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鎳耐蝕合金在中國(上)
1、概述
1.1 高鎳耐蝕合金的特征
1)含鎳量大于30%。
2)含有大量賦予合金耐蝕性的有效元素——鉻、鉬、鎢、銅、氮。
3)加入鈦、鈮的主要目的是起穩定化作用,用以固定碳,提高合金的耐晶間腐蝕能力。
4)僅在時效強化型合金中加入鋁、鈦。
5)合金中的碳越低越好。
6)此類合金的基體組織為面心立方結構的奧氏體組織。
7)合金的耐蝕性是其核心性能,合金的熱穩定性是合金設計準則,除時效硬化合金外,對合金的力學性能無苛刻要求。
上述特征對高鎳耐蝕做出了明確的界定。簡而言之,高鎳耐蝕合金是以耐蝕性為其核心性能,含鎳量大于或等于30%的一系列合金的統稱。
1.2 高鎳耐蝕合金的類型
按合金基體構成的不同,高鎳耐蝕合金可分為鎳基和鐵鎳基耐蝕合金兩個基本類型。每個類型按其含有合金元素種類又可分成9個合金系統,詳見圖1和圖2。
可通過熱處理提高合金強度的高鎳耐蝕合金,通常兼具兩種特性,既是耐蝕合金又是高溫合金,牌號不多,詳見圖3。
2、高鎳耐蝕合金的近代進展
2.1 20世紀高鎳耐蝕合金的主要技術成就
自1905年第一個高鎳耐蝕合金Monel 400 問世以來,高鎳耐蝕合金得到了極大發展,其主要成就概況如下:
1)25%Cr使多個系統高鎳耐蝕合金的耐蝕性急劇提高,成為耐蝕性突變的拐點得到公認并成功應用于不同的合金系列。
1964年,中國研究Ni-Fe-Cr-Mo-Cu合金在含F-、Cl-強氧化性介質中的耐蝕性時,發現并確認當鉻含量達到25%時,其腐蝕率急劇下降,出現明顯拐點,試驗結果見圖4和圖5。依據此結果推出鐵鎳基新2號耐蝕合金的成分——00Cr25Ni35Mo3Cu4Ti。此研究成果,1973年公開部分結果,1982年公開了全部研究結果。
20世紀70年代在研究壓水型核反應堆蒸發器耐SCC的材料時,在上述成果的啟發下研究成功了新13號耐蝕合金——00Cr25Ni35AlTi。一些試驗結果也表明,25%Cr的 Ni-Fe-Cr合金的耐應力腐蝕性能急劇提高,見圖6和圖7。
20世紀70年代,瑞典在研究耐濕法磷酸腐蝕材料時,也發現含27%CrNi-Fe-Cr-Mo-Cu合金在濕法磷酸中較低鉻的類似合金具有優異的耐蝕性,見圖8~11。
20世紀70年代公布的Inconel 690也說明了含25%Cr的Ni-Cr-Fe合金具有優異的耐SCC性能,見圖12和圖13。
2)確認了鐵在高鎳耐蝕合金中的功與過在高鎳耐蝕合金中,鐵不單純是起著取代鎳基耐蝕合金中的鎳而降低合金成本的作用。鐵是一種有功能性作用的合金元素,有功有過,取決于合金系列。
在Ni-Cr合金中,鐵對提高合金在高溫高壓水中和高溫NaOH溶液中耐SCC性能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因此Inconel 690合金必須含有10%左右的鐵。鐵的益處見圖14和圖15。
Hastelloy B-2合金是將Hastelloy B合金中的碳、硅和鐵降低到較低水平的改進型牌號,B-2合金的耐晶間腐蝕性能得到改善,然而由于將鐵降低到≤2%,使合金易于析出有序的Ni4Mo金屬間相,造成焊接或在中溫熱加工出現塑性裂紋的弊病。適當地控制鐵和鉻,使合金的熱穩定性得到明顯改善, 有效地改善了合金的中溫時效塑性、韌性和耐蝕性(見圖16和圖17,表1~3)。這些有益結果導致B-3和B-4合金的誕生,解決了Hastelloy B-2合金中溫脆性和裂紋問題。
在Ni-Cr-Mo(Hastelloy C)合金中鐵是有害的,其根源在于鐵促進了以μ相為主的有害金屬間相的析出,導致敏化態合金的晶間腐蝕。降低合金中的鐵量并與降低碳、硅和去除鎢等措施相結合,導致了熱穩定性更好的耐晶間腐蝕的新合金不斷問世,如Inconel 686,HastelloyC-4,Alloy 59相繼出現。
