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發揮我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優化配置優勢資源,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作為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和知識產出國,我國綜合創新能力持續攀升,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然而,應當清醒看到,我們還稱不上科技強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關鍵核心技術上的短板,與之帶來的隨時可能面臨被“卡脖子”的風險,困擾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國,但“缺芯少魂”局面依舊。我國是醫藥大國,但仿制藥占比仍然很高,多數高端醫療設備依賴進口,自身硬實力不強。即便應用走在前列的人工智能產業,在底層算法、開源框架上基礎仍比較薄弱,“地基”仍然不牢。
當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領域技術快速發展,并正在重塑世界產業和經濟格局。從全球科技競爭看,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是邁向科技強國的必經之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科技創新也是關鍵。
真正的關鍵核心技術引不進、買不來。自主創新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優良傳統?;仡櫤教焓聵I征程,在技術封鎖中,我國科研人員篳路藍縷、頑強拼搏,攻克了一系列重要難題,成就了今天航天大國的地位。我國高鐵起步比世界先進國家晚20多年,但是依靠持續攻關、前沿探索,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從無到有,從趕超到領跑的跨越,打造出了中國制造的新名片。這份優良傳統值得弘揚,這種創新自信應堅定保持。
堅定創新自信,不代表盲目探索,認識和遵循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規律是前提。許多核心技術的根在基礎理論研究上,這就需要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搞清楚。更應明白,從理論到實用性的突破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遵循這一規律,建立完善的核心技術產業生態,形成強大的合力,科研才不會止步于實驗室與樣機階段。此外,自主創新絕不是閉門創新,還要以全球視野用好國際創新資源,讓創新之路越走越寬。
建設科技強國是一場新的長征,補上關鍵核心技術短板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當前,我國科技創新政策環境好,又有超大規模的市場支撐,相信科技界和產業界一定能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