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原油逐年變重, 酸值不斷提高, 從而加重了煉油設備的腐蝕與沖蝕。重質原油的產量逐步增加,加工重質油裝置不斷增多。這些裝置不同程度地發生了高溫環烷酸腐蝕。面對這種嚴重局面, 認識、了解環烷酸的性質、腐蝕特點、裝置易蝕部位及含環烷酸原油在國內的分布, 對煉油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延長開工周期具有重要意義。
1 環烷酸的性質環
環烷酸是原油中有機酸的總稱。它是原油中最主要的酸性氧化物, 其含量占酸性氧化物的90 %左右, 隨原油來源不同, 其變化較大。環烷酸的化學性質與脂肪酸相似, 是典型的一元酸, 具有普通有機酸的全部化學性質。其分子結構大致如下。
上述分子結構稠環數目n = 1-5 , R 是碳原子數較低的烷基側鏈,m> 1 。由于R、n 、m 不同, 在原油中有1500 多種不同結構的環烷酸。
2 高酸值原油在國內的分布
所謂高酸值原油通常是指原油的酸值妻0.5KOHmg/g。根據這個標準含高酸值原油在國內的分布見表1。
表1 國內高酸值原油的分布
3 環烷酸的腐蝕機理
環烷酸與金屬的腐蝕反應為:
2RCOOH + Fe→ Fe(RCOO)2 + H2
腐蝕產物溶于油中, 它易從金屬表面解離下來, 使腐蝕向縱深處發展。當金屬長期與環烷酸接觸、原油流速很大時, 在金屬表面可觀察到特有的溝槽狀腐蝕。這是區別環烷酸腐蝕與其它腐蝕的標記。若原油中含有活性硫化物時, 高溫下, 活性硫化物開始分解, 產生硫化氫。硫化氫與金屬反應:
H2S 十Fe→ FeS + H2
生成的腐蝕產物FeS 膜, 在一定的條件下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而在環烷酸中F e S 膜被溶解, 其反應為:
FeS + 2RCOOH→ Fe(RCOO)2+ H2S
生成的硫化氫又引起下游設備的腐蝕, 如此形成的腐蝕循環, 加劇金屬的腐蝕。當RCOOH一H2S一Fe共存時, 腐蝕體系的關系見圖2。
圖2 Fe 一H2S一RCOOH 體系在500K 的相圖
圖中n值為環烷酸亞甲基數目。相圖分為免蝕區(Fe)、鈍化區( FeS ) 和腐蝕區[ Fe(RCOO)2]。由相圖可以看出:
(1) 環烷酸與鐵反應存在一個臨界壓力, 當環烷酸低于臨界壓力時, 環烷酸對鐵不造成腐蝕。超過臨界壓力時, 才產生腐蝕。
(2) 硫化氫分壓會影響在鐵表面形成的硫化物膜的組成,從而影響了膜抗環烷酸腐蝕的能力。
(3) 隨著n值增加,分子量增加, 環烷酸與鐵反應的臨界壓力增高。表明: 分子量增大, 環烷酸腐蝕性降低。
4 環烷酸在煉油裝置中產生腐蝕的部位及形態
以某煉油廠為例,在常減壓塔檢修時,對設備的重點易蝕部位進行了定點監測( 其結果見圖3)。在低流速時, 在腐蝕部位形成尖銳的空洞;在高流速時, 在腐蝕部位形成順著流向的帶銳角的溝槽。
圖3 煉油設備易受環烷酸腐蝕的部位
5 影響環烷酸腐蝕的因素
01 酸值的影響
在一定溫度下,金屬的腐蝕速度與環烷酸在原油中的含量有關(見圖4)。研究結果表明: 在一定溫度下,A3鋼在環烷酸中的腐蝕速度為:dc/dt=kc3/2。經驗表明,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腐蝕速率和酸值之間似乎存在一定的臨界值,高于此值腐蝕速度將明顯加快。對碳鋼來說, 原油的酸值在0.5mg/g 以上,A 3 鋼的腐蝕速度明顯增大
圖4 酸度和溫度對腐蝕的影響
02 溫度對環烷酸腐蝕速度的影響
在低溫時, 環烷酸對設備幾乎不造成腐蝕, 而在200℃以上, 隨著溫度升高, 對設備腐蝕程度逐漸加劇, 這與環烷酸和反應的高活化能有關。研究表明: 環烷酸與A3 鋼反應活化能為: Ea=346kJ /mol,A3鋼的腐蝕速度與溫度的關系為: Ink =a-b/T。Gutzeide 實驗表明: 溫度每升高55℃, 碳鋼和低合金鋼腐蝕速率增加兩倍。與溫度的關系(見圖5)。由圖可以看出: 316 不銹鋼腐蝕速度最低, 碳鋼腐蝕速度最高。Deruygs報告指出: 碳鋼腐蝕由149 ℃ 開始, 隨著溫度升高,腐蝕速度呈直線上升, 在約204℃時, 環烷酸產生的腐蝕已經相當嚴重了, 應該引起煉油廠的足夠重視。圖6 為金屬腐蝕速度與酸值間的關系。
圖5 各種材料在環烷酸中的腐蝕速度
圖6 金屬腐蝕速度與酸值的關系
03 流速對環烷酸腐蝕速度的影響
