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機高空駕駛艙窗戶全部破裂的事件非常罕見,川航飛機擋風玻璃破裂 ,到底有多危險?由于事發約9000米高空,缺氧、低溫(零下幾十度)、失壓以及極高的風速對機組人員絕對是“噩夢”,能夠平安落地堪稱奇跡。
飛機的擋風玻璃真的是玻璃嗎?下面請隨小編了解一下飛機駕駛艙風擋到底運用了哪些先進的材料和技術呢?
川航飛機擋風玻璃破裂
5月14日,3U8633重慶至拉薩航班因機械故障備降成都,航班已于7時42分安全落地。
旅客在工作人員引領下轉至候機樓休息,并改簽至3U8695成都至拉薩航班。目前,該航班已于12時09分起飛。
有29名感覺不適旅客在川航工作人員陪同下前往醫院檢查就診。經初步檢查,目前,一人因腰傷收治入院,一人皮膚擦傷。其余人員經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高空擋風玻璃破裂到底有多危險
從曝光的駕駛艙全景照片來看,飛行員面前的整個控制面板都受到了損壞,部分飛出窗外,機長面前的屏幕(左側)也破裂了。
另外一張照片顯示,機組人員的衣物已被強風“撕碎”。
“機艙內會失壓,溫度也會驟降。機艙內部還有可能會突然起霧,而且噪音很大。許多人的耳朵像要快爆炸了一樣,氧氣面罩也會落下來。這都是在幾秒之內發生的事。”
感動中國!機長拼死救回全機乘客!
大家看到沒有?
基本上也就是在1分鐘以內
一分鐘以內沒有有效措施的話
兩位機長都會失去意識昏迷過去
一部恐怖電影,7500最后就是兩位飛行員在缺氧后迅速昏迷過去
也就是說留給當時兩位機長的時間只有1分鐘都不到!
生死攸關!!!
這一分鐘不是坐著不動的一分鐘!
整個飛機在迅速的往下墜落!
整個人是處于失重狀態!
飛機還在搖擺不穩定
我實在找不出合適的圖來形容
給大家這個圖感受一下、
飛機上的感覺更加強烈百倍!
狂風+失重+缺氧
光著三點是不是就很嚇人了?
更嚇人的還有!!!
大家要知道,這可是在萬米高空啊!!!
萬米高空的溫度是幾度?
零下-40多度!!!!!
這什么溫度概念?
寒風幾乎就像刀割一樣割在駕駛員身上!
而民航駕駛員是什么穿著打扮?
都是單薄的衣服短袖啊!!!
大家可以再次聯想一下
殘暴的冰刃狂風撕裂著機長的身體
渾身在幾秒鐘之類就會被割傷
整個人由于失重已經很難掌控
鼻子已經完全不能呼吸
甚至連機械設備都完全損毀!
鋼鐵都壞了
更何況人的血肉之軀?
請大家再看下當班機長被抬出后的手
已經完全凍僵,骨頭都脆了,凍傷發紫
整個人已經說話都困難
看到的人都哭了
眼睛睜不開,嘴巴鼻子不能呼吸
臉上像被刀割
這個時候還有那個器官會受影響?
對!耳朵!!!
由于駕駛艙內外壓力嚴重失衡
做過飛機的人都知道
飛機下降的時候耳朵會漲
這就是迅速下降的時候耳膜內外壓力不平衡導致
而當時的情況是極速下降
按照筆者的判斷,此時機長的耳朵是完全聽不見的
已經失聰了!!!!!!!!
再加上狂風呼嘯,完完全全聽不見!
甚至極有可能造成耳膜破裂甚至穿孔,類似下圖!
有多痛苦自然不言而喻!
這也是當時玻璃窗掉落后沒有馬上應答的原因
耳朵聽不到
狂風呼嘯也聽不到
什么都聽不到
噪音太大,無法建立和ATC的聯系,通訊失效
這個時候機長只有短短十幾秒做一件事情
如果這件事情沒做成功
那么整個飛機將會墜毀!
什么事情?戴氧氣面罩!
筆者不知道當時他們戴的是什么樣的氧氣面罩
一般的應該是這樣的
正面看下,類似這種
他們拼命戴上了氧氣面罩
如果戴不上的話就真的完了
戴上之后,身上還是如同刀割一般
單薄的衣服怎么抵擋的住零下幾十度的狂暴寒風?
