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是什么?」
在無數為論文奮戰的深夜,一群年輕人的腦海里總會閃現這樣一句話。
自2019年翟天臨被曝出博士論文涉嫌抄襲的學術不端問題后,各大高校論文重復率要求大幅提高,論文規范進入了堪稱嚴苛的時期。
而翟天臨事件之后,畢業論文難度提高無數個臺階,另廣大臨近畢業期的學子哀嚎不已,因此每到這個時候,翟天臨的社交平臺就會成為準畢業生們宣泄的靶子與窗口。即使3年過去了,他的微博還是會被寫論文的研究生們噴個底朝天......
隨便點開一條微博,能看到的高熱度評論
2022年7月3日,當網友再在翟天臨微博評論里提論文事件時,翟天臨連續回懟多名網友。
據社交媒體消息,翟天臨回應:“論文要求應該嚴,以前也沒有不嚴。”“寫不過不符合規則是你能力不行,我又沒讓你不通過。”
另外,面對“不知知網”一事的質疑,翟天臨回懟:“寫論文不一定非得用知網,也不一定沒用知網就不是論文。”在這條評論中,翟天臨還宣稱,自己的論文“沒有問題”。
對于以上言論,有網友稱“寫論文不一定需要知網”是合理的,并現身說法稱畢業“不寫論文,只參加答辯”的情況是真實存在的;也有人表示可以不用知網,但是不能不知道知網。“寫論文確實不一定用知網,但是不知道知網我真不信你用別的。”
雖然解釋的都有條有理,不少畢業生卻表示:看完之后更難受了.....
三年過去了,同學,你的論文改得怎么樣了?
連鎖反應 史上最嚴苛的論文審核開始了
翟天臨,1987年2月出生于山東青島,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2006級本科表演班,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
2019年,翟天臨在微博上曬出自己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正式成為光華管理學院的博士后,這是他從北京電影學院拿到研究生學歷后,又一次穩穩立住的“學霸”人設。而在2月8日的一次直播中,他被網友問到能否在知網上查到他的畢業論文,卻回復:“知網是什么”,引發學術界與輿論的觸動。
翟天臨隨后被網友查出其2700字的文章重復率高達40.4%,坐實“學術不端”稱號。社交平臺上的不斷發酵,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教育部加大了對學術造假事件的打擊力度。
也就是從這一年起,近三年的畢業季,不少高校在查重率上做出了調整。具體數字因學校、專業而異,不過最嚴苛的要求甚至是5%以內。
就這樣,一場“不知知網”風波,波及到了全國所有應屆畢業的學生身上,他們的畢業論文難度陡然上升了無數個臺階,學校的審核標準堪稱有史以來最難,不少學子叫苦不迭。
先是2019年初,隨著翟天臨事件引起的軒然大波,“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被列入教育部當年的重點工作,并投入800萬的教育經費,抽查應屆畢業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其中博士的抽檢率約為10%,碩士約為5%。
而相應的,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也更加嚴格了。過去只有少數院系抽檢盲審,現在大多數院系要求畢業論文在答辯前,必須經過“盲審”關。盲審專家也從三個,變成了五個,但凡有一個給出“不通過”的意見,論文就要被打回重寫,且修改率需達到50%以上,才能重新送給該專家再次審核。
圖片來源:網絡
相對應的,各高校在論文查重方面也更加嚴格,查重甚至包括了中英文摘要和參考文獻部分。復旦大學旅游管理學院的小柳表示,查重率要求從往年的20%降低為10%。介于10%-20%的,需要院系組織專家鑒定,認為不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嫌疑下,修改論文后才可以進入論文送審的程序。
不僅是應屆生,已經畢業的碩士博士也不意味著進入“保險箱”。
2020年以來,多地區更是要求開始以省教育廳為組織單位,開展了對已授予碩士學位論文的重新抽檢。
查出來有問題,一方面,學校會被約談,另一方面,指導導師當年立即停招。
種種強化審查下,史上最嚴苛的論文審核確確實實拉開了序幕,也因此,在翟天臨事件之后畢業的學生,會戲謔的稱現在為“天臨x年”。而深夜被查重折磨的畢業生,也總會選擇去翟天臨的微博下破防。
精英糊弄學從未遠去
其實查重率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避免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現象出現。降低查重率嚴格要求打眼一看也沒什么問題。
可他們忽略了學科之間存在差異性。像是文科碩博、理論的創新也得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可當你引用的文獻原文也被標紅,讓很多學生寫起論文來著實無從下手。
再加上,查重嚴苛的背后,是高校希望學生們寫文能夠有獨到的創新,可創新點,卻不是隨手就能抓到的東西。
實際上,很多研究生到了最后一年,論文也不知道該做什么題目,我們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得大多數學生只會被動接受知識,以至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嚴重缺失。
你的選題創新點在哪?你的理論創新點在哪?你的研究創新點在哪?—— 當代研究生,聽見 「創 新 點」 三個字就崩潰了。來源:微博截圖
曾有博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有本科畢業于211高校的學生讀研之后,很迷惑地對我說,“老師你讓我從知網上下的三十篇論文我看了,但我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么,更不知道怎么提出自己的觀點。”
“不會從文獻中總結歸納提煉觀點,不會提出和解決問題,沒有問題意識,寫作能力嚴重不足,無論是形式規范還是內容規范,都有諸多短板,怎么可能做出優秀畢業論文呢?””
