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萬公里,按照理論研究,可安裝海上光伏的海域面積約為71萬平方公里。按照1/1000的比例估算,可安裝海上光伏裝機規模超過70GW[1,2]。
截至2022年5月,我國確權海上光伏用海項目共28個,累計確權面積共1658.33公頃。其中,江蘇18個,山東4個,浙江3個,遼寧2個,廣東1個。浙江省確權面積最大,為770.89公頃[2]。
(上文數據1、2來自《海上光伏用海及海洋環境風險挑戰》,作者:崔琳,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海洋能發展中心副主任)
海上光伏發電利用光伏技術建立起發電站,具有發電量高、土地占用少、易與其它產業相結合等特點。海洋光伏相較陸上光伏,具有天然的環境優勢:水面開闊沒有遮擋物,日照較長且利用充分。從發電效率角度來看,水上光伏發電量較陸地光伏高5%~10%。
但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由于海上光伏這一全新的應用模式,光伏電站的設備選型也面臨著挑戰。沿海的高腐蝕環境、近海電站的后期運維、高濕度地區的特殊性等因素,都為光伏組件帶來了不小的考驗。如何才能更好的解決光伏組件防腐耐蝕的問題,成為了行業中一項重要課題。
鍍鎂鋁鋅鋼板,切實解決了這一難題。其鍍層中加入了鋁、鎂或其他微量元素(硅,鎳等),而這種多元合金鍍層鋼材具有出色的耐候性及綜合性。目前常用于汽車,畜牧,建筑等多個領域,非常適合替代傳統熱浸鍍鋅鋼或GI板,應用于高鹽度和高濕度的水上環境。
鍍鎂鋁鋅鋼板材料結構
鍍鎂鋁鋅板對于光伏行業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但經過革新的鍍鎂鋁鋅板,通過對鍍層中的Mg和Al的比率進行重新調整組合,從而進一步提高耐蝕性,實現了Mg、Zn、Al分層的堅固組織,促成材料在腐蝕環境中形成致密、快速、牢固的保護膜,新一代革新性的鍍鎂鋁鋅板成為了適用于高鹽度和高濕度的水上環境或島嶼海岸地區、鹽堿灘涂的構筑物的環保產品,同時可用來替代厚鍍鋅產品,并為提高構筑物的壽命提供了解決方案。
更優的防腐耐蝕性
市面上普遍使用的鍍鋅材料,其耐蝕原理是在氧化過程中生成包含多個氣孔的飽和氧化皮膜層,隨著腐蝕因子(氧、水分、鹽分等)對氧化皮膜層的不斷侵蝕,表面鋅層厚度也不斷損耗,因此產品壽命受到極大影響。而這種革新性材料,其鍍層中的鎂(Mg)會促進非常穩定狀態的致密腐蝕生成物LDH(層狀雙氫氧化物),再基于LDH形成全面的屏障并推遲腐蝕的發生,幾乎不發生損耗。
革新后的鍍鎂鋁鋅板與相同鍍鋅附著量的普通熔融鍍鋅鋼板(GI, GI(H))相比,具有10倍以上的耐蝕性,與現有市面上普遍使用的鍍鋅材料產品相比,在平板部位表現出2倍的優異耐蝕性。
更強大的自愈效果
革新后的鍍鎂鋁鋅板在截面產生時,材料上部的鍍鋅層溶解并使截面被覆蓋,促進穩定的腐蝕生成物的生長。通過增加鍍層內的鎂含量及確保與鋁含量的最佳平衡,在促成切面部位優越的MgZn2腐蝕生成物增大的同時,也使其更加致密、堅固,進而加快耐腐蝕屏障(Self-Healing Zone)生成的速度,因此在自愈效果上與常用的高耐腐蝕鍍鋅鋼板相比,產生了明顯的差異。
新一代革新性材料解決海上電站組件對耐蝕性的高標準需求
為了應對海上電站光伏組件對于強度和耐蝕性的更高要求,惠汕新能源集團與國外制鋼企業共同研發了具備25年超長耐腐蝕年限的特殊涂層材料。通過變革鍍鎂鋁鋅材料的配方,推出了一系列具備超高強度、超耐蝕性的鋼邊框產品,并且通過特殊工藝改進,使得邊框結構更強,可實現多種極限場景的應用,包括海洋、沙漠等高鹽度、高濕度、強風沙的C5級環境,以及內陸鹽堿地、養殖場、污水站等耐蝕性要求高的環境,和戈壁、高原等要求高風載的環境。
目前這種新材料正在參與國家科技部項目——由協鑫集團與天津理工大學聯合進行的鹽城阜寧漂浮電站項目的高鹽腐蝕測試。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