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雄安建“中央大學”,2035年達世界頂級?
據澎湃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德輝提交大會發言建議,按照“1+N+X”模式,即以一所“雙一流”大學為基礎,有機重組N所一流學科大學,形成一體化緊密型的大學核心主體,并吸收X所大學研究生院和各類研究機構,在雄安新區共同建設新時代綜合性、國際化、研究型的中國“中央大學”系統(CCU system)。到2035年,中央大學將達到世界一流大學頂級水平。
“這種大會發言應該不會被通過吧。”

雄安新區資料圖(來源:視覺中國)
02
整合4校學科專業,組建新河北大學?
據長城網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殷福星建議,以天津為基地,由教育部指導河北省政府主導,在省部共建的框架下,創新性地整合河北大學、河北工業大學、華北理工大學和燕山大學的優勢學科、特色專業,組建以理工類學科為鮮明特色的新河北大學,跨入一流重點大學的建設系列。學校以天津為主校區,延伸秦唐保廊四個分校,從而促進河北高教資源的協同發展。
“新河北大學為何還要把天津作為主校區?”

殷福星委員正在完善提案。(來源:長城網)
03
深圳大學校長建議
粵港澳創建“灣區聯合大學”
據《廣州日報》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建議,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粵港澳合作創建一所跨區域、多校園、跨學科、綜合性、國際化的“灣區聯合大學”,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突破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體制壁壘,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與跨越式發展。學??稍谏罡圻吔绲暮犹椎貐^、珠海橫琴和廣州南沙分別設立校區,一校三區,實行統一管理、特色發展。
“學校名字還不錯。”

李清泉(來源:《廣州日報》)
04
“杰青”被固化為身份?
人大代表建議:讓杰青回歸項目屬性
據澎湃新聞 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工業大學楊善林院士建議,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是人才基金項目,有明確的資助周期和項目管理辦法,但在實踐中,項目承擔人被固化為一種身份,被一些權威第三方評估機構在各類評估中反復應用,他建議,對杰出青年基金項目應回歸項目屬性,當項目結題后,在各類評價中不應將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以“國家杰青”的頭銜反復使用。
“看完上面的建議后,終于看到了一個靠譜的!”

楊善林資料圖(來源:澎湃新聞)
05
人才稱號過多過濫
九三學社建議關閉“僵尸”人才計劃
據澎湃新聞 九三學社中央提交的一份提案指出,近年來,各級政府實施的一系列人才計劃取得顯著成效,科技人才隊伍迅速壯大,但人才計劃名目繁多、雜亂無序,導致人才稱號過多過濫的問題也愈演愈烈,帶來一些不良影響,為此,給出5大方面建議,包括關閉“僵尸”人才計劃,精簡人才計劃和人才稱號,形成以國家層面的各類人才計劃為主,省級以下人才計劃為輔的人才計劃體系。
“不是說所有代表委員水平不行,但民主黨派提出的黨派提案,不管怎樣,質量上還是有保障的!”
12
清華教授建議根據經濟發展
合理上調大學學費
據北青網 6日的政協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孟安明在發言中建議建立合理上調大學學費的機制,同時,他建議通過助學金和貸款等方式保證來自困難家庭的大學生一定能夠上大學。此外,他還建議國家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鼓勵企業和個人積極支持教育事業,為他們的捐贈適當扣減稅賦。
“學費上漲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漲得明白、合理。”
07
白巖松:提高非名校經費標準 吸引名師
據《新京報》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今年的提案是建議大學建設不能光提“雙一流”,還要關注非名校,在關注“雙一流”的同時,加大對非名校的支持力度,兩手都要“硬”,對于后者要更“硬”一點,才能縮小差距。經費方面要對非名校提高標準,探索擴大非名校辦學的自主權,加大非名校對名師在工資待遇方面的吸引力度。
“措施得當的話,就能實現1+1>2的效果。”

白巖松(來源:《新京報》)
08
川大校長:國家應設西部人才基金
據《華西都市報》 為真正“雙一流”大學建設過程中高校之間惡性競爭人才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院士建議,可由國家針對西部高校聯合地方政府成立人才專項聯合基金。除學校給特別薪水待遇之外,再由專項基金為人才補給與東部沿海高校相匹配的差額部分,讓本來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才,不會因為待遇問題而最終選擇東部。
“兩會也是各個‘苦主’提建議要政策的場合。”

