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Roel Snieder剛剛成為一名副教授。年輕的他“血氣方剛”,對學生們專業課程的學習要求非常嚴格,結課成績給分也是尤其“苛刻”。
這引起了一些學生的抱怨,但他選擇堅持自己的做法。
然而,對學生們的抱怨置之不理最終導致Roel Sniede被送進了大學仲裁委員會。事后Roel Snieder反思自己:“我太過沉迷于批判、競爭和工作了,這讓我顯得很沒人情味,我應該適當聽取學生們的意見。”
以下是現為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大學教授的Roel Snieder近日在Science上發表的自述文章:
在我從事科研工作的過程中,為科學作出貢獻是我的奮斗目標。為此,我愿意付出一切,同時我希望周圍的人也能這樣做。
我已經接受了科學領域適者生存的觀念,它給我帶來了成功——比如穩定的論文產出和基金申請記錄,以及一個教職員工的職位。但當我把自己與效率更高的同事,和那些在家庭中更善于帶孩子的同齡人相比時,我會感到無力和焦慮。我會因為自己不夠優秀,不能很好地掌控所有事情而痛苦,但我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后來,在與一些在學術界以外工作的好友的談話中,轉折點出現了。當我告訴他們我因為高強度的工作和精神內耗而痛苦時,他們問:“你說你可以做得更好,這難道就意味著你現在做得不好嗎?”
這讓我意識到,除了偶爾的失誤外,我平時的工作做得也不錯,我的孩子們也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那個時候我明白了需要改變的不是我的工作,而是我的心態。我必須學會接受完美其實是一種幻覺,有瑕疵才是生活的常態。
這種轉變讓我反思自己作為一名科學家和一名教師的行為方式:我的職業生涯是為了發表最多的論文嗎?我是不是想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最聰明的學生身上,而忽略了其他人的需求?
兩個問題的答案原本都應該是否定的,但是我的行為卻恰恰相反。于是我明白了,我需要更有意識地讓想法和行為統一,讓事業發展和個人發展有機融合。
因此,我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改變自己行為的努力。
一種有效的策略是保持心理健康。這是我從一位精神病學家朋友和一個課程中學到的。它教會我觀察自己的思維,消除有害的想法,并選擇我想要接受的心態。
我開始重視賦予他人權力,而不是一味地評判他們;尋找導師和榜樣來指導我;避免八卦;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系來作為我學術生涯的基礎。當然,這并不都是那么容易,但心態的變化可以很好地消解那些在工作中產生的負面情緒。
另外我還培養了3個具體的工作習慣,使我能夠實現我的想法,同時也進一步推動我的研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自由地分享想法、做一個可靠又有趣的合作者。
我已經看到與關系良好的同事一起工作是如何釋放創造力的,這種關系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形成的,而是需要花時間與他們共進晚餐、進行私人談話等來培養感情。而這些事,在我職業生涯的早期,是根本不屑一顧的,那個時候我寧愿在實驗室里工作。
但是現在我明白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為此我也愿意花更多的時間精力。事實上,在努力與同事建立良好關系的過程中,我的工作效率并沒有受到過多影響。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我的研究因此而變得效率更高,也更富創造力。
我們不需要處處完美。
在我幾十年的人生歷程中,我所感悟到的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善良就好。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how-i-learned-to-nurture-relationships-in-academia-be-more-kind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Roel Snieder, 學術研究, 事半功倍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