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中午,經過4年的建設周期,連接舟山本島和岱山島的舟岱大橋建成通車,舟岱大橋和魚山大橋、富翅門大橋及原有的舟山跨海大橋連成一體,總建設里程達到了83公里,跨越8個島嶼,擁有10座大橋,成為中國最長的連島高速公路和規模最大的跨海橋梁群。
在這一項目中,浙江科鑫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鑫重工”)承攬寧波舟山港主通道的鋼管樁及防腐項目,且在舟岱大橋建設中實現重要的工程應用。
據了解,“科鑫重工”承擔的主通道舟岱大橋DSSG02、DSSG04這兩個標段鋼管樁工程總量達179227噸,占舟岱大橋鋼管樁總量的四分之三,可與4個鳥巢用鋼量相比肩。
作為舟岱大橋的“定海神針”,主通道建設指揮部對鋼管樁制作提出了極高的制造要求和檢測標準,精心組織、保質保供,系統性地對超大超長超強耐腐蝕螺旋復合鋼管樁生產制造工藝及涂裝生產工藝設計進行整合創新。通過先進結構受力有限元分析軟件和先進智能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技術提升,成功實現了整樁一次性螺旋焊接控形及涂裝控性超100米長的鋼管樁技術的全新突破。
鋼管樁是海洋大型工程結構所采用的主要基礎形式,但其服役環境異常嚴苛。在水位變動區,鋼管樁處于周期性干濕交替狀態,在飽和氧氣、陽光、潮濕海風和浪花飛濺等因素形成的“力學—電化學—老化”多因素耦合損傷環境持續作用下發生嚴重腐蝕。“與在海水中相比,鋼管樁在水位變動區的腐蝕速率高出3至10倍,嚴重影響其使用壽命與工程安全建設。”除此之外,在船舶停靠、拋錨、夾樁施工及在拆卸承臺底模板過程中,處于潮汐區的鋼管樁涂層易受劃傷或撞傷,給海洋工程結構耐久性埋下安全隱患。因此,開發出長壽命、高可靠性和耐撞擊的鋼管樁防護涂層,保障海洋重大工程設施安全、持久運行,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科鑫重工”與相關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成功研發出新型高性能長壽命有機/無機纖維復合增強新一代海洋重防腐材料體系。有效地破解了海洋工程用鋼管樁在水位變動區抗沖耐磨耐劃傷效果差、維護間隔時間短、維修成本高、主體結構不穩等技術瓶頸,滿足了現代海工結構向大跨、高聳、重載、輕質高強與在惡劣條件下工作的重大發展需求。
一直以來,“科鑫重工”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穩扎穩打做好耐腐蝕性鋼管樁產品,注重與科研院校的合作,不斷以科技帶動效率。目前,耐腐蝕性的鋼管樁產品和企業最新研發的環氧橡膠涂層及環氧纖維涂層都是其在防腐蝕行業的重要名片。
今后,“科鑫重工”將進一步加強與中交、中鐵、中建等央企合作,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讓中國智造的技術和標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360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