但是他們就是這樣堅持下來!
大家要注意還有一個細節
這趟航班原本是早上6點自東向西飛,背對陽光,視野很好。而迫降時是自西向東飛,也就是說,機長不僅要忍受寒冷失壓的折磨,全程還要直面刺眼的陽光,類似這種感覺
戴墨鏡?想都不要想!哪個墨鏡能擋得住800KM的狂風?
幾乎就是全程整個人顫抖著咬牙瞇著眼鏡在硬撐駕駛!
想想就要哭了!太慘了
當年泰坦尼克號最后的一幕大家應該還記得吧?
杰克當時泡的水里溫度是零下十幾度。
而機長承受的溫度是零下40~50度的狂風!
能活下來簡直就是奇跡!
更別提還要拼死把飛機安全備降!
有網友在現場看到
副駕駛被抬出來的時候身上的制服都爛了!
大家要知道!
當時駕駛艙內外失去壓力
倉內壓力大,外面小
空氣會把整個人往飛機外面吸走!!!
靠現有的固定措施根本固定不住!
副駕駛是靠著后面的人死命的拉著才能勉強固定下來!
太慘太慘了!!!
有網友判斷,擋風玻璃從角落處開裂(應該是有材料疲勞),電加熱除冰還在工作,短路形成局部高溫,進一步加劇擋風玻璃開裂和強度下降,并最終爆裂…
這是中國航空史的奇跡!
更是世界航空史的奇跡!
讓我們向當班機組成員說一聲謝謝!
是你們,挽救了幾百個家庭
是你們,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飛行員的力量!
是你們,告訴我們什么叫毅力和信念!
你們是真正的英雄!!!
飛機的駕駛艙風擋運用了先進哪些材料和技術呢?
飛機駕駛艙風擋比你想象堅固得多
駕駛艙窗戶的結構
駕駛艙的窗戶有前風擋、側滑窗、固定窗共6塊窗戶組成,典型的窗戶分為外層、中間結構層,內部結構層以及加熱層,外層用來保護加熱元件,不承擔結構作用。如圖所示。
在正常情況下,駕駛艙風擋/窗戶可以承受5倍飛機最大內外壓差載荷,當一層結構層(內層或者中層)破損后,仍然可以承受2倍最大壓差的載荷,也是非常安全的。另外,在鳥擊碰撞測試中,在飛機最大操作速度下,風擋/窗戶可以承受1.8Kg重量的鳥的撞擊,因此,除非特別極端的情況下,風擋/窗戶是非常堅固的。
風擋/窗戶破損后飛行員的操作
在了解風擋/窗戶的結構之后,我們知道在一般情況下,如外層破裂,或者一層結構層受損的情況下是不會造成釋壓影響飛機安全,但是AIRBUS為了確保安全余度,針對A320FAM、A330、A310、A300機型,在之前不正常操作程序中,一旦駕駛艙窗戶破損,不需要飛行員去判斷哪一層破損,有如下運行限制:
最大飛行高度——230MEA
客艙壓力控制方式——人工
客艙壓力——按需人工調節,保持內外壓差5PSI
而在A350、A380飛機的風擋中安裝有一條heating bar,機組可以根據這條線的情況來決定飛機是否需要有運行限制,如果heating bar完好,說明結構未受影響無任何限制,如果有破損則需要降高度,人工控制客艙壓力。
由于AIRBUS之前的操作程序中,對于任何情況的窗戶破損均明確要求飛機降高度飛行而且需要人工調節客艙壓力,而其他飛機制造商是要求按需降高度飛行,因此有客戶向空客提出反饋該情況,能不能像A350/A380那樣也提供一種判斷的方法來幫助飛行員決策是否需要執行不正常操作程序?空客在2011年也與航空公司召開風擋破裂之后的操作程序專題會議,根據之前的統計數據,考慮到95%的風擋/窗戶破損情況不需限制高度飛行,因而會后對A320FAM、A330、A340、A310、A300操作程序有了更改。
新的程序要求在發生風擋/窗戶破損之后,機組用筆或者指甲去觸摸內層,如有破損或者不確定的情況需要按之前的不正常操作程序操作,限制高度,人工保持客艙內外壓差5PSI,否則飛機無運行限制,同時也給出了外層、加熱層、結構層典型的破裂參考圖片。
綜上可見,除非結構層全部破裂(這種情況未找到先例),哪怕只有一層結構層完好對于安全沒有直接的威脅,但是考慮到風擋的破損會間接影響到飛行員的視線,亦或是外層影響到風擋的加溫,又不好判斷航線上有無結冰區域等某些特殊的或者某些不確定的情況下,飛行員出于更為安全的考慮,返場或者備降也是可以接受的。
希望通過此文來讓公眾明白,這層“玻璃”雖然有時已經破損不堪,但絕對還是比你們想象的要堅固的多。
萬能的飛機風擋玻璃
今天請隨小編來認識一下飛機的風擋玻璃有什么不同吧。
先進戰斗機的風擋用了什么黑科技?
