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一篇好的SCI,僅僅依靠好的數據或實驗結果就行了嗎?有經驗的老師同學肯定會立馬回答:NO!
那么,除了好的數據或實驗結果外,還有什么是重要的呢?答案毫無疑問就是論文寫作了。如果論文寫的不好,數據再好,都會被拒稿的。
不信你看以下兩個審稿意見(它們被稱作“史上最殘忍”的審稿意見):
1、“This paper is awfully written. There is no adequate objective and no reasonable conclusion. The literature is quoted at random and not in the context of argument. I have doubts about the methods and whether the effort of data gathering is sufficient to arrive at a useful conclusion.”
——這篇論文寫得太爛了。目的不明確,結論不合理。引文都是亂引的,跟正文的論證完全對不上號。我懷疑這樣的實驗方法,也懷疑他們收集的數據不足以得出有效結論。
2、“The biggest problem with this manuscript, which has nearly sucked the will to live out of me, is the terrible writing style.”
——這篇稿件的寫作風格太糟糕了,審得我都不想活了。
當然,并不是所有投稿人都會收到這樣的審稿回復。但這也并不意味著當一些審稿人看到作者寫得不好的稿子時,心里不是這么想的。
事實就是這樣,很多稿子被拒,都是因為寫作存在嚴重問題。
因此,為了避免因寫作問題而被拒稿,以及寫得不好而被無數次返修,我們奉勸大家要早早練好寫作基本功。
這里所謂的寫作問題,并不是指英語水平問題(其實英語問題可以通過找第三方機構來幫審校,比如科藤學術中心),而主要是指除基本語言能力之外的論文寫作要領、技巧等技術性問題。
比如說,SCI寫作中,一個顯著的問題是一定要學會使用西方人的結構表達方式。這本身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文化習慣的問題,然而就這樣的小問題,就足以決定你的論文能否被認可。
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全面把握SCI論文寫作中的種種技巧性問題,我們今天邀請了一個很牛的青年學者L博士,來給大家講講他的經驗。
L博士是美國名校的博士后,年紀輕輕,就已經發了20多篇文章,其中包括多篇頂刊。這樣的成績十分難得。
根據自己的經驗,L老師也認為良好的寫作對于發表高質量SCI非常關鍵。很多老師同學在寫作中,一些錯誤本來可以避免,但可能因為缺乏過來人指點而長期未得糾正,以致水平一直很難上去。
鑒于此,我們請L老師把自己的寶貴經驗做了一次總結梳理,以系列講座的形式呈現給大家。L老師的這個系列講座題目是《高質量SCI寫作要點詳解》,算得上是難得一見的經驗分享。
具體來說,L老師的這場系列講座的內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130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