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正在“博士后化”。
4月27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發布《教育部教師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點》,在“深化教師綜合管理改革,提升教師隊伍治理能力”方面,文件提到:推動擴大博士后培養規模,推動高校將博士后作為教師重要來源。這意味著,以高精尖、高科技、高層次著稱的博士后群體,未來或將成為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主力軍。
圖源:教育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點》
擴招博士后,打造高水平的教師“預備軍”
博士后作為高校青年科研隊伍中活躍的生力軍,對加快建設一流學科、構建一流師資隊伍發揮著關鍵作用。
近年來,針對高校博士后隊伍建設和發展,相關政策文件陸續出臺。
早在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就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在“全力支持青年教師成長,培育高等教育事業生力軍”方面明確提出,鼓勵高校擴大博士后招收培養數量,將博士后人員作為補充師資的重要來源。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印發,其中再次提及,鼓勵建設高校擴大博士后招收培養數量,將博士后作為師資的重要來源。
去年9月,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談及未來“惠師”和“強師”措施時同樣提到,要提升高端緊缺專業教師隊伍的儲備和支持,推動高校擴大博士后招收培養的數量,將博士后人員作為補充師資的重要來源。
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截至2021年12月20日,我國已累計招收博士后28萬余人。未來,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高水平的博士后隊伍或將更加宏大。
亟待完善的師資博士后制度
實際上,師資博士后在我國由來已久。
這是一項極具中國本土特色的制度,它誕生在中國高等教育快速擴張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擴招推動中國快速進入高等教育大國行列,但師資不足這一影響高等教育質量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為此,高校開始大力補充高學歷青年教師,這也間接掀起了博士擴招的浪潮。
在選聘青年教師的過程中,部分高校將博士后制度與教師招聘相結合,即高校新聘教師必須作為師資博士后進校,根據出站考核結果決定能否轉為正式教師。高校依托師資博士后制度建立人才流轉機制,通過2至3年的考察期淘汰不合格教員,將真正適合進入高校師資隊伍的人員篩選出來。
2005年4月,《浙江大學師資博士后管理辦法(浙大發人[2005]15號)》文件實施,浙江大學成為在全國高校率先推出師資博士后政策的高校。隨后,南京大學、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單位也相繼實施了師資博士后制度。目前,師資博士后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博士后職位類型。
然而,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師資博士后概念界定仍沒有統一的標準,對師資博士后的招收、管理和身份待遇等方面沒有統一的規范,現有的師資博士后管理辦法和規定均是各高校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所以,目前師資博士后政策還存在穩定性不足、培養模式多樣等問題。
去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時任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認為,當前師資博士后制度缺乏政府部門明確定位、社會對師資博士后認同感低、考核評價體系不科學等問題尚待解決。他提出,應建立國家層面的師資博士后制度,修訂《博士后管理工作規定》,將師資博士后納入國家統一管理范疇。
熊思東。圖源:科學網
熊思東表示,師資博士后制度對增加高質量師資數量、提升青年教師學術水準、激發青年教師創新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提高了高校人才選聘的靈活性,解決現行人事管理體制中人員“能進不能出”的弊端,又提升了新教師的整體素質和崗位勝任力,還為現行博士后制度增添了新的活力。“應將高校師資博士后制度規范化、制度化,解決做大做強高校青年人才的‘蓄水池’。”
為此,熊思東分別從設立師資博士后基金、建立共同投入機制、簡化師資博士后入職程序、完善師資博士后保障激勵機制等多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今天的博士后就是明天的大師、戰略科學家、 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完善師資博士后制度,創新博士后支持機制,為博士后隊伍構建一個良好的用人環境,才能更好地引才育才聚才。
高校教師隊伍,既是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等國家戰略人才的集聚區,也是創新團隊和青年科技人才匯集地。師資博士后作為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不僅可以優化高校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還能有效激發師資隊伍的發展活力,是高校的新鮮血液。
師資博士后制度有效地解決了教師“能進不能出”的窘境,延長了高校對未來師資的考察期,降低了人才引進的風險,同時也有利于高校的人才流動。但在發展體系建設方面仍存在不穩定性,加強師資博士后政策權威性、規范師資博士后考評體系、完善師資博士后日常管理.....為師資博士后提供一個穩定的“后臺”保障,或許可以更好地吸引這些高水平人才積極融入到高校教師隊伍中去。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