3)將氮引入高鎳耐蝕合金
在20世紀末期,含氮的鐵鎳基耐蝕合金相繼問世。氮在奧氏體不銹鋼和雙相不銹鋼中應用多年,取得了成功。在高鎳合金中遲遲未進行實踐。在20世紀末期,氮才在鐵鎳基耐蝕合金中實際應用,典型代表牌號是Alloy31和Alloy33。氮提高強度,提高合金耐蝕性和組織熱穩定性得到充分顯現。Alloy31是含高鉬鐵鎳基耐蝕合金,含鎳量最低,由于加入氮,此合金在Ni-Fe-Cr-Mo-Cu合金中成為耐蝕性最好的合金;Alloy33是含鉻高達33%,而含鎳僅31%的熱穩定性良好的合金,氮的效果明顯。
4)基本完成兩大合金系統9個系列高鎳耐蝕合金的開發
自從1905年第一個工業應用的Monel 400合金問世以來,歷經110年完成高鎳耐蝕合金的研發,共形成了兩個合金系統9個合金系列的50多個商業牌號的高鎳耐蝕合金,廣泛應用于化學加工、核燃料生產、核能開發、環境治理、濕法冶金、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氣開采、海洋開發等各工業環節,解決了不銹鋼難以解決的腐蝕問題。
2.2 幾個典型高鎳耐蝕合金的研究和發展
1)Ni-16Cr-16Mo-4W合金
Hastelloy C合金是1930年代的合金,它具有既耐氧化性又耐還原性強介質的腐蝕,然而不幸的是它對晶間腐蝕敏感。為此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經過深入研究認為是由于碳化物和金屬間相的析出,造成了一些鉻、鉬、鎢的貧化所致,據此開發了一些新牌號,其發展概貌列入圖18。
降碳、降硅僅解決了7 6 0℃敏化的晶間腐蝕,為此降鐵并提高鉻,既解決了870℃敏化的晶間腐蝕又進一步改善了合金的耐蝕性,Inconel686是目前耐蝕性最好的高鉬鎳鉻鉬耐蝕合金;降碳、除硅,降鐵并除鎢的Hastelloy C-4合金的熱穩定性明顯優于C-276合金,既克服了760℃敏化的晶間腐蝕又解決了870℃敏化的晶間腐蝕,然而此合金耐點蝕和縫隙腐蝕性能不如C-276合金,為此提高了合金的鉻以彌補這種不足,于是誕生了Alloy 59。此合金是高鉬鎳鉻鉬合金中熱穩定性最好的合金,這類合金的耐晶間腐蝕和熱穩定性分別見圖19~21。
2)Ni-Mo耐蝕合金Hastelloy B合金是1923年誕生的Ni-Mo耐蝕合金,同Hastelloy C 合金一樣對晶間腐蝕敏感,為此采用降低合金中的碳、硅、鐵而形成的B-2合金,耐晶間腐蝕性能得以改善,但出現中溫脆性和裂紋。原因是Ni4Mo析出所致,為此適當加入鐵、鉻,使這一中溫脆性得以解決,于是產生了B-3和B-4合金。
3)Ni-Cr耐蝕合金最重要的進展是1972年引入的Inconel 690耐應力腐蝕斷裂的新合金,成為PWR蒸發器傳熱管的首選材料。
4)Ni-Fe-Cr耐蝕合金最主要的進展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推出的新牌號耐蝕合金(00Cr25Ni35AlTi,NS1103),在壓水堆蒸發器的環境中具有優異的耐SCC性能,已有30多年的運行經驗,是一個可與Inconel 690相媲美的價格低廉的新合金。
5)Ni-Fe-Cr-Mo-Cu系列耐蝕合金在這一合金系列中有兩項突出進展:·腐蝕性急劇升高的拐點25%Cr含量的確認,并依此發展了一些耐蝕合金牌號。將氮引入這一合金系列,發展了一些高強度鐵鎳基耐蝕合金。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