自我持續燃燒的最低溫度。


    自由基—能引發化學反應(如:聚酯樹脂的聚合反應)的高度活性分子碎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在线视频亚洲激情 | 日本一卡久久伊人大国麻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bd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图片 | 丝袜制服欧洲亚洲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