關于先進戰斗機擋風玻璃到底是什么材質的?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非常精致的擋風玻璃材質資料,無論是初入本行業,還是于此道已久,都值得一看!
T-50戰斗機是俄羅斯戰斗機中第五代的主力機型。不久前,該戰斗機擋風玻璃的制造照片,被其制造公司發布了出來。圖中能看到該玻璃的半成品正被進行加工處理,但是這些半成品還未進行隱身化處理。
照片中的風擋玻璃并未進行重要的隱身化處理,可能是為了避免商業和軍事機密的流出,然而雖然一般都被機玻璃是這種塑料中比較廉價的,戰斗機風擋雖然材質相似但在細節上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先簡單介紹一下有機玻璃,它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在一般人的概念里石油是燃料的原材料,而實際上石油在經過多道工序,提取了汽油柴油等成分后,剩下的廢渣也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比如很多化纖材質的衣服,其原材料都是石油。
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玻璃及其制品,一般使用澆注的工藝,這樣制造出來的有機玻璃對于缺口很敏感,受力時容易碎裂。時間比較久的有機玻璃質地的蓋子和飾品上會出現類似碎裂的紋路,這種紋路就是澆注而成的有機玻璃大限來臨的表現。
而現代飛機風擋所使用的制作工藝是定向。定向工藝的開始操作和傳統工藝相同,先澆注,再將澆注的玻璃加熱,待玻璃呈熔融狀,然后沿著一定的方向進行拉伸,而這個方向實際是聚合物線性大分子排列的方向。使用這種工藝制造出來的有機玻璃,使其的產生裂紋的概率降低至原來的1/4到1/3,受沖擊破碎的概率達到原來的1/2,拉扯后斷裂的可能性是原來的1/3到1/2。
然而就算使用了定向的工藝還是不夠的,現在的擋風玻璃一般使用的是復合的多層結構,以此來滿足各種不同的需要。例如為了增加玻璃的強度,來防彈或者是防鳥撞擊,往往會添加硅酸鹽的成分;為了導電膜加熱,又會添加PVB的膠片等。
戰斗機的座艙其實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其中就包括了高性能的座艙蓋。具體材料和工藝都是機密,只知道都是復合材料,和普通的玻璃沒有任何關系。像F16和F22那種整體無框的氣泡座艙蓋絕對是科技和工藝的極致成就。
戰斗機 座艙玻璃實際是一種工程塑料一般是指可以作為結構材料承受機械應力,能在較寬的溫度范圍和較為苛刻的化學及物理環境中使用的塑料材料。座艙玻璃用的工程塑料是聚碳酸酯(聚碳,PC)。
聚碳酸酯(PC)雖為熱塑性樹脂,但其既具有類似有色金屬的強度,同時又兼備延展性及強韌性,它的沖擊強度極高,用鐵錘敲擊不能被破壞,能經受住爆炸。聚碳酸酯的透明度又極好,并可施以任何著色。由于聚碳酸酯的上述優良性能,已被廣泛用于各種飛機座艙玻璃。
我國工程塑料的技術開發工作有近40年的歷史,雖已具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但無論在技術水平、生產能力及產量等方面,都與國外有著極大的差距,有個別品種(如PPO)基本上還是空白。
在高分子材料無所不在的今天,我們迎來了新材料的新時代和好時代。
資料來源網絡,小編綜合整理,如有不妥和遺漏,望大家原諒并指正。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