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6日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學部常委擴大會議根據1998年8月柯偉、曹楚南院士等提出的建議和申請,決定正式啟動中國工程院咨詢項目“中國工業與自然環境腐蝕問題調查與對策”。這個項目依托于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掛靠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現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具體組織實施,歷時3年,于2001年末基本完成,2002年又進一步作了一些補充和修訂。
本次調查參照國外調查經驗,結合我國實際,采用典型調查和統計相結合的方法開展。選擇腐蝕問題比較普遍或嚴重、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專業人員基礎好和可用資料較為完整的企業(行業)作為重點,向他們分發調查提綱和調查表,組織座談和專題討論,統一匯總。調查涉及自然環境、化工、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電力系統和能源系統、機械制造行業,也包括了軍事設施與裝備的腐蝕調查。為了避免工作重復,也盡可能收集和利用已發表的部分行業的調查統計資料和文獻,進行比較和分析。除自然環境腐蝕狀況外,根據行業不同由相關領域的專家提出典型腐蝕調查報告20份。
腐蝕調查的主體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與儲運腐蝕調查、石油煉化裝置腐蝕調查、中國海洋石油工業腐蝕調查、電力系統的腐蝕與對策、廣東核電腐蝕調查、火電廠熱力設備腐蝕調查、鐵道行業腐蝕狀況調查、我國汽車腐蝕損失估算、重慶市汽車大氣環境下的腐蝕調查、公路橋梁港口碼頭建筑等基礎設施腐蝕調查、廣播電視鋼塔桅的自然環境腐蝕調查與對策、水利樞紐金屬結構腐蝕初步調查、鄭州市燃氣系統腐蝕調查、中國化工與石油化工腐蝕問題調查與對策、瀘州天然氣化學工業(集團)公司腐蝕調查、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廠腐蝕調查、上海地區制藥企業腐蝕調查、重點化工生產企業防腐蝕工作調查研究結果匯編、機械工業腐蝕調查、軍事裝備腐蝕調查等。根據調查結果,分別采用Uhlig方法和Hoar方法對我國腐蝕損失進行估算。
調查采用Uhlig方法和Hoar方法得到了我國腐蝕損失費用分別2,007.82億元和2,288.43億元。調查認為,Hoar方法僅調查了部分行業的腐蝕損失,而用Uhlig方法則僅推算了直接腐蝕損失。為了推算我國的腐蝕損失(包括直接和間接損失),必須評估間接腐蝕損失。調查認為,我國的間接腐蝕損失是直接腐蝕損失的1.5~2倍,因而我國的腐蝕損失為5千多億元。
我國的年腐蝕損失約為5千億元,相當于600多億美元。這僅是不完全統計。加上礦山冶金、輕工、食品和造紙等行業及合資與民營企業的腐蝕損失,我國的年腐蝕損失會更大。以2000年為例,我國國民生產總值10, 710億美元,年腐蝕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
-
標簽: 國內腐蝕, 調查情況, 腐蝕損失,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