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作為殿堂級頂刊,發表在上面的論文往往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重要意義。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歷年材料領域發表的部分成果!主要介紹國內的成果以及部分國外重要成果。點擊藍色標題即可查看詳細介紹。哪篇讓你“怦然心動”呢?
1《Nature》顛覆性發現!第四種熱傳遞方式找到了
熱在真空環境下很難被傳遞,這是經典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在中學物理課上,我們學習了熱量的3種傳遞方式: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現在,第4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了,而教科書也會改寫。
2《Nature》重大突破:麥克斯韋方程擴展到納米領域了!
新模型和實驗無論是對基礎科學還是對各種應用學科都有重大意義,它在電磁學、材料科學和凝聚態物理之間建立了全新的聯系,可能帶來包括化學和生物學在內所有相關領域的新發現。
3《Nature》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臨界冰核”存在!
水是怎么變成冰的?近百年前,美國物理學家吉布斯基于簡單假設,給出了 “臨界冰核”這一答案。然而,“臨界冰核”的真實面目卻始終沒人見過。中國學者證實了水結冰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
4 上海交大又發一篇Nature!控制光的一種全新手段
莫爾晶格為未來的光束控制、圖像傳輸、信息處理提供了一種更加簡單易行的手段。此外,光子莫爾晶格的研究也為二維材料和冷原子系統中莫爾晶格的研究提供了極其有益的借鑒。
5《Nature》成功研發新型觸覺電子皮膚!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感官系統。科學家成功研發出一套“皮膚集成的觸覺界面”系統。這套以皮膚為媒介的VR和AR系統,可以通過緊貼皮膚的無線致動器,將能源轉換成機械動能,將觸覺刺激傳送到人體。
6. 3D打印再發《Nature》!超細晶粒高強度鈦合金
打印過程無需任何特殊的工藝控制或其他處理,打印的鈦銅合金試樣具有完全等軸的細晶粒組織。與在類似加工條件下的常規合金相比,它們還顯示出有出色的力學性能,如高屈服強度和均勻的伸長率。
7 南科大《Nature》突破性進展!實現分子催化劑高效電還原二氧化碳
降低大氣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開發利用CO2具有重大研究意義。利用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能驅動CO2還原是實現化學品和燃料可持續生產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一個學術競爭激烈的研究方向。
8 浙大最新Nature:讓光急轉彎,讓物體隱身!
光沿直線傳播,這是我們的常識,科學家卻有辦法讓光拐彎,發生許多有趣的現象,譬如隱身衣。浙江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合作構建出世界上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
9 3D打印再登《Nature》!突破多材料多噴頭技術瓶頸
通過在單個噴嘴噴出材料時的快速切換,實現了體素級的多材料功能結構的快速打印,極大的拓展了3D打印在復雜功能結構的制造能力。也就是說,用一個噴頭,快速切換打印材料,來實現多材料的精準打印。
10 復旦一天連發兩篇《Nature》正刊!高溫超導重要進展!
復旦大學張遠波課題組及合作者在二維銅基超導體領域的研究取得進展。團隊首次提供直接實驗證據,證明了二維極限下的單層銅基超導體具有和塊體銅基超導體相同的超導特性。
11 谷歌重磅《Nature》!200秒完成超級計算機一萬年計算量
谷歌表示,其54比特Sycamore處理器能夠在200秒內完成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花費10000年所需的隨機數計算量,這讓目前所有的非量子計算機相形見絀。
12《Nature》有機化學“圣杯”難題獲解!
實驗室數據顯示,原本需要幾步、十幾步,才能將一些初級石化產品轉化為藥物中間體,現在只需在室溫,甚至更低溫度下,一步就能實現,轉化效率高達90%以上。
13《Nature》木頭已經不再是那個木頭啦!
這種技術可以高效地獲得復雜、多尺度的微納圖案。通過多次壓印,該團隊利用一維光柵實現了木材表面的二維點陣結構。通過有限的模板類型多次壓印,可以在木材表面制備復雜的圖案和多尺度的復合結構。
14 突破 !浙大再發《Nature》或將改變無機材料!
這一方法創造了“無機離子聚合”這類新型的反應體系,跨越了無機化學與高分子化學的分界,預示著無機材料將以嶄新的結構與性能走進人類生活。
15 浙大又發《Nature》!一種全新的強韌化機制!
