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大力推動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對科技造假和學術不端“零容忍”
2023-07-18 13:25:26
作者:材料學網 來源:材料學網
分享至:
7月12日,全國高校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創新指數顯示,我國的全球排名從十年前的第34位躍升到了去年的第11位,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大會上,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將著力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水平,大力推動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 雷朝滋:希望我們的高等學校真正能夠在一些有優勢有基礎有特色的學科,瞄準重大科學問題,組織相應的團隊長期堅持,然后在支持方面能夠做到長期穩定支持。據介紹,教育部將深入實施“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基礎研究重大戰略選題,有組織的加強體系布局,探索圍繞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的學科交叉、協同攻關模式,把全國重點實驗室建實建強,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前沿科學中心、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組織地提升研究工具和手段,建設高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野外觀測臺站、科技數據庫、資源標本庫等基礎研究支撐能力建設,加快實現重大原始創新突破,為產業變革提供源頭供給。此外,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國家亟須和國家重大戰略,教育部將全面加強有組織的科研攻關,進一步解決核心“卡脖子”重要問題。據介紹,近十年,高校獲得了全部11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中的10項,并獲得了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成為國家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未來,教育部將推進國家相關部門的合作,更好組織高校科技力量,針對國家的急迫需求,解決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 雷朝滋:瞄準當前我們經濟社會發展中被外國“卡住脖子”的這些重大問題,組織團隊進行集成攻關,保障我們的產業鏈供應鏈能夠安全,能夠自主可控,而且同時還要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此外,將強化政策資源保障,建立適配有組織科研模式的評價考核機制,特別是以貢獻和質量為核心的標志性成果評價機制,同時,要將人才計劃、研究生招生計劃等資源向重大科研任務傾斜。教育部相關負責人還表示,高校作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還要在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做出貢獻,加快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應用。據介紹,教育部將深入實施“百校千項”高價值專利培育轉化行動,支持一批高校加快建設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強化科研成果源頭質量管理和全流程服務。面向重點產業需求,挖掘一批具有良好市場化前景的科技成果,爭取部門、地方、企業多元化支持,推動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原創成果開展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加快提升技術成熟度,加快推動重大原創成果和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應用。此外,還將大力實施“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計劃。有組織推動高校服務企業科技創新需求,共同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問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支撐形成一批優勢產業集群,建立企業出題、校企共答、市場閱卷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同時表示,一流大學創新體系必須要有一流的生態,要建設完善健康的學術生態,對科技造假和學術不端“零容忍”,堅決維護學術秩序和教育尊嚴。據介紹,當前,高校在服務支撐高質量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問題,主要體現在拔尖創新人才和重大原創成果供給不足上,要認識到差距和問題,教育系統要建立營造積極向上、科學有序的科研創新與人才培養的生態。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 雷朝滋:要追求實際的創新質量和實際的創新貢獻,而不是簡單去追求數量指標,比如說論文數量,影響因子,專利數量、獲獎數量,這些我們都不提倡,我們更重要的要看重實際的創新質量和實際的貢獻,究竟為國家解決了什么問題,作出了什么貢獻。下一步的話,在科技體制機制,特別是評價機制改革這方面要有大的動作。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