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熱點
01 教體局回應學校要求學生自帶床板,可用紙板替代
近日,四川廣安,有網友發布視頻稱,華鎣職業技術學校(一中校區)要求學生開學時自帶床板。記者向華鎣市教育和體育局求證此事,一工作人員稱,已經知曉此事,并求得學校回應。關于網友所稱學校和商鋪串通“坑錢”的情況,該工作人員解釋,因學校沒有強制要求購買床板,所以不存在學校和商鋪串通的情況,如果不愿意購買可以用紙板代替。
工作人員表示, “學校收取了260元的住宿費,但此費用不包含床上用品費,而床板屬于床上用品,需要學生自行購買。至于后期會不會取消該規定,則要看學校的統一安排。”
02 放棄50萬年薪,“網紅教授”陳春花又辭職,這次是中國銀行!
8月30日,中國銀行(SH601988,股價3.03元/股,市值8920億元)發布公告稱,因個人工作原因,陳春花女士辭去該行獨立非執行董事、董事會企業文化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人事和薪酬委員會委員職務。
據悉,此前因華為“心聲社區”的一則聲明,知名企業顧問、管理學學者、網紅教授陳春花陷入了學歷事件的輿論風波網友熱議!陳春花辭職,北大還應該啟動學術調查知名學者陳春花學歷風波持續發酵 北京大學回應:正在調查。
“本行董事會對陳春花女士任職期間對本行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中 國銀行在公告中寫道。
03 博士求職月薪5000遭拒,出國年薪1.2億美元?本人回應了
4年前,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物理材料專業的劉本良博士,參加了一檔《非你莫屬》的求職節目。在節目中,劉本良自稱在研究冷核聚變這種能源方式,求職月薪5000元人民幣,不僅被評委團拒絕,還被輪番質疑和嘲諷。
近日,有媒體稱,劉本良的冷核聚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造出了充一次電能用2.8萬年的超級電池,且劉本良也已經被美國高薪挖走,就職于紐約冷核聚變研究所,年薪1.2億美元。消息一出,網上一片嘩然。
8月30日,澎湃新聞記者聯系到了劉本良本人,其否定了上述傳言,并表示目前生活在北京市海淀區。
去年,劉本良從一家依托北斗導航科技有限公司離職,現沒有正式工作,仍然在做自己的真空正負能量分離技術研究,生活來源主要靠積蓄。
04 中國學者的 SCI,僅不到 5% 發表在國產期刊上
8 月 25 日,在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由中國科協主編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1)》發布。其中的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 SCI 期刊發表論文數占全球 SCI 論文總數的 1.45%,而同期中國研究者發表的 SCI 論文數占全球 SCI 論文總數的比例達到 25.85%;這一年,中國研究者共發表 SCI 論文 549845 篇,其中發表在中國 SCI 期刊上的只有 25766 篇,僅占 4.69 %。
從各學科的統計情況來看,2020 年中國 SCI 期刊發文量占各學科全球論文數的比例均不足 5%。其中占比較高的 5 個學科依次為“物理學”(4.15%)、“地學”(3.90%)、“材料科學”(3.11%)、“化學”(2.56%)和“數學”(1.72%)。在物理、地學兩個學科中,中國研究者在中國 SCI 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占中國研究者全球發文量的比例超過 10%,分別為 11.99% 和 10.16%。
高校動態
01 唯一非“雙一流”!這所高校,斬獲重磅項目
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8月31日消息,2022年8月1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組織專家對燕山大學申報的2022年度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材料高壓調控”進行了現場考察。
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陸建華在線講話,黨組成員、副主任高瑞平出席。會議由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常務副主任王岐東同志主持。在現場報告、分組訪談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現場考察專家組經充分討論形成了現場考察意見,建議盡快立項資助。
這意味著燕山大學有望斬獲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實現在這一頂級項目上零的突破,也將成為第一所、也是目前為止官宣的唯一一所獲批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的非“雙一流”高校!
02 空缺近一年!211高校,迎來新黨委書記
華南師范大學官網“現任領導”欄更新信息顯示,華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王斌偉已任華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王斌偉,男,1965年2月生,浙江東陽人,漢族;198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8月參加工作;博士。
王斌偉1983年9月考入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學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1987年9月后在中山大學社會學專業學習,獲法學碩士學位;1999年9月后在中山大學攻讀博士,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03 新大學開學,教育部長出席!
