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xiàn)象。
其一,在張博擔任主編的《世界漢語教學》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來的論文,“復制比”超過50%甚至更高。期刊退稿后,作者轉頭就將問題論文投到別家期刊發(fā)表。
其二,張博某次在網上搜索自家刊物,得到的搜索結果前6項都是“釣魚”式代發(fā)論文網站。這種網站還頗有市場,騙子假冒《世界漢語教學》名義行騙,北京語言大學一位教師就被騙走了4萬元。
其三,一位投稿的高校教師,在編輯部追問下承認,論文是從網上買來的,“花了600元”。
“有些知識分子對學術不端沒有任何羞恥之心。”12月3日,在參加全國政協(xié)提案委員會走訪科技部的活動時,張博委員感慨。她在一份政協(xié)提案中建議健全學術不端監(jiān)督懲戒機制。
她主張,處理學術不端要將行政處罰和法律懲治結合起來。僅靠學界或輿論譴責學術不端行為,代價太小,起不到足夠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這件事非常重要,是生命線,是基石。”王志剛說,科研的本質在人,對科學家在人品上的要求應該更高。
他介紹了科技部近年處置科研誠信問題的新舉措,并舉了一起引人關注的學術造假處置案例。2017年,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一次性撤銷了107篇中國學者論文,引起國內外學術界嘩然。科技部等多部門聯(lián)合調查發(fā)現(xiàn),被撤稿的107篇論文涉及作者521人,其中486人不同程度存在過錯。
“科技部當時毫不放松,一篇一篇查,不搞‘抽樣’,查完以后進行處理。”王志剛介紹,當事人受到了所在部門的處理。其中,兩位院士候選人被“拿下”,有少將降級成了大校,還有幾位教授降為副教授。有的還面臨刑罰。
王志剛說,科研領域違法犯罪者中,近年來陸續(xù)有院士、校長、教授被判刑。“院士、教授不是擋箭牌,不是鐵帽子,犯了什么就處理什么”。
他向張博委員介紹,科技部已與公安、網信部門溝通,取締了一些非法代發(fā)論文的網站。自己也上網查過,此類網站仍然存在,“最近我們還會處理”。
對于學術不端,王志剛表示,近幾年情況有所好轉,各單位仍要高度重視,下大力氣,擔起責任。一方面要加大打擊力度,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另一方面要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良好的學風和科研環(huán)境。
張博委員在提案中的一些建議,有的已經“落地”。2020年9月1日,科技部《科學技術活動違規(guī)行為處理暫行規(guī)定》開始施行。這項規(guī)定界定了64項科技違規(guī)行為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填補了對部分科技違規(guī)活動處理的制度空白和工作短板。
科技部秘書長苗少波介紹,這些舉措與政協(xié)委員們的建議有關。委員們圍繞科研誠信、嚴肅查處科研項目公關等方面多次提出過提案。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本網刪除。
-
標簽: 全國政協(xié)委員, 北京語言大學, 科技部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130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