查重率升高的背后,不僅僅是查重數字的降低,更是對研究生技能水平要求的跨越式上升。再加上現在查重渠道的查重方法過于僵化,一行7字同就會被標出,就算是靠扎實操作獲得一手實驗數據和材料的理工科學生,也難免在表述中用到超過7個字的物質名稱和專有名詞,種種枷鎖下,現在的學生寫篇畢業論文,真的是太難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在這樣的嚴苛條件下,為了規避查重,一些糊弄精英學也悄然誕生。
前段時間,南昌大學一篇碩士論文因為75行文字有20行出錯,讀起來語序不通而被網友在網上曝出。
5.1.2 “這個完整的直播平臺具有一定的原創性、靈活的格式和豐富多樣的內容”平臺具有靈活的格式?讓人讀的云里霧里。
隨后,南昌大學第一時間對該碩士學位論文進行了核查并于網上發布了核查報告。
南昌大學在核查說明中提到。論文作者熊某在論文定稿后,因擔心論文重復率過高,私自使用翻譯軟件對該論文部分內容進行降重后未經復核直接提交,論文指導老師曹某沒有認真復審,從而導致問題論文出現。
并表示這篇論文會被打回重審,后續將根據核查和評審情況,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嚴肅處理。而該學生的導師也由于對學生疏于管理,自2022年起,停止該導師研究生招生資格。
為了降重采用軟件翻譯的形式?不少網友表示: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但對于寫過論文的碩博生來說,這種用翻譯軟件降重的方法,只是“基本操作”中的一種。
在保證文章意思不變的前提下,想要降重,就只能從文內詞語排列、使用處下手。
因此,將論文先翻譯成俄語,再翻譯成日語,再翻譯成英文,再翻回來的方法,已經成了大家“心口不宣”的秘密。
查重本身是沒錯,但是查重的技術之粗糙、標準之隨意,“查重”后論文合不合格,完全交由機器來判斷,誤殺錯殺,在所難免。如上種種“查重”亂象難免讓畢業生怨聲載道。而翟天臨,只是這種亂象下的一個出氣包罷了。
網友對當代查重的戲謔說法
僵化的查重漏洞需要被注意
自2019年到現今,已經有三年的時間。每年的畢業季,都會有無數被論文所困擾的人在社交平臺上宣泄,或是直接到翟天臨本人的微博下留言。
畢業生覺得,自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之后,因為他,每年自己要多花幾百甚至上千的查重費不說,還要熬夜改論文。甚至微博專門成立了超話#翟天臨 睡了嗎#。
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他們總會親切關心翟天臨的睡眠狀況。
這個話題的火爆程度,我給大家截幾張圖看看。
有質問翟天臨的:翟天臨,你睡了嗎?你睡得著嗎?你睡得好嗎?你知道查重多貴嗎?你知道降重多難嗎?……
也有埋怨的:明天早上八點答辯,剛查完重,已經可以不用戰斗了,去改格式了。翟天臨,我討厭你。結尾部分,不忘問候一下,翟天臨睡了嗎?
一直到2021年5月23日晚間,有網友在翟天臨的社交平臺下留言,“翟天臨,我論文查重又沒過,你睡了嗎?”
翟天臨連續回復多位網友,鼓勵大家加油寫論文:“如果罵我能讓你寫好論文,我可以接受”、“我覺得我也承受了好多”、“關于知網這件事,改天好好聊聊,我也有委屈”。
2021年5月24日,翟天臨直接發了條微博,首次回應了畢業季被罵事件...
他表示:“我知道寫論文的過程挺難的,如果罵我能幫助大家緩解論文季的壓力,那我覺得被罵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希望大家文明宣泄,宣泄完了加把勁兒,加油!保過(保佑過)。”
這回,除了聲討翟天臨的聲音外,另外一種觀點也開始在評論區被反復提及。
不少人質疑,因為降重而拿翟天臨出氣的,是否本人的論文就是我們常說的“水”出來的。不然自己寫的又何懼降重呢?
不可否認的是,相當一部分人,確實在畢業的時候通過大篇幅復制、粘貼等方法來完成自己的論文,各平臺上常見的神攻略如 「一周寫完碩士論文」「如何用 4 天通過盲審」 獲得大量關注,傳遞 「兼顧實習和求職、極速完成畢論」 的觀念竟也形成了小氣候……
但正如上文所述,查重率的降低,在擊殺這些“水文”的同時,也確實擊殺掉了很多正常的論文。
說到底,我們僵化的查重制度急需一個改變,查重本沒錯,可矯枉過正,那反倒會失了本意。
在當下,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實打實的寫好自己的論文,人生海海,愿我們在讀研的海域里成功各自登陸吧。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