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千年遺留的傳世品和出土青銅器中,有些由于外界環境的影響和自身結構的缺陷,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腐蝕,部分出土的青銅器甚至破爛不堪。要使這類受腐蝕的青銅器能夠長期的保存下去,關鍵在于深入分析其損害因素,采取相應保護措施,盡快對受損器物進行修復。
一、青銅器銹蝕的特性
青銅器一般指銅錫合金,也有部分為銅、錫、鉛合金。青銅硬度大、熔點低, 便于鑄造,耐腐蝕性能好,既實用又能長久保存。因每件青銅器成分不同及所處環境不同,其腐蝕原因及產物也不相同。青銅器有害銹的腐蝕機理相當復雜,例如常年埋藏在地下的青銅器,接觸到相應的氣體和鹽類、水分后,發生化學反應和電化學反應,逐漸腐蝕生成銹層。銅器和氧接觸后生成氧化亞銅,進而又生成氧化銅, 有些青銅器在埋入地下之前,表面已有一層氧化銅。一些青銅器在地下由于接觸到溶解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便會形成堿式碳酸銅或藍銅礦。如果青銅的含錫量高, 那么錫則又轉化為呈光滑的灰綠色銹氧化錫。然而氧化銅與地下鹽、酸、水、氧接觸又可以轉化為堿式氯化銅,即疏松膨脹的“粉狀銹”,氧和水仍可浸入其中,促使青銅器的腐蝕產物不斷的擴展和深入, 直至青銅器潰爛、穿孔,被文物界稱之為“青銅病”。從青銅器的表面看似乎是鮮艷的綠色粉狀銹,其實不然,用工具輕輕剔開粉狀銹,立即看到其下是綠色的銹層,再往下是褐紅色銹層,繼續往下還是綠色銹層,最里面一層是灰白色蠟狀氯化亞銅,它有時可蝕穿青銅器壁。如果把氯化亞銅挖出來,接觸了空氣中的水和氧氣,便會繼續腐蝕青銅器,并且會感染周圍的青銅器,迅速蔓延而使青銅器毀掉。
通過對青銅器基體質地和腐蝕產物的分析結果,使我們對腐蝕產物的實質有了明確的結論,如從感官上通常所稱的糟糠銹,經過取樣分析得知,成分為堿式氯化銅或氯化亞銅,即通常所說的有害銹或粉狀銹。
二、青銅器的保護
保護腐蝕青銅器的基礎是對導致其腐蝕劣化的原因和青銅器腐蝕機理的研究。可以看出,青銅器所處環境中,只要外界條件有利,環境中的氯離子就會對器物造成損害。對于一般青銅器的保護處理,就是對氯化亞銅進行機械和物理、化學的清除處理。
為了維持古代青銅器的原貌,應具體分析每個青銅器受腐蝕損害程度的不同, 有針對性的采取不同的措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