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4至今,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走過了37年的漫長歷史。
在碩果累累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不少國家重點實驗室,也面臨著“年久失修”的尷尬境地——或是研究方向和技術比較落后、不能夠適應當前的發展需要,或是研究領域重合度過高、導致資源投入分散,一部分國家重點實驗室甚至被“黃牌警告”、“摘帽”。
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優化調整,勢在必行。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明確提出“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去年3月份,在中科院院機關,時任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和科技部副部長黃衛一行就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相關工作進行溝通交流。
這次交流,也被科技界視為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改革的具體信號,隨后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腳步開始不斷加快。
▎多所高校,明確優化、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
7月8日,華東理工大學與上海奉賢區,就深化“區校合作”有關事宜展開洽談交流。
華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杜慧芳在會上透露,目前,華東理工大學正在著力重組生物制造與反應器工程、生物醫用材料與器械、低碳能源轉化三大國家重點實驗室。
5月2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全體參會人員通過視頻會議形式參加了中科院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宣貫會,同時定在6月上旬完成中科大校內牽頭新建國重的遴選推薦工作。
圖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
3月19日,湖南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工作會召開,汽車車身先進設計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匯報了當前重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當前改革思路,會議圍繞國重名稱調整、國重實體化改革、研究方向凝練等方面問題進行了探討。
除此之外,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廈門大學等多所高校,均已就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做出了新的部署。
據青塔(cingta-com)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近30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明確將參與到本輪優化重組進程當中。名單如下:
▎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一次資源的重新分配
毫無疑問,本次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重組,將會是國家戰略資源投入的一次重新分配,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0年年末,我國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有522個。而關于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數量,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給出了具體答案——
實驗室經優化調整和新建,數量穩中有增,總量保持在700個左右。其中,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300個左右,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270個左右,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70個左右。
在總量控制和“揭牌掛帥”的大背景下,擺在各大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前的選擇將會十分明確:優化升級,或者直接讓道。
關于國家重點實驗室具體的優化重組方案,多所高校已經給出具體的調整方向。
早在2019年,重慶大學就召開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優化工作推進會。重慶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時龍在會上強調,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的重點是找準實驗室在學校的定位,理順實驗室與學院的關系,加強科研團隊的建設。同時會議要求,重慶大學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要與相關學院一起共同加快推進重組優化工作。
今年2月份,重慶大學官宣了重大改革舉措,將對機械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整合,合并為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
在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改革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同樣達成共識,認為重組后的國重名稱和研究特色應繼續體現“微生物技術”這一立室之本;研究方向應進一步凝練,充分體現特色和優勢,實現錯位競爭,發揮比較優勢;聯合體模式是打破學科國重和企業國重界限,進行資源整合的有效方式。
今年4月份,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冰冰在介紹實驗室重組方案時提到,將以技術需求為方向,擴大實驗室現有體量,積極引進國內外人才,尋找合作伙伴,開展協同技術攻關,在發展基礎學科之余,兼顧實現“產學研用”的深度結合,與國家的科技需求打造命運共同體。
▎是一次挑戰,也是重大機遇!
對于高校而言,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重組,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重大的機遇。
在和中科院的會談上,科技部副部長黃衛指出,需要對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科方向布局進行梳理、調整,也應在一些重要學科新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現有單個實驗室的人員規模普遍偏小,緊密結合國家需求的工作、協同創新工作需要加強,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方面,將結合區域發展、行業發展需要,通過產學研結合等形式,新建一批具有規模優勢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今年6月份,浙江省印發了《浙江省中長期科技創新戰略規劃》,表示將在區塊鏈、生物醫學、先進制造、物理科學、腦機融合交叉等領域前瞻性爭創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浙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數量和質量大幅提升,重點培育建設一批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3月份,山西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西省科技體制機制重塑性改革有關情況。其中提到,山西省將實施國家重點實驗室保5爭5行動,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再新建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去年8月份,湖南省宣布將給予重點支持打造1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為期3年,主要面向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領域。
西南大學召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及新建專項工作會上,在匯報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方案的同時,也提出了長江上游生態保育與農業綠色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籌)的組建方案。
今年5月19日,重點實驗室重組工作協調會在國家電網湖南省電力公司舉行,長沙理工大學相關校領導參加了會議。長沙理工大學電氣學院院長陸佳政做了“電網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與十四五建設運行實施方案”專題匯報,并提出了重組方案。
長沙理工大學校長曹一家表示,學校將全力支持加強與省電力公司的合作,利用好這次國家開展重點實驗室重組與申報工作的契機,力爭學校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方面取得突破。
這一輪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大調整和重新洗牌,機遇和挑戰已經擺在眼前,無論曾經發展如何,現在都是時候行動起來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