流速和流態是影響環烷酸腐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煉油設備的彎頭、三通和泵中產生的湍流加速設備的腐蝕。當氣量大于60%, 蒸汽流速大于60m/s 的射流, 腐蝕最嚴重。在這樣的條件下, 某些設備, 如爐管、彎頭、管線的腐蝕速度可增大兩個數量級。在一定溫度情況下,某種材料在原油中的腐蝕速度和流速的關系, 似乎存在一個臨界速度, 低于這個速度, 環烷酸腐蝕速度很低。經驗表明: 在沒有湍流的情況下, 流速小于25-30m/s 時, 碳鋼耐環烷酸腐蝕。國內煉油廠設備內原油的流速參數控制在:低流速轉油線的流速不得超過62m/S;高流速轉油線的流速不得超過94m/s 。
6 成本問題
環烷酸引起的腐蝕問題有:
(1) 因清理塔內濾網的填料, 導致原油處理能力下降。
(2) 從渣油中提取的重柴油減少。
(3) 金屬離子濃度增大, 引起催化裂化原料的質量下降, 導致裝置加工原油能力減弱, 汽相產量減少, 并且縮短了催化劑的使用壽命。這些問題造成巨大損失, 據估計, 如不采取正確的措施, 煉油廠損失較大。
7 解決方案
以下是值得考慮的解決煉油廠環烷酸腐蝕的4個途徑。但每種途徑都有其優缺點。
01 冶金學途徑
據已發表的文獻和現場經驗表明: 含有2.5%或更多的鋁合金, 如316L、317L具有抗環烷酸腐蝕的能力。但這種途徑只對加工含同一種環烷酸的原油有作用, 當含環烷酸的原油, 酸的種類發生變化時, 將會產生新的腐蝕問題。除含鑰不銹鋼外, 碳鋼滲鋁可以認為是一種經濟而適用的抗環烷酸腐蝕的材料。推薦使用的抗環烷酸腐蝕的材料見表2, 幾種耐環烷酸腐蝕鋼的化學成分見表3 。
表2煉油廠常減壓蒸餾裝置高溫部位用材實例
表3 幾種耐環烷酸腐蝕鋼的化學成分
02 混煉途徑
將腐蝕性較弱的原油, 加入到腐蝕性較強的原油中, 以減少環烷酸在原油中的含量, 達到降低原油酸值的目的, 從而降低環烷酸的腐蝕性。但在多數情況下, 這種途徑在經濟上是不可取的。
03 抽提途徑
使用堿性無機物或堿性有機物, 使堿性物質和環烷酸發生中和、或酞胺化反應, 將環烷酸轉化為環烷酸鹽或酞胺類化合物, 進而將反應所得化合物從原油中分離出來, 這是一種被認為可以選擇的方案。但在中和方案中, 有一個不易克服的難題是, 生成的反應物產生強烈的乳化, 工藝不易操作。在酞基化方案中, 存在環烷酸和有機胺反應進行多大程度的問題, 若酞基化轉化率很低, 就難以達到控制環烷酸腐蝕的目的。
04 高溫緩蝕劑
高溫緩蝕劑在減緩環烷酸腐蝕的過程中顯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在不改變工藝路線的情況下, 可根據監測得到的腐蝕結果, 調整緩蝕劑注人位置。
高溫緩蝕劑可分為兩個大類: 磷系和非磷系環烷酸高溫緩蝕劑。大量的實驗和現場經驗表明, 某些磷酸脂能夠有效減緩環烷酸的腐蝕, 其緩蝕機理被假定為:
磷酸和金屬表面的鐵離子反應, 生成一層致密的保護性贅合物膜, 這種機理干擾了環烷酸與鐵的反應, 所生成的膜阻止環烷酸對金屬的侵蝕, 從而達到控制環烷酸腐蝕的目的。
8 緩蝕劑注入工藝路線和工藝參數
01 緩蝕劑注入路線示意圖( 見圖9)
第一次注人緩蝕劑,注人位置選在回流的重柴油處,以控制重柴油分餾塔板和上面的填料腐蝕。第二次注人時, 注人位置選在重柴油分餾塔板下的回流油處, 這種方法用來保護該處的塔板和填。因重柴油分餾塔板是一個總塔板,所以對于想要保護的塔板應該考慮緩蝕劑的合理用量。在兩次注人時,注人的速度參數應保持相同。縱觀上述緩蝕劑的工藝參數為: 注人位置、注人速度和每次注人緩蝕劑的量。
圖9 緩蝕劑注入路線示意圖
02 監測
監測程序包括以下內容:
(1) 在重柴油分餾塔板以下, 安裝電子腐蝕探針;
(2)使用電感性熱電偶或ICAP分析每天重柴油中鐵和鎳元素的含量;
(3)通過IAP 分析, 確立重柴油回流和重柴油塔板下回流的緩蝕劑最佳注人速度。為有效控制環烷酸腐蝕, 兩次注人緩蝕劑的速度應相等。
03 結論
高溫緩蝕劑是解決環烷酸腐蝕的一種經濟有效的方法, 但從長遠的觀點看, 抗環烷酸腐蝕材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化學轉化法也可能是一條有希望的出路。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每一種方案都存在缺點,需要投人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和完善。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