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遼寧材料實驗室、遼寧遼河實驗室、遼寧濱海實驗室和遼寧黃海實驗室4個實驗室組成的遼寧實驗室,正式掛牌運行。
幾天之前,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 推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支持高校牽頭或參與國家實驗室和區域實驗室建設”。
這條通往我國科技領域最頂峰的全新賽道,漸漸站滿為數眾多的參賽者。
從成立數年、如今已頗具規模的鵬城實驗室、之江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到龍子湖新能源、中原食品2家河南省實驗室即將掛牌……國家實驗室的“預備役”,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
伴隨它們的崛起,各大高校參與省實驗室建設的熱潮,也正浪花翻涌。
新的浪潮
2017年,在全國科技大會上,科技部曾明確表示,“將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在重大創新領域啟動組建國家實驗室”。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啟動一批科技創新重大項目,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的戰略部署。
今年1月1日,新修訂通過的《科學技術進步法》正式實施。在這部象征著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最新頂層設計的法典中,國家實驗室首次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提到,且居于第一位。
號角吹響,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湖北、安徽等地紛紛響應,為布局“國家實驗室預備役”躍躍欲試。
此前沒有國家實驗室配置的廣東省,分別在2017、2018、2019年先后分三批啟動了10家省實驗室的建設,規模和數量領跑其他省市。2020年7月首批4家浙江省實驗室獲授牌以來,浙江省實驗室也已漸漸擴容至10家。
2021年2月,首批7個湖北實驗室集中揭牌,如今的10家湖北省實驗室中,漢江實驗室早已晉級“國家實驗室”。
而從去年2月至今,河南省密集揭牌了嵩山、黃河、神農種業等6家省實驗室,龍子湖新能源、中原食品實驗室即將掛牌。遼寧、青海、江西、云南、河北等地,也陸續加入省實驗室的布局大軍。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9月,全國各地已有超百家“省實驗室”正式揭牌或啟動籌建,其中有超過50%依托高校籌建。
毫無疑問的是,省實驗室的建設,已經在我國的科技創新版圖上掀起了一股巨浪。而各大高校,正逐漸在其中發揮“頂梁柱”般的重要力量。
兵家必爭
處于浪潮之中的各類「省實驗室」,作為“后備軍”,它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國家實驗室。
國家實驗室,當前中國實驗室體系中等級最高、數量最少、投資最大的實驗室,早已成為戰略資源高度集中的“兵家必爭之地”。
而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在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這一重要歷史角色注定將由“國家實驗室”來扮演。
從摸索與革新中一路走來,我國布局和建設國家實驗室的決心愈加堅定。
2018年5月22日,科技部提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布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先行組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啟動重大領域國家實驗室的論證組建工作”。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強調:“要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推動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大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創新基地的統籌布局和優化”。
2019年1月,科技部強調,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形成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和龍頭”。
2021年3月,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發布。其中,第四章“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第一節強調,將聚焦量子信息、光子與微納電子、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能源系統等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實驗室體系。
隨著遼寧等地紛紛對標國家實驗室,相繼落子布局,國家實驗室有限的席位競爭,越發激烈。接下來,新一輪國家實驗室建設成效如何,下一批國家實驗室又將花落誰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