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是世界上最大宗的建筑材料,它被廣泛地應用于公路、橋梁、機場、軌道交通、水利設施、海洋工程等領域。在被混凝土應用于建筑工程 150年的實踐中,人們一直認為混凝土是非常耐久的材料,加上世界各地都保留了不少百年高齡的混凝土知名大廈和工業構筑物,至今仍然完好并為人們正常使用,更加深了人們印象中混凝土“堅不可摧”的特性。
殊不知在自然環境和長期存在的力學荷載的雙重考驗之下,混凝土材料并沒有當初設想得那樣耐久,混 凝 土 大 面 積 開裂,表面剝落、保護層開裂、鋼筋生銹……曾經的堅不可摧的工程變得千蒼百孔,面目所非,短命的混凝土橋梁、樓宇、工業構筑物不斷地進入人們的視野,混凝土也是有使用壽命的!
其實,結構使用壽命的長短是由其建筑材料的壽命決定的。混凝土的使用壽命,關鍵在于混凝土的耐久性。
目前,我國大多數土建結構由混凝土建造。但在我國土建結構的設計與施工規范,重點仍放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結構強度要求,而對環境因素作用( 如干濕、凍融等大氣侵蝕以及工程周圍水、土中有害化學介質侵蝕 ) 下的耐久性要求則相對考慮較少。混凝土結構因鋼筋銹蝕或混凝土腐蝕導致的結構安全事故,其嚴重程度已遠過于因結構構件承載力安全水準設置偏低所帶來的危害,已成為實際工程中的重要問題。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延長結構壽命,減少修復工作量,不僅是為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而且對提高經濟效益具有不言而喻的意義。
我國對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在近 20 年來取得了豐富成果和巨大進步,編制了多部耐久性規范和標準,在重大工程的建設中已經充分貫徹了混凝土耐久性設計理念,比如長江三峽 水利工程、青藏鐵路格拉段、杭州灣跨 海 大 橋、 南水北調中線 工程等等。可以說,重視混凝土耐久性不僅成為共識,而且滲透到工程建設的各個階段和層次,這對我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和應用及混凝土技術的可持續發展而言是邁出的堅實而有力的一步,本期專題,讓我們一起關注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為百年工程護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