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首屆學生開學典禮在廣州南沙舉行。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出席活動,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頻方式致辭。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廣東省省長王偉中現場出席活動并致辭。
學術輿論
01 偽造同行評議,9篇論文同時被撤!涉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在內的多家三甲醫院
2022年8月,根據Pubmed數據庫顯示,撤回中國學者文章數量最多的兩個期刊分別為Frontiers in physiology和OncoTargets and Therapy雜志。
《Frontiers in physiology》(生理學前沿)最新影響因子4.755,最新分區為醫學2區,2010年發刊至今,發表關于生理學整個研究范圍內最杰出發現的文章。
官網信息顯示,該雜志在8月4日這天,一次性撤回9篇中國學者的研究論文,撤稿原因皆是同行評議造假,涉事單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河南省胸科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
02 諾獎得主論文被曝40多篇論文P圖造假,1天撤回了4篇PNAS文章,作者表示結果可靠
201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聯合授予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以表彰他們“對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發現”。
近期,Gregg L. Semenza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40篇論文。
這些被質疑的論文所涉及的學術不端,主要是一圖多用,PS等。目前僅有少數幾篇被質疑論文得到作者回應,作者回應稱“論文中無意的錯誤并不影響實驗結論”。
截至2022年9月3日,Gregg L. Semenza至少糾正了6篇文章,撤回了5篇文章。其中,在2022年9月2日,Gregg L. Semenza撤回了4篇PNAS 文章。
國際視野
01 美國終身教授父母為博士的比例是普通人口的 25 倍
一項新研究發現,在美國大學獲得終身教職(tenure-track)的人員往往來自受過高等教育的家庭。研究者擔心,社會經濟地位導致的學術發展機遇不平等可能會導致人才流失,并阻礙科學發展。
研究人員選取了來自不同層次高校、不同專業的 7204 名終身教授作為研究對象,統計了他們父母的最高教育水平、童年時期的社會經濟地位等信息。結果顯示,在獲得終身教職的人員中,超過一半人(51.8%)的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近四分之一(22.2%)的人父母至少有一方擁有博士學位,3.7% 的人父母都有博士學位,且這些數據在調查的 8 個學科之間差異不大。
在“名校”(US News 或 NRC發布的排名中位列前 20% 的機構),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名校”中有 29.5% 的終身教授報告父母擁有博士學位,而在普通大學中這一比例為 19.2%。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這些人出生的年代,美國成年人平均只有不到 1% 的人擁有博士學位,只有 7.4% 的人擁有研究生學位。也就是說,終身教授的父母擁有博士學位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群的 25 倍。該研究于 8 月 29 日發表于《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r)。
科研政策
01 官宣:未申請國自然青年面上項目,無資格申請同類省基金!
近日,河南省科學技術廳 河南省財政廳 關于印發《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河南省基金主要資助項目類別包括:創新研究群體項目、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科學基金項目、面上科學基金項目和聯合基金項目等。
其中提到:
省基金項目評審一般按照通訊評審、會議評審的程序進行。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未獲資助、但通訊評審意見較好的申請人,在申請省基金對應類別的面上、青年項目時,其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通訊評審意見,可視為省基金項目通訊評審意見。也就是說未獲資助的國基金通訊評審意見可視為省基金項目通訊評審意見。
02 每人資助36萬!2項青年學者資助計劃獲選結果出爐
8月31日,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網站發布2022年度 “香江學者計劃”及“澳門青年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
詳情如下:
“香江學者計劃”名單如下:
“澳門青年學者計劃”名單如下:
科研進展
01 《柳葉刀》:接近半數的癌癥死亡是可避免的
據《自然》新聞(Nature News)消息,美國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根據 2019 年全球疾病負擔、傷害和風險因素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Injuries, and Risk Factors Study)的數據,分析了全球的患癌情況和導致癌癥的風險因素,發現約一半的癌癥死亡都是有可能避免的。
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 204 個國家關于 350 種疾病和傷殘的檔案信息,總結了 2019 年全球致死人數最高的 23 種癌癥,以及 32 類影響健康的因素在這些癌癥成因中的占比。他們發現,2019 年,一半以上的男性和約三分之一的女性癌癥死亡(總計450萬人,占總癌癥死亡的44%)都直接源于可避免的風險因素,包括酗酒、抽煙、不健康的飲食和作息、高風險性行為、接觸危險物質等,其中吸煙高居榜首。從 2010 年到 2019 年,因這些高風險行為造成的癌癥死亡上升了 20%,遠高于癌癥死亡增加的總比率,且在低收入國家尤其顯著。這項研究已于 8 月 20 日發表于《柳葉刀》
02 清華大學Science:突破!新型3D打印技術,無需聚合物!
清華大學孫洪波教授和林琳涵副教授等人合作在Science上發表文章,3D nanoprinting of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by photoexcitation-induced chemical bonding,成功開發了光激發誘導化學鍵3D納米打印技術,無需聚合物即可實現打印。
在本工作中,以半導體量子點(QD)為例,作者提出了一種策略,即使用光激發生成的電子-空穴對來修改QD的表面化學,以誘導粒子間化學鍵,作者稱之為光激發誘導化學鍵(PEB)。
作者以超出衍射極限和一系列納米晶體的分辨率揭示了任意三維架構的照片打印,并且可以根據量子點的大小和/或帶隙進行光學選擇打印。在沒有任何添加劑或后處理的情況下,PEB技術使我們能夠在打印過程中保持QD的光子和光電特性。雖然這個概念在半導體QD中得到了證明,但一旦可以產生高能載體來改變納米顆粒的表面化學,它可能會擴展到非半導體納米材料。
學者訃告
01 悲痛!又一巨星隕落
變壓器制造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工業大學教授朱英浩,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9月1日在沈陽逝世。
朱英浩,1929年5月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寧波。1952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曾任沈陽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沈陽變壓器研究所總工程師,沈陽工業大學教授。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英浩長期從事變壓器、互感器新技術、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多次主持和組織開發變壓器、互感器、調壓器和電抗器等新產品;多次主持起草與修制訂多項變壓器國家標準工作。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特邀專家參與了國內首條1000千伏變壓器的研制并獲得成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