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位于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11工程”建設高校。創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并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于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國家教委批準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
2020年3月12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及其合作者在 Nature 雜志發表了封面論文“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報道了在琥珀中發現的“世界最小恐龍”,該研究成果很快被廣泛報道,并引起了較大關注。
封面論文
然而,論文上線僅僅十天不到,該論文即受到國內幾位古生物學研究者的質疑,被認為這個所謂“世界最小恐龍”其實并不屬于恐龍或鳥,而很可能是一件蜥蜴的頭骨。
四個月后的7月22日,這篇論文因為證據不足而被撤稿,成為了中國第一篇被撤稿的Nature論文。
撤稿聲明
無獨有偶,2020年7月10日,同為頂級學術期刊的Science發表了一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研究員宋懷兵和東南大學朱斌教授的論文“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據論文作者介紹,該論文主要是研究利用半導體異質界面場誘導金屬態,助推超質子實現又快又好地“跑起來”,從而獲得優異的電導率。這與傳統電解質材料電導率相比,提升了 3 個數量級,并且實現了先進質子陶瓷燃料電池的示范。論文在7 月 10 日發表后得到了包括新華社在的國內多家媒體報道。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論文發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就在Pubpeer上遭到了網友們的質疑,主要是該論文中多處圖片與論文作者以往發表的文章中的圖片高度相似。
雷同圖片
并在論文發表的兩個月后,9月4日受到了Science主編的重點關注,要求論文作者對圖片重復現象進行解釋。
主編關注
在經過一個月的嚴密審查后,通訊作者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副研究員宋懷兵等人表示:
1)論文中的Fig S10存在著錯誤,原因:學生在數據傳遞過程中發生錯誤。
2)Fig S9B使用了先前發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的論文中的圖片。原因:兩組數據在同一時間段測得,數據具有相似性,且誤存在同一文件夾中。所以在畫圖時錯誤的包含了2018年論文的數據。我們重復實驗以復制數據,發現兩個NaxCoO2/ CeO2(x <0.6)電池,其在520°C時的輸出高于550 mW cm-2,與圖S9中的數據一致。
作者表示:這些錯誤與實驗室的位置和人員變動有關。在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之間,材料科學與化學學院的所有實驗室,包括我們的實驗室,都必須搬到30公里外的新校區。在同一時間,作者L. Liu畢業了,中斷了向繼任者傳遞數據。該手稿于2019年12月中旬至2020年3月完成定稿,當時武漢市因2019年冠狀病毒病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封鎖。準備手稿和SM數據的作者在不同的城市和國家隔離,無法使用實驗室計算機或數據庫資源,從而導致通信錯誤。
我們對SM中的意外錯誤承擔全部責任。我們堅持低溫質子陶瓷燃料電池的實驗設計,理論計算,主要數據和分析。但是,鑒于SM中的錯誤,我們決定撤回該報告。目前,除了B. Zhu, M. Huang, M. Akbar以及J. S. Kim等作者外,其他作者都已經同意撤稿。
撤稿聲明
據悉,這是第一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
科研需要嚴謹,自2017年107篇論文撤稿事件之后,學術不端一直是科研人員熱烈談論的問題。今年9月1日,我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簽發《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體現了國家對學術不端的零容忍。希望廣大科研人員且行且珍惜,“敏于行而訥于言”,腳踏實地,努力奮斗。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