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寫國自然基金本子的高峰期,現在,越來越多的科研單位都把國自然基金作為職稱評選的必要條件。
也有不少科研人吐槽,近幾年,國自然基金越來越難中了!
而且更卷的是,高校青年教師申評職稱也越來越難,即使中了基金,也有評不上職稱的現象存在。
卷!國自然基金“降維打擊”
國自然基金的第一波卷還要屬來自申請人的“降維打擊”。
去年就有科研人在小紅書上吐槽,現在連院士都來搶面上項目了。
根據小紅書上的截圖,在小木蟲論壇,有人發帖稱在面上項目那見到了院士的名字。
圖源:小木蟲
這更是引來一眾網友共鳴。
表示這早不是稀罕事了,院士或者高校校長申請面上,這幾年一直都有。
也有不少青椒在底下哭訴,怪不得現在申請面上越來越難。大佬也下場搶年輕人資源,太卷了....
畢竟本來院士申請項目都應該是重點研發的、科研經費多的大項目。但現在壓力已經傳導到需要和普通科研人擠占小項目了。
近幾年,不少方面都透露出了青年教師在高校生存壓力逐漸變大的事實。根據學術橋做的2022年國自然分項資助情況統計。國自然平均資助率僅 16.73% 左右,也就是說在申請中有 20 多萬個項目是注定陪跑。
來源:學術橋
就連生命科學部的會評專家,施煥中教授也在2022年評審結束后發文感慨“太卷了”:
“參加今年的國自然評審,沒啥特別的感覺。如今申報國自然,也是內卷得厲害, 眾多的大咖也來搶食金額并不多的面上項目。
幾乎所有的申請書寫得都非常漂亮,不看申請人的工作基礎和研究背景,已經不容易判斷出申請項目水平的高低。部分得益于專業人士的鼎力相助,一些申請書中的“工作基礎”部分整理得分外精美。紅紅綠綠的流式圖、熱圖、單細胞測序圖等,能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也有科研人員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申請國自然焦慮過程....
都上會了,可能是AAB,結果還是被刷了...
圖源:小紅書
也正是因為申請的難度,國自然對青年科研人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我國目前的學術環境下,很多單位比如高校、三級醫院,有基金才能晉升,有基金才能做研究生導師、教授。
國自然基金對于上升期的科研人來說,中了才意味著職稱編制指日可待。
在一些社交平臺上,甚至還有落榜者表示,不光是職場失意,沒中基金情場也差點沒了。
來源:知乎
甚至還有高校的附屬幼兒園,在幼兒園放榜時,張貼出了幼兒園小朋友的父母獲得國自然資助的情況。
來源:新浪微博
隱約透露出一種想通過榜單暗自炫耀和相互競爭的感覺。當然最后也是被罵慘了,幼兒園緊急刪除了這些。
但顯然,隨著高校教職“僧多粥少”的情況愈演愈烈,現在即使中了基金,在升教職的時候也得“排隊”。
青年教師職稱晉升難
總得來說,對青年教師來講,職稱評比難點主要在:
1、名額太少,只能靠等
據冠霖書院報道:淄博的一位中學教師說,學校擁有700多名教師,每年僅有一個高級職稱名額,而中級職稱名額則為2到3個,導致高級名額有300多人爭奪,中級名額也有100多人競爭。
在好一點的高校里也是,教授職位通常有限,而申請人眾多,導致競爭非常激烈。即便一些老師滿足了評職條件,等待一個名額也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
2、重科研輕教學,一線教師評職稱難
職稱晉升通常要求候選人在其領域內做出重要的學術貢獻,如發表高水平的研究論文、獲得科研項目資助、參與國際合作等。這需要持續的努力和創新。
但最大的挑戰在于,有更多資歷和頭銜的老師更容易獲得高級別課題,擁有更多機會,而一線青年教師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會。
盡管有的教師在培養學生方面表現出色,比如獲得過學生好口碑,或者指導學生獲獎、發表論文等。
但在評選職稱時,教學的占比往往非常低。也就是說,青年教師往往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
博士找教職的建議
那么,作為博士,如果非要入職高校,該怎么在三四流高校和好高校之間做個抉擇呢?
1. 如果真想做科研,卷死也要進好的平臺!好的平臺雖然暫時待遇較低,但項目申請、科研開展和平臺低的高校天差之別,對于后期發展很有幫助。記住:真正餓死的211/985教授會幾乎沒有!
2. 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出國做1年訪學或1-2年博后,多發高檔次文章。破四唯不代表不需要文章,高檔次文章是證明學術水平最好的量化支撐材料。
3. 千萬不要有地方高校不用做科研的錯誤想法!單位不養閑人,既然是個博士,高校的科研就不能少!記住:只要進高校,科研都不能放棄,但是平臺越低,難度越大!
4. 不要被某些地方院校的高額獎勵所誘惑。比如發表一篇中科院一區5-6萬元,獲得國家級科研獎項100-200萬獎勵。在這類院校發表高質量文章很難,獲得國家級科研獎勵也不現實,平臺夠不著的東西毫無意義!在211/985等平臺,即使1篇一區只獎勵1-2萬也值得,因為稍微努力點就能拿到的東西,更貼合實際!
5. 最后,打鐵還需自身硬。好地方待一待,核心發起來、本子寫起來,出點成果,不行再回來,有些地方永遠不缺人,但有些地方是一直缺人的。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