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國留美學生楊舒平在Maryland大學的演講上,毫不吝惜表達對國外的偏愛和向往。與此同時,還不忘發表一番對我國的“貶低”言論。
“國外連空氣都是香甜的。”
楊舒平的崇洋媚外自然令人氣憤。然而,這只是我國人才流失問題的一個縮影。
人才之爭,也是國本之爭。可是,長久以來,嚴重的人才外流一直刺痛國人的神經。最近,人大教授的一個視頻更是再次戳中這一痛處。
權威統計指出,截止到2015年,單是留在硅谷、拒絕回國的清華畢業生,就多達20000人。
這是什么概念?據統計,清華一年的畢業生也不過三千多個,這相當于用我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辛苦培養了五六年,結果白白給別國做了嫁衣。
更別提這還只是冰山一角。據清華2018年發布的畢業生去向統計報告,赴美留學生中,不回國比例高達81%。
另一頂尖學府北京大學的數據更令人心痛:留美學生中,僅有不到5%畢業后選擇回國。
另據統計,清華每年科研經費投入都高居全國高校之首,2018年就高達51.68億,2019年更是突破百億,遠超其他大學。這些我國優質教育資源的受益者,為什么卻轉而投向了別國的懷抱?
尤為令人痛心的是,這些高端人才,大多都進入了最頂尖的科研機構,有的甚至成為美科技發展的核心力量。
聯想到我國至今仍在某些科技上受美方掣肘,不少愛國人士表示“難以接受”。
這些利用我國頂級教育資源培養出的人才,卻為何走出國門后就投入了別國的懷抱?真的是外國的月亮更圓嗎?
1
“并非不想回,而是沒勇氣”
據調查,他們之所以學成后不愿回國,無非是基于以下幾個原因:國外有更好的科研環境、更優的福利待遇、更多的頂尖公司、更小的生活壓力。
關于這個問題,某問答社區上還有個高贊回答,答主稱自己雖不是清北畢業,但也在本科畢業后赴美。“原先也想著要回國的”,考慮到房價、薪酬差距等因素,現在連“回國的勇氣都沒有了”。
她表示,美國的房價普遍比國內低,收入還比國內高好幾倍。在工作時間上,他們每天只需要工作6個小時,每周工作5天,也就是一周30個小時的班,與國內的996比起來簡直是世外桃源一樣的享受。
對此有人表示,這個理由放到幾十年前還能站得住腳,如今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身為我國培養出的人才,如此“長他國志氣、滅自己威風”,屬實令人心寒。
同樣有留美經驗,大有所成后毅然選擇回國的清華前副校長施一公曾說,很多清華學子拒不回國,是因為他們“不愿吃苦”。“不愿吃苦”不正好與這位過來人的理由異曲同工嗎?
“非清華”學子尚且如此,那清華學子能在美國拿到的福利待遇可想而知。如果是藤校畢業生,那想要落戶美國也不是沒可能,不難猜測還會有很多清華學子會為了子女教育,留在美國。
2
國家終于出手了
除施一公外,很多清北愛國學者都對高端人才流失海外的現象表示“非常遺憾”。清華邱勇校長、北大郝平校長多次在演講中普及愛國主義教育,倡導留學生回國效力。
國家也及時出手,在各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回流。資料顯示,我國近年來不斷提高科研投入,現已高達27900億,升至世界第二位。
同時,增加對各大高校的科研項目支持和人才扶持,提高科研人員薪資待遇就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根據近期中科院研究所公布的一項招聘啟事,招聘的博士后年薪近百萬,幾乎是美國同一職位平均薪酬的2倍。
令人欣慰的是,在多方努力下,我國人才的流向正在被逆轉。
據近期新統計的清華畢業生就業去向,本科生留學率為13%,碩士僅4.4%,出國留學人數和比例都創下近年來新低,側面印證了——對高端人才來說,國內科研和就業環境越來越“香”了。
甚至不少國外高端人才也開始流向我國。以日本為例,科學家服部素之選擇離開日最高學府東京大學來到復旦。
他表示“中國現在對科研的支持,是日本無法比擬的”。據統計,離開日本來中國的科研人員已連續5年保持增長。
“華爾街之王”、美黑石集團創始人Schwarzman(中文名:蘇世民)幾年前給清華捐款6億設立獎學金,旨在吸引世界各地學生來清華就讀。他表示:“世界的未來在中國。”
有國才有家!愿海外學子們早日回來,報效祖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