李言榮(來源:封面新聞)
09
在“雙一流”高校建設政策、經費支持上
國家應一視同仁
據大河網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建議,教育部在“雙一流”高校建設政策、經費支持上應一視同仁,地方性大學特別是中西部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底子薄、條件差、欠賬多,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同時在長江學者遴選上給予地方高校政策傾斜,建議像設立特崗教師、設立自然科學基金地方項目一樣,鼓勵優秀人才到中西部高校工作。
“又是一個呼吁傾斜扶持政策的。”

盧克平資料圖(來源:大河網)
10
民盟建議擴大“雙一流”高校
研究生招生自主權
據澎湃新聞 民盟中央在提交的《關于在“雙一流”建設中加強國際人才引進的提案》中建議,擴大“雙一流”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自主權,創造條件鼓勵海歸人員自主組建科研團隊。此外,提案還建議建立功能完備的國際高層次人才信息庫;抓住當前芬蘭、英國、美國等國家不同程度人才外流的機遇,優化海外人才引進的國別、學科、層次布局。
“提案名字明明是關于引進國際人才的,可不少媒體卻都關注擴大研究生招生自主權了,個中緣由,頗值得玩味。”
11
“雙一流”大學不是貼標簽 要看能否培養一流人才
政協委員呼吁博士培養應向地方高校傾斜
據人民政協網 “無論一流大學,還是一流學科,不用太著急去‘搶’,只有培養出一流的人才,才有資格被稱為‘一流’。比如博士培養指標分配,部屬高校指標遠高于地方高校,有些地方高校水平并不差,完全可以多培養一些博士。”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副校長徐景坤呼吁,改革博士培養政策,在博士學位授權點審批及博士招生指標上向地方高校傾斜。
“今年兩會高教界的建議至少有兩大主題,一個是建新校,另一個就是招研究生。”

(來源:人民政協網)
12
中大校長建議增加廣東省博士生指標
據《廣州日報》 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校長羅俊院士希望能夠加快增加高校博士生招生和培養數量。“據統計,美國每年博士畢業生約為18萬人,我國的博士畢業生僅為5.5萬人,我國人口總量是美國的4.3倍,博士畢業生數不及美國的1/3。”他說,廣東每萬人博士生平均招生計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國內先進省市有一定差距,建議國家增加廣東的研究生招生指標尤其是博士生指標。
“又是一個希望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標的。”

羅?。▉碓矗骸稄V州日報》)
13
研究生數量超過美國意味著“人才泡沫”?
丁仲禮:數量都不夠怎么“大浪淘沙”
據上觀新聞 “有人說,我們的研究生數量超過美國會造成‘人才泡沫’,我覺得這個說法值得商榷。”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院士說,發展高新技術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只有達到了一定數量,才能做到大浪淘沙,從中篩選出頂尖人才?,F在研究生指標都被卡死了,很多新興的高精尖專業招不到足夠多的研究生,怎么培養出領軍人才?
“都希望增加研究生指標,可誰來保障本科生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呢?”

丁仲禮(來源:上觀新聞)
14
政協委員建議實行高校教師兼職分類管理
據《中國教育報》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朱曉進建議,應對教師兼職活動進行適當分類管理,分為禁止型兼職活動、限制型兼職活動和鼓勵型兼職活動。同時,在高校人事部門成立專門的教師兼職活動管理機構,加強對有校外兼職活動教師本職工作的考核,盡量減少兼職活動對其校內本職工作的不利影響,保證教學和科研質量。
“加強對高校領導干部的兼職管理后,該輪到老師們了?”
15
河北大學校長建議
重視學生學習強度“前重后輕”問題
據《中國教育報》 6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教育界別聯組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北大學校長康樂說,當前社會熱議的學生負擔重,主要是指基礎教育階段負擔重,尤其是初中、高中階段,但是大學卻存在學習和訓練強度低、合格就能畢業等問題。他希望重視各學段學生學習強度的配置問題,解決“前重后輕”現象,特別是要加強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能力培養,真正落實“寬進嚴出”。
“雖然可能是習以為常的老問題,但在兩會上重提這種問題,呼吁解決,才是應有表現!”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2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