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腳步的加快,全國重點實驗室,越發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7月15日,科技部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工作推進會上透露,經過重組、推薦和評議,已遴選出首批20個標桿全國重點實驗室批準建設。
隨著獲批實驗室陸續浮出水面,青塔根據學校官網、媒體報道等多種渠道,收集整理了首批入選名單。
全國重點實驗室,可以說是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與洗牌的階段性產物。
從1984年至今,經過30多年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取得累累碩果的同時,也或多或少面臨著部分研究方向與技術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管理體制機制亟待深化等尷尬。
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優化調整,勢在必行。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明確提出,“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揭開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的序幕。
在總量控制的大背景下,各大國家重點實驗室需要通過不斷的資源整合、方向調整和結構升級,來確保自己能夠躋身新序列。
隨著重組的深入,去年12月,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作用,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科研院所改革”,釋放出了新的信號。這也意味著,全國重點實驗室或將接替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為新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同月,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表示,將采用試點先行、分批推進的方式啟動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
2021年12月修訂通過、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科學技術進步法,也已將“建立健全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全國重點實驗室為支撐的實驗室體系”明確寫入。
而據1月召開的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透露,今年科技工作的要點之一,是更加突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國家實驗室全面入軌運行,完成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階段性任務。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同樣提出,“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
此外,今年7月,科技部還透露,近期將集中開展能源、制造等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申報、推薦和評審工作,2023年將集中開展材料、化學等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申報、推薦和評審工作。
從“加快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到“加強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調整方式與建設路徑,已日漸清晰。
在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積極謀劃與布局之下,一批新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正蓄勢待發,時刻準備好為實現“科技強國夢”、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貢獻力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