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對論文造假監管進行了重點部署:1、嚴肅查處違背科研誠信的行為,自然科學論文造假監管由科技部負責,哲學社會科學論文造假監管由中國社科院負責。2、堅持零容忍,建立終身追究制度,一經發現,隨時調查處理。3、學術委員會要組織開展或委托基層學術組織、第三方機構對本單位科研人員的重要學術論文等科研成果進行全覆蓋核查,核查工作應以3-5年為周期持續開展。
撤稿是科學研究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因論文錯誤等導致的正常撤稿是需要積極鼓勵的。
但學術不端撤稿不僅違背科研誠信倫理,而且損害個人、機構及國家的聲譽,浪費國家經費和損害公平。
全球撤稿貢獻大戶:中國學者
截至2018年5月31日,全球共有15059篇撤稿,中國學者貢獻了6879篇(占比45.68%),幾乎是全球每2篇撤稿中就有一篇涉及中國學者。
現有數據提示:全球最早撤稿發生在1927年,是由美國耶魯大學創造的世界記錄。
世界單年度撤稿記錄:中國學者創造
中國在2010和2011年均有超過2000篇的撤稿量,并于2011年創下了至今無人打破的世界記錄。
上圖全球撤稿中2010和2011年的峰值就是由中國學者撤稿貢獻的。
現有數據提示:中國最早撤稿發生在1995年,是由中國礦業大學創造的記錄。
中國學者撤稿絕對數持續走高
在全球發文量較大的7個國家中,近五年(以下同:2013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中國和美國的撤稿絕對數量從2014年起持續猛增;但從2016年起,中國繼續增加,美國則逐漸下降。
由于2018年只有5個月的數據,故2018年的走勢尚不明朗。
英、日、法、德、韓五國撤稿數基本維持在每年50篇以下,非常穩定。
由于受國家發文量大小的影響,絕對數評價存在一定的缺陷。
中國學者撤稿比率穩居第二
為了消除發文量的影響,特納入發文量作為校正分母。
數據顯示:中國學者撤稿比率基本穩定,但仍處于相對較高水平,基本鎖定亞軍位置。
令人驚訝的是,韓國學者的撤稿比率“傲視列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撤稿眾多
中國學者近5年撤稿量為1437篇,于2017年達到高峰(400篇);2018年已收獲112篇撤稿。
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撤稿達273篇(占比19%),基本上每5篇撤稿就有1篇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作為中國最具口碑和公信力的科研經費部門之一,NSFC的主動防范和監管仍需改善。
學術不端撤稿非常常見
近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撤稿達273篇,許多撤稿受到973、863等國家重大項目資助,涉及金額巨大。
學術不端撤稿種類多種多樣,在此不逐一列出。
本文僅對常見的3種學術不端進行分析:
在這273篇受NSFC資助相關撤稿中涉嫌文本抄襲撤稿36篇(占比13.19%)
涉嫌圖像造假撤稿48篇(占比17.58%)
涉嫌操控審稿撤稿56篇(占比20.51%)
由于很多雜志的撤稿通知可能為了顧及作者顏面,并未直接使用抄襲、造假等字眼(比如“在不同文章中重復使用相同實驗圖片、與以往文獻大量相似、文本復制”等表述),所以實際數字要高于現有數據。
經艾普蕾英文論文相似性檢測系統和圖像造假檢測系統主動篩查,仍發現大量涉嫌論文抄襲和圖像造假的文章,但尚未遭到撤稿。
近5年高校機構撤稿排名上海交通大學高居榜首,山東大學緊隨其后。中科院亞機構眾多,發文量大,排名第四可以理解。
知名學府清華大學位居第11位,北京大學位居第15位。
需要說明的是:該撤稿數包括正常撤稿和學術不端撤稿;并且,只統計和展示一級機構。
結 語
無論是文章錯誤引起的正常撤稿還是學術不端性撤稿,當使用文章獲得了競爭性收益后又發生撤稿,這就有可能損害了同期相關競爭者的利益(尤其是在職稱晉升、基金申請過程中)。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