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熱點
01 985 教授質疑南科大博士補貼 13 萬/年太高,直言:在我的課題組,不要想多拿錢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后簡稱華科)某教授針對南科大補貼一事,洋洋灑灑撰千字雄文,中心思想就一句:「南科大博士生補貼不應這么高」。
他認為南科大給那么多補貼,既不是什么政策問題,也不能算是治學問題,而是一個關乎格局的問題:
「個人認為,吸引學生,更重要的還是科研本身,如果再要算,我覺得情懷都要高于助學金?!?/span>
網友反駁:讀博本來就是一種算工齡的工作,那么工資待遇市場化又有何不可呢?如果連一點學生補貼都發不出來,不就變相說明整個課題組運作得很失敗嗎?
02 阿爾茨海默病“淀粉樣蛋白假說”關鍵論文受質疑,引用高達 2300 多次
7 月 21 日,《科學》雜志發表一篇調查報告,表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神經學家 Sylvain Lesné 涉嫌學術不端,其發表的 20 多篇論文中可能存在篡改圖像等問題,包括其作為第一作者于 2006 年《自然》雜志上發表的、為“淀粉樣蛋白假說”提供關鍵支持的一篇論文。
目前該論文的引用率已高達 2300 多次。
起因是神經學家兼醫生 Matthew Schrag 發現了數十篇和“淀粉樣蛋白”相關的論文存在篡改或重復使用的圖像以及可疑數據,并把所有調查檔案都寄給了 NIH。
隨后,《科學》雜志邀請了神經學家 George Perry 和博士 John Forsayeth 等審閱了 Schrag 的調查檔案。他們同意 Schrag 的總體結論,對數百張圖像提出了質疑,其中包括 Lesné 以往發表論文中的 70 多張。
這次造假事件最直接的影響是浪費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資金,影響了該領域科學家的探索方向,而最壞的影響可能是,誤導了全世界的阿爾茨海默病研究長達 16 年。
03 一高校教師核酸陽性!985大學一校區實施臨時封控
7月19日上午,據電子科技大學微信公眾號消息,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7月19日-21日實施臨時封控,具體通告如下:
關于沙河校區實施臨時封控的通告中顯示,7月18日下午,接成都市疾控中心通知,我校一名教師在其校外居住社區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該教師在7月15日沙河校區全員核酸檢測及之前的檢測中結果均為陰性,7月16日至今未進校。為嚴防疫情傳播,維護校園安全和師生健康,根據成都市疾控中心工作要求,學校自7月19日-21日對沙河校區實行臨時封控管理。
高校動態
01 “國字號”211,成立新學院!
為進一步加強“三院一中心”黨的領導,進一步整合資源,統籌“三院一中心”的協同發展,中央財經大學決定成立創新發展學院。
02 校史首位!韓再芬受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韓再芬受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為該校首位“駐校藝術家”。
7月15日上午,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駐校藝術家”聘任儀式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校區本科生院會議室舉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本科生院黨工委書記、副院長周叢照,本科生院副院長、辦公室主任、教務處處長曾長淦,本科生院辦公室副主任王童出席聘任儀式,聘任儀式由曾長淦主持。
03 動真格!大批高校異地研究院,更名、撤銷!
日前,中北大學德州研究生分院發布通知:
中北大學和德州市委市政府討論,同意將中北大學德州研究生分院更名為中北大學德州產業技術研究院。
早在今年3月,東南大學發布通知:東南大學無錫分校已正式更名為東南大學無錫校區。
西安交通大學在校長辦公會議上通過提議: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院(蘇州)更名為西安交通大學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蘇州)。
哈爾濱工業大學在《中共哈爾濱工業大學委員會關于十九屆中央第七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披露,學校已撤銷異地研究院4個。
西南交通大學也于今年3月在犀浦校區召開第十四屆第191次常委會(擴大)會議,研究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和撤銷異地研究生院機構等事宜,擬撤銷深圳、青島、唐山三地的異地研究生院。
學術輿論
01 美著名癌癥實驗室被認定抄襲和數據造假,PI 已被剝奪講席教授頭銜
據《自然》新聞獨家報道,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調查人員認定,美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癌癥學者卡洛·克羅齊(Carlo Croce)的實驗室中存在抄襲和數據造假現象。
報道稱大學尚未公布該調查的結果,但校方根據公共記錄的要求向《自然》新聞做了披露。
克羅齊因研究 c-myc 、mLL1 等基因癌癥中的作用而聞名,但過去十年中他領導的實驗室一直面臨著剽竊和偽造圖像的指控。
五年前,俄亥俄州立大學開始正式調查克羅齊實驗室的論文,發現在其實驗室工作過的學者 Michela Garofalo 和 Flavia Pichiorri 撰寫的論文存在多次數據偽造和抄襲,而 2021 年結束的調查表明克羅齊本人沒有不當行為。
調查人員批評了克羅齊管理實驗室的方式,并要求其撤回或更正十余篇存在抄襲文本或偽造圖像等問題的論文。
目前有 11 篇與人合著的論文被撤稿,還有 21 篇請求更正。
02 批量撤稿199篇,曾創下國人撤稿數量最高記錄的這本“爭議刊”又卷土重來了?
