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國慶還有心情出去玩?還不抓緊時間寫一篇像樣的論文?
    2019-09-30 09:48:15 作者:本網整理 來源:社科學術圈 分享至:

    又到了國慶節

    作為每年的最后一個小長假

    很多朋友是一定要抓緊時間出去耍一耍的。

    不過國慶節的時候

    很多地方都是堵堵堵…

     

    4.jpg

     

    小圈覺得,其實假期也真的是寫論文的好時機。

    因為,這個時候,真的可以靜下心來

    記得小圈當年的第一篇核心

    就是利用國慶節的七天

    一氣呵成

    憋出來的


    2.gif

     

    所以,小圈建議你

    與其國慶節出去耍堵成狗

    不如在家好好“憋”

    “憋”一篇像樣的論文來

    要想寫出一篇好一點的文章

    至少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正確認識觀點與材料的關系


    所謂觀點,這里泛指文章的大小標題,也就是前面談到的整理資料時,用白紙寫下的用以聚攏材料的類目,亦即撰寫大綱時的各級綱目。所謂材料就是前面談到的直接材料、間接材料和發展材料。文章的觀點(亦即大綱中的各級綱目)是從大量的材料中抽象、提煉出來的,而不是憑空臆想的。這就要求寫作者有較好的宏觀調控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寫論文經常碰到的一個困難是:腦子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材料,歷史的、現實的、前人的、今人的,但形不成一個清晰的概念和輪廓,構不成一個確定的見解和看法。這就牽涉到對材料的整理和消化問題,也就是“出得來”的問題。所謂“出得來”,就是讓感性材料(具體的數據、事例和資料)在腦子里逐漸沉淀下去,讓從感性材料中提煉出來的概念、觀點和全文的輪廓逐漸清晰地浮現出來。在論文寫作中,觀點與材料有一種互為表里的辯證關系。首先,觀點(論點)必須來源于材料,而不能先有觀點再找根據。這是一個由博而約、從感性材料升華到理性認識的過程。而后,再用觀點統帥材料,把說明同一問題的事實和數據集中于一處,用以論證(證實或證謬)這一觀點。


    在寫文章時,要進行概括,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舍象”,即有條件地把研究對象從普遍聯系中分離出來,暫時舍棄一些同集中討論的主要問題沒有本質聯系的、或者可以暫時撇開不論的情況和關系。不懂得這個道理,寫論文時總怕論述的方面不符合現實中的復雜聯系,那就很難概括,而只能陷入各種情況、成份和因素交錯雜揉的混亂境地。初學寫論文時,由于不懂得這種“舍象”的道理,往往不敢有意識地撇開一些情況和問題,因此不敢也不能進行概括。


    2.同一問題只能放在一個地方討論


    在一篇文章中,同一個問題只能放在某一章、某一節中討論。在這個地方,你把這個問題的內涵和外延、本質和特征、與左鄰右舍的關系等,都交代清楚了,討論充分了,在這篇文章的其他地方就不能再討論這個問題。否則,會使讀者覺得你的思維紊亂,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在一篇文章中,同一個問題不放在一個地方討論。這種情況如果只出現一次,讀者庶幾還能容忍。如果出現二次、三次,或者更多的次數,這篇文章必然凌亂不堪,慘不忍睹,使人無法卒讀。


    一篇好的文章,抽出其中的任何一個部分(一章或者一節),一定能夠獨立成篇,表達出一個完整的意思;幾個部分放在一起,又渾然一體,絲毫看不出哪一部分脫離和游移了文章的主旨。前者主要靠“同一問題放在一個地方討論”這個辦法來解決;后者則靠下面將要介紹的“過渡”來解決。

     

    3.過渡

     


    人們閱讀文章時,有時會遇到這種現象:有些文章單獨就某一節、某一段文字看,還是頗有新意,也比較深刻的,但整篇文章卻顯得支離破碎,讀過以后留不下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這就牽涉到一個過渡的問題。過渡,是為了使文章前后銜接,邏輯順暢,從而文氣貫通。在論文寫作中,章與章之間,節與節之間,段與段之間,都需要過渡。尤其是表達方式由總到分或者由分到總、表述內容轉換的時候,更是需要過渡。


    文章的過渡可以用詞、用句或者用一段話。常用的過渡詞有表示順接的“綜上所述”“由此可見”和表示轉折的“然而”“盡管如此”等關聯詞。在段落之間實現過渡,有時用一個過渡句,這個句子能夠承上啟下,使兩部分文意銜接起來。寫文章時,前面已經討論了一些問題,下面要轉入另一個層次的探討,用過渡句往往無法準確地概括前面論及的所有問題,從而順利地過渡到下一個層次。這時,就需要以整段文字來實現過渡。


    有人寫文章不注意“過渡”,認為談了前面的一些問題,自然要談下面的問題,而不必用文字作什么交待(即過渡)。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我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對于某個問題,也許你思考、研究了幾個月,認為討論了前面的一些事情,再討論下面的事情是順理成章的。然而,你不用文字把曾經考慮過的一些“潛臺詞”表示出來,讀者在閱讀文章的一瞬間又怎么能把握你的思想呢?作者寫文章時變換一下角色站在讀者的立場考慮問題,就能夠對文章中的“過渡”給予足夠的重視。


    4.提煉大綱中的各級標題


    在前面談到的整理資料和撰寫大綱階段,我們曾經對文章中的各個章、節和段給予了標題。但是,當時僅僅要求標題能夠統帥這一部分的資料,而沒有時間做更多的深入的思考。


    當一篇文章全部寫完以后,應當抽出一定的時間對文章中的大小標題重新審視一遍。一般說來,好的標題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能夠集中地概括這一章、這一節的全部內容;二是文字簡練、明確。給一篇文章,或者一篇文章中的章、節、段擬定標題,是一項頗見功力的工作。這項工作對于想完成任務的人至少有三個要求:一是吃透這篇文章(或者文章中的這一章、這一節、這一段)的全部內容;二是文字能力強;三是歸納能力強,思想比較深刻。正因為如此,報刊雜志編輯部招聘編輯時,給文章標題幾乎是一項必考的科目。評價一份報紙的質量,首先也就是看它的版面設計和文章標題。寫文章的章法和技法很多,一一道來,一則篇幅太長,二則多中心即無中心,說多了反而不容易突出重點。初學寫文章的人,如果能夠真正做到上述四點,就能寫出一篇像模像樣的文章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精品国产精品人成电影 |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中文一页 | 香蕉国产成版视频在线 | 老王亚洲精品熟女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