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Nature發布了全球各地區科研機構及高校自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的自然指數,中國科學院連續五年位列該排行榜全球第一。
什么是自然指數?
年11月,自然出版集團首次以全新的“加權分值計數法”(WFC,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指數方式發布了全球“自然指數”。作為一項科研評價指數,自然指數對于評價科研機構在國際高水平學術成果產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分析是基于各科研機構在Nature系列、Science、Cell等68種自然科學類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型論文數量進行計算和統計。這68種期刊只占世界期刊總量的0.6%,但其引用量約占自然科學期刊總引用量的30%。發表在這些期刊上的論文,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世界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小編收集、整理了化學學科的排名情況,具體如下:
世界排名前20榜單
排名 |
機構名稱 |
WFC |
1 |
中國科學院 |
713.69 |
2 |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
196.95 |
3 |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 |
193.57 |
4 |
北京大學 |
152.35 |
5 |
南京大學 |
144.71 |
6 |
斯坦福大學 |
141.34 |
7 |
麻省理工學院 |
137.58 |
8 |
牛津大學 |
136.74 |
9 |
清華大學 |
135.61 |
1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33.47 |
11 |
京都大學 |
130.02 |
12 |
劍橋大學 |
118.81 |
13 |
西北大學(美國) |
118.52 |
14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117.20 |
15 |
哈佛大學 |
115.08 |
16 |
東京大學 |
113.97 |
17 |
南洋理工大學 |
113.02 |
18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109.66 |
19 |
南開大學 |
107.92 |
20 |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
103.02 |
中國排名前50榜單
排名 |
機構名稱 |
WFC |
1 |
中國科學院 |
713.47 |
2 |
北京大學 |
152.24 |
3 |
南京大學 |
144.71 |
4 |
清華大學 |
135.55 |
5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33.47 |
6 |
南開大學 |
107.92 |
7 |
浙江大學 |
95.19 |
8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85.36 |
9 |
廈門大學 |
84.09 |
10 |
復旦大學 |
81.10 |
11 |
蘇州大學 |
80.70 |
12 |
武漢大學 |
74.87 |
13 |
華東理工大學 |
69.14 |
14 |
四川大學 |
68.69 |
15 |
蘭州大學 |
63.82 |
16 |
吉林大學 |
60.77 |
17 |
中山大學 |
56.41 |
18 |
湖南大學 |
54.14 |
19 |
華南理工大學 |
54.11 |
20 |
華東師范大學 |
50.91 |
21 |
山東大學 |
45.52 |
22 |
香港科技大學 |
43.15 |
23 |
上海交通大學 |
42.64 |
24 |
西南大學 |
40.00 |
25 |
東南大學 |
38.88 |
26 |
天津大學 |
38.41 |
27 |
華中科技大學 |
36.38 |
28 |
北京理工大學 |
33.92 |
29 |
香港中文大學 |
33.15 |
30 |
山東師范大學 |
31.66 |
31 |
華中師范大學 |
30.39 |
32 |
北京化工大學 |
30.26 |
33 |
南京工業大學 |
29.38 |
34 |
香港大學 |
27.65 |
35 |
西安交通大學 |
27.37 |
36 |
大連理工大學 |
27.09 |
37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26.81 |
38 |
北京師范大學 |
26.69 |
39 |
南方科技大學 |
25.17 |
40 |
福州大學 |
24.37 |
41 |
西北大學 |
23.51 |
42 |
香港城市大學 |
23.33 |
43 |
東北師范大學 |
22.79 |
44 |
南京師范大學 |
22.38 |
45 |
中國藥科大學 |
22.12 |
46 |
重慶大學 |
21.69 |
47 |
陜西師范大學 |
21.52 |
48 |
鄭州大學 |
19.60 |
49 |
武漢理工大學 |
19.08 |
50 |
北京科技大學 |
18.61 |
中科院研究所排名前10榜單
排名 |
機構名稱 |
WFC |
1 |
化學研究所 |
107.82 |
2 |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106.92 |
3 |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67.40 |
4 |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
65.32 |
5 |
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59.82 |
6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32.82 |
7 |
理化技術研究所 |
29.31 |
8 |
物理研究所 |
21.05 |
9 |
上海藥物研究所 |
15.86 |
10 |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 |
14.42 |
看中國學者最愛與誰合作?!
數據顯示,中國科研單位更多選擇與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沙特阿拉伯、韓國的研究機構合作。
注:純手工整理,如有紕漏,歡迎指出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殷鵬飛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