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綜合國力的根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工業興、則國家興;工業強、則國家強。近年來,一系列重大工程亮相,成為我國工業重點領域不斷突破、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的生動寫照——C919大型客機投入商業運營、國產首艘大型郵輪順利出塢、“東數西算”工程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全部開工……在這背后,中國工業的每一步突破都少不了高校力量堅守,少不了高校科研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為了對高校在工科領域的實力進行分析和比較,2022 年軟科首次發布“中國大學工科實力評級”,精選能夠反映工科水平的指標,對各高校在工科領域的建設情況進行了客觀對比和評價,從多個維度全面立體展示我國高校在工科領域的實力和水平。12 月23 日,軟科正式發布2023年的“中國大學工科實力評級”。本次評級將學校在工科領域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的學科納入“學科實力”和“學科精度”維度;在“科研平臺”維度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變量。
評級方法
中國大學工科實力評級的對象為所有被納入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的高校。工科的范圍包括工學門類的38個學科,具體如下:
中國大學工科實力評級包含學科規模、學科實力、學科精度、高端人才、科研項目、重大成果、學術論文和科研平臺8個維度,17項指標。
指標體系和權重如下:
各項指標的詳細定義和數據來源見文末。
中國工科實力A類大學
基于以上指標,2023中國工科實力百強大學出爐,分為兩檔呈現:
中國工科實力A+大學:工科實力全國前20名(相當于工科領域有得分高校的前2%);
中國工科實力A大學:工科實力全國21~100名(相當于工科領域有得分高校的2%~10%)。
具體結果如下:
注:排名相同的學校按拼音順序排列。
清華奪魁!傳統工科強校實力霸榜
本次評級中,清華大學再次奪冠,學科規模、學科實力、學科精度、高端人才、科研項目、重大成果、學術論文和科研平臺8個維度均位居第一,可謂“八項全能”,遙遙領先;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緊隨其后,分別位列第二至第五名,在各評價維度上各有千秋、表現突出;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位居第六至第十名,實力強勁、全國領先。
傳統工科強校在本次排名中實力盡顯。頗具盛名、底蘊深厚的“八大工學院”發展至今,仍是工科領域的實力翹楚,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工學院)(第6名)、東南大學(原南京工學院)(第8名)、北京理工大學(原華北大學工學院)(第9名)、大連理工大學(原大連工學院)(第11名)、西北工業大學(原西北工學院)(第14名)、華南理工大學(原華南工學院)(第17名)、四川大學(原成都工學院)(第20名)、東北大學(原東北工學院)(第22名)均位居全國前列,在不同維度上各有優勢。
其中,華中科技大學在高端人才(第5名)、科研項目(第4名)、重大成果(第5名)、科研平臺(第5名)等多個維度上可圈可點;東南大學在學科實力(第3名)維度表現搶眼,僅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便有11個工科領域學科入選,入選數量高居全國第二位;大連理工大學工科領域學科規模(第2名)僅次于清華,在工科領域共有24個學科且全部進入2023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的國內優勢學科(軟科前50%)之列,優勢學科精度100%,其中有12個學科進入國內一流學科(軟科前12%或前4名)之列,位居全國第七位,工科強校實至名歸。
北京理工大學首次入圍前十。作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的40多個第一,以超強尖端科研實力,在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展現擔當作為。在此次評級中,北京理工大學在高端人才(第9名)、科研項目(第8名)、重大成果(第8名)、科研平臺(第7名)等方面均取得亮眼成績。
全國50強!非“雙一流”高校鋒芒盡展
除傳統工科強校外,工科“新生力量”亦狂飆突進,成為本次評級中的一抹亮色。深圳大學、江蘇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4所非“雙一流”高校入圍全國50強,分別位居第41名、第45名、第46名、第48名,在高手林立的工科榜單上突出重圍,與一眾老牌工科強校齊爭輝。
深圳大學為本次工科實力評級中非“雙一流”高校之首,位居全國第41名,在科研項目(第22名)與學術論文(第29名)兩個維度上有顯著優勢。在學術論文方面,據統計,近五年該領域收錄在Web of Science中的文獻總數達15000余篇。此外,近兩年深圳大學在科研平臺與高端人才方面亦有“疾馳之勢”:2022年深大牽頭建設的“射頻異質異構集成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這是建校以來以至深圳本土高校首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實現了零的突破;2023年李清泉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深圳本土產生的第四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工科領域“后起之秀”——廣東工業大學在本次評級中,首次躋身工科實力50強,位居全國第48名。學校在1995年由原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和華南建設學院(東院)合并組建而成,厚植“產業基因”、聚焦“高精尖缺”,工科領域科研創新水平穩步提升,本次排名中在科研項目(第39名)與學科實力(第47名)兩個維度表現出色。其中,在學科實力方面,廣東工業大學在2023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有控制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3個學科位居國內一流學科(軟科前12%或前4名),發展勢頭強勁。
如今,我國制造業創新邁上新的大臺階,多個行業和領域“并跑”甚至“領跑”,“中國制造”正加快向“中國創造”轉變,新型工業化圖景已然擘畫。期待高校能夠在工程領域不斷凝練特色、激發科技創新潛力、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為建設工業強國貢獻力量!
中國大學工科實力評級方法
中國大學工科實力評級的對象為所有被納入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的高校。工科的范圍包括工學門類的38個學科,具體如下:
中國大學工科實力評級包含學科規模、學科實力、學科精度、高端人才、科研項目、重大成果、學術論文和科研平臺8個維度,17項指標。
指標體系和權重如下:
指標定義及數據來源如下:
參考來源
[1]十年攻堅克難 創新引領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高??萍紕撔赂母锇l展成效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674/sfcl/202207/t20220719_646896.html
[2]強筋壯骨 鑄就發展新優勢——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綜述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5503.htm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