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沙特阿拉伯一些高校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它們用重金在全球招攬頂尖研究人員,但只讓這些人在學校“掛名”即可,并不要求他們做什么實質性的工作。
西班牙咨詢公司SIRIS Academic關注到這一現象,并于5月4日發布一份報告。報告顯示,過去10年里,有幾十名來自全球的“高被引”研究人員將自己的第一隸屬機構改為沙特阿拉伯的某些大學。這些大學用大筆現金誘惑“高被引”研究人員將隸屬關系轉移過來,卻未規定他們的工作義務,這在沙特已儼然成為了一種模式。
這些學校并不是“冤大頭”,而是通過這種騷操作來提升其全球排名。
“高被引”學者比例超過歐美
該報告的分析基于由科睿維安統計的全球“高被引”研究人員名單,即論文在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被引用次數前1%的研究人員。2014至2022年,這些“高被引”科學家中主要隸屬于沙特的人數從27人增加到109人,其中許多人在西班牙、中國、英國、德國和印度等國有第二隸屬機構。
從比例來看,沙特阿拉伯擁有“高被引”學者的數據非常亮眼——2022年,沙特有0.44%的研究人員是“高被引”學者,這個比例遠超美國(0.19%)和德國(0.08%)。
“高被引研究人員的數量是一些沙特大學躋身全球前150名的主要原因。”西班牙維戈大學數學家Domingo Docampo說。
2014至2022年,沙特阿拉伯的“第一隸屬機構(Primary affiliation)”這項一路增長
報告顯示,雖然這109名主要隸屬于沙特阿拉伯的科學家中,有些人在沙特工作,但許多人并未在沙特的大學中擁有正式的學術職位——有至少44人僅為客座研究員,或者僅有研究獎學金。這些“高被引”科學家僅僅將自己的名字掛靠在沙特的這些大學里,而未真正參與實質性的學術工作。
砸錢合作:只求改變隸屬關系,絲毫不談學術
2019年,西班牙加泰羅尼亞水研究所的化學家Mira Petrovi?收到了沙特國王大學(King Saud University)的郵件,邀請她“建立合作”。那時,Petrovi?剛剛成為2018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不久。
她本以為,沙特國王大學想提出真正的學術合作,但沒想到,簡短交流之后,她又收到一封郵件,直截了當地提出用現金作為交換,讓她改變隸屬關系。郵件中說:“將第一隸屬機構改為沙特國王大學……一旦隸屬關系改變,你將收到7萬歐元(超過53萬人民幣)。”
Petrovi?拒絕了這項所謂的“合作”,她直言:“他們提議的合作沒有任何學術內容。”
據西班牙《國家報》披露,原屬西班牙科爾多瓦大學化學家Raphael Luque在將自己第一隸屬關系改為沙特國王大學后,被科爾多瓦大學停職停薪。還有一些其他西班牙的研究人員告訴《國家報》,他們也收到了錢,其中有些人被西班牙的大學強迫放棄在沙特的職位,或正在接受調查。
其實,早在2010年,沙特的大學就開始了這種“操作”。世界各地都有一些頂尖研究人員報告稱,沙特阿拉伯的大學與他們聯系,提供現金,來換取成為這些研究人員的隸屬機構之一。2011年,《科學》雜志報道說,有61名研究人員與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簽訂了這種合同。
2014年,高校排名機構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即高校可以通過成為研究人員的隸屬機構之一來操縱排名,于是開始提升門檻兒,只考慮研究人員的第一隸屬機構。此后,沙特的一些大學也調整對策,努力成為“高被引”研究人員的第一隸屬機構。
SIRIS的報告指出:“對排名的競爭,以及誤導性的隸屬關系,會讓人們質疑科學的可靠性。”
目前,沙特教育部未回復《自然》雜志的評論請求。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