高熵合金內部的各元素分布存在明顯的濃度起伏。這是科學界首次在實驗上解析高熵合金中的元素分布規律。學界認為,調控濃度波將成為一種普適性的方法,幫助人們高效地尋找到更優秀的合金材料。
16 南大再發《Nature》!史壯志團隊另辟蹊徑新發現
該無金屬策略適用于其它芳雜環鄰位的碳氫鍵硼化,具有非常高的普適性。首次發現了三溴化硼的雙重角色:既作為反應原料又是催化劑。具有重要的合成化學價值和良好的工業應用前景。
17《Nature》意外發現!新的高通量有機合成方法
在尋找新的SuFEx反應砌塊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一種安全,高效合成罕見的硫(VI)氟類無機化合物FSO2N3的方法,他們同時發現該化合物對于一級胺類化合物有極高的重氮轉移反應活性和選擇性。
18《Nature》北大研制出新型“雙金屬烯”大幅提升電池性能!
研發了一類亞納米厚且高端卷曲的雙金屬鈀鉬納米片材料,突破了陰極反應的緩慢動力學對于相關電化學能源轉換/存儲器件的限制,顯著提升了鋅空電池和鋰空電池的性能。
19《Nature》重大里程碑:史上最大碳納米管芯片!
迄今為止用碳納米管制造的最大的芯片問世了!來自MIT的研究人員制造出一個完全由碳納米晶體管構成的16位微處理器,包含14000多個碳納米管晶體管。這是新型芯片制造的一個重大里程碑。
20《Nature》封面重磅:清華發布新型類腦芯片!
清華大學依托精密儀器系的類腦計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團隊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類腦計算芯片“天機芯”。該芯片是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芯片。
21 Nature:新型硅太陽能電池方案,效率有望升至35%!
美國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新型硅太陽能電池方案,通過改變鈍化層材料提高硅電池能量轉化效率的上限,可從目前的約29%提升到35%。
22《Nature》封面發表一項重磅研究!史上最輕飛行機器人
哈佛大學開發出史上最輕的自主飛行機器人!這個蜜蜂機器人僅259毫克,只需太陽能供電就能實現持續、不受束縛的飛行!
23 Nature:影響巨大,日本研究出無墨水顯色技術!
利用這一方法,團隊制作了約1平方毫米大小的高清浮世繪和名畫。據稱該技術還有望實現多種應用,如使紙幣具備難以模仿的特定顯色功能以防止偽造等。“該技術可謂是最先進的調色板。大概會給產業界造成巨大影響吧。”
24 《Nature》科學家可能找到了接近室溫的超導體材料!
高溫超導體的臨界溫度將再度突破嗎?科學家最近發現稱為“超氫化鑭”的化合物,于高壓環境中可以在零下23℃表現出超導特性,我們似乎越來越接近開發常溫超導材料的愿景。
25《Nature》二維材料大面積單晶的制備!
在國際上首次報道利用中心反演對稱性破缺的單晶銅襯底實現分米級二維單晶六方氮化硼的外延制備。該生長機制具有普適性,可推廣到其它二維材料大面積單晶的制備。
26《Nature》正刊:中科院開發出高溫塊狀金屬玻璃!
設計了一種由銥/鎳/鉭三種金屬和硼組合形成的金屬玻璃,該金屬玻璃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已經高達1162K。報道的方法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對發現其他組合玻璃金屬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7《Nature》鐵電領域再度取得重大突破!
該項工作首次在實空間揭示了電極化體系中的斯格明子晶格。揭示了極化體系中的電偶極子在一定條件下也具有類似特殊自旋凝聚結構的準粒子行為,無疑將為電極化拓撲結構及其性能關系研究打開新的篇章。
28 華麗逆襲!面臨畢業延期的南大博士,以一作發了Nature
以前的方法是比較低效的,所以說不適合大規模地尋找,我們基于之前發展的一個很高效的拓撲材料的搜索方案,然后對一個已經合成的晶體材料數據庫進行了大規模搜索,從而發現了數千種拓撲材料。
29 重磅《Nature》:金屬所新發現,為高效制冷提供新思路!
報道的這些有機材料所需驅動壓力小、成本低廉,具有明顯的應用價值。同時,將塑晶引入固態相變制冷材料研究領域,將極大地豐富固態相變制冷研究的材料體系,為發現和設計性能更加優異的材料提供了可能。
30 南大《Nature》首例催化[6+4]環加成反應的酶
研究人員巧妙設計實驗,通過體內敲除基因、體外酶催化反應、量子化學計算、分子動力學模擬以及蛋白晶體的研究等,表征了首例可催化[6+4]/[4+2]環加成反應的酶。
31《Nature》Wi-Fi信號可充電!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將Wi-Fi信號轉換為電能、無需電池即可為設備供電的機器。這是一個僅由通過的Wi-Fi波供能的小型二維設備。
32 登《Nature》正刊!中國科大攻克氫能源汽車應用關鍵難題
研制出一種新型催化劑,攻克了新能源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的關鍵難題:解除氫燃料電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機,延長電池壽命,拓寬電池使用溫度環境,在寒冬也能正常啟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