中科院《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醫學領域排行榜中,首當其沖的就是意大利SCI雜志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簡稱ERMPS。
ERMPS近幾年的影響因子變化也是穩步增長,目前最新影響因子為3.784,發文量在2018年突破1000大關,國人投稿數占比在2020年高達76%。
2020年底,期刊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在其24卷批量撤稿了199篇中國學者的論文。
最近在知名評議網站Pubpeer又新揭露出一批問題論文,數量多達兩百余篇,其中絕大多數論文正是出自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期刊。
但論文問題并非完全都是學術不端,多數學者提出的質疑還有待作者回應。
國際視野
01 67% 職業早期的物理學者希望發表開放獲取文章,但面臨資金障礙
近日,美國物理聯合會(AIP)出版公司、美國物理學會(APS)、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IOPP)等機構聯合開展了一項針對物理學研究者對發表開放獲取(Open Access,OA)文章態度的調查研究。全球 3000 多名物理學者參與了此次調查。
調研結果顯示,67% 處于科研職業早期的研究者認同 OA 的理念和原則,充分肯定了 OA 發表的重要性,認為這種發表形式可以讓更廣泛的讀者群受益。
然而,其中有 70% 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支付昂貴的發表費用,進而無法發表 OA 文章。
對此,光學出版集團的首席出版官 Elizabeth Nolan 認為,所有作者都應該有平等的機會發布其作品。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可持續發展機制和制定一個被廣泛支持認同的支持高質量 OA 出版的協議是克服目前推廣 OA 所遇困境的重要措施。
02 英國為其對標 DARPA 的尖端研究機構找到新負責人
根據 Science|Business 消息,英國高級研究與發明局(Advanced Research and Invention Agency,ARIA)將迎來新負責人,美國能源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E)前項目總監、非營利組織 Activate.org 創始人兼 CEO Ilan Gur 將出任 ARIA 的首席執行官。
ARIA 是英國新設立的“高風險、高回報”的研究和創新機構,號稱對標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未來 3-4 年將獲得 8 億英鎊預算。
DARPA 前副局長 Peter Highnam 曾在 2 月被任命為該機構的首任 CEO,但他于次月在上任前辭去了該職位。(Science|Business)
科研政策
01 會評專家1371人!基金委已公布的2022年各學部評審專家名單匯總
近日,自然科學基金委各學部陸續公布2022年度項目評審專家名單。
截至目前,已有五個學部公布了部分項目的評審組專家名單,共1371人。
02 杰青資助率7.65%,優青資助率9.59%!基金委2021年度報告發布
近日,基金委網站發布2021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各類項目3731607.66萬元,總數量48788項,其中資助直接費用3129254.31萬元,核定1180個依托單位間接費用602353.35萬元。其中2021年度共有4105名青年學者申請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314人獲得資助,資助經費為123320萬元。2021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接受申請6723項,批準資助645項,資助經費為129000萬元。
完整版可見:https://mp.weixin.qq.com/s/T1FCC5Ii-XX2aWsBTY8nbQ
科研進展
01 Science子刊 | 為進一步臨床應用奠定基礎!
2022年7月20日,復旦大學舒易來,李華偉及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共同通訊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在線發表題為“Rescue of autosomal dominant hearing loss by in vivo delivery of mini dCas13X-derived RNA base editor”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結果支持將RNA 編輯治療策略用于半顯性疾病和潛在的隱性疾病。
02 2篇Cancer Discovery (IF=38)| 突破!復旦大學高強/樊嘉等團隊揭示了肝內膽管癌中不同的腫瘤-免疫相互作用
7月19日,復旦大學高強,樊嘉及華大基因吳奎共同通訊在Cancer Discovery (IF=38)在線發表題為“Geospatial immune heterogeneity reflects the diverse tumor-immune interactions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對來自 45 名 iCCA 患者的 207 個腫瘤區域進行了 WES、RNA-seq、TCR-seq 和多重免疫熒光檢測。超過一半的 iCCA 表現出免疫浸潤的腫瘤內異質性,并且 iCCA 被分為具有不同免疫基因組特征的稀疏、異質和高度浸潤的亞組。
該研究工作塑造了動態的腫瘤-免疫相互作用,并開發了一個強大的分類系統,將 iCCA 患者分為具有不同預后的高免疫逃避組和低免疫逃避組。
03 具有極高性能的半導體材料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休斯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等機構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實驗,發現高純度的立方砷化硼(cubic boron arsenide)材料能克服這兩個限制。
這種材料具有高電子-空穴遷移率,達到了 1600 平方厘米每伏特每秒,并具有出色的導熱性(1200 瓦每米每開爾文)。研究顯示,這種材料或是一種極具潛力的半導體材料。相關論文已于當地時間 7 月 21 日發表于《科學》(Science)。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