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是密度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等減重需求迫切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鎂具有密排六方晶體結構,獨立的滑移系少,其室溫強度和塑性均較低。前期研究表明[Zheng et al. Acta Mater. 198 (2020) 35],通過晶粒細化可實現純鎂室溫強度和塑性的協同提高,不過當晶粒尺寸細化到超細晶范疇(d <1μm)時,其強度顯著降低但是塑性大幅提高至60%以上,展現出獨特的力學行為。
為了進一步澄清超細晶純鎂的塑性變形行為,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日本原子能研究機構、京都大學和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原位中子衍射和電子顯微分析技術,系統研究了塊體超細晶純鎂在室溫和液氮溫度下的準靜態拉伸變形行為。相關論文以“Rediscovery of Hall-Petch strengthening in bulk ultrafine grained pure Mg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 A combined in-situ neutron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y”為題發表在金屬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cta Materialia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鄭瑞曉副教授是論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日本原子能研究機構的龔武博士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9645422006231
研究結果表明,超細晶樣品在室溫變形過程中幾乎沒有位錯的累積,即使拉伸變形60%后依然能觀察到再結晶程度很高的等軸超細晶組織。與之相反,超細晶樣品在液氮溫度下展現出極高的屈服強度(309MPa)和抗拉強度(380MPa)。室溫下的軟化現象消失,超細晶樣品的屈服強度在液氮溫度下重新回歸Hall-Petch線性關系。進一步的中子衍射譜解析和微觀組織分析表明,液氮溫度下導致材料軟化的晶界滑移機制被抑制,孿晶和大量非基面滑移系被激活,賦予材料較高的屈服強度和加工硬化能力。不過值得指出的是,超細晶純鎂在液氮溫度下的塑性較低(斷裂伸長率僅5%)。未來,通過合理的合金化設計有望改善晶界強度及其宏觀塑性,為鎂合金在低溫環境服役提供理論依據。
圖1低溫原位中子衍射實驗裝置圖及工作原理示意圖(@J-PARC)
圖2. 采用劇烈塑性變形技術制備的不同晶粒尺寸純鎂的微觀組織和織構圖。該樣品為直徑30mm,厚度約1mm的片狀樣品,滿足可靠的力學性能測試要求。
圖3. 不同晶粒尺寸純鎂的室溫及低溫拉伸應力-應變曲線,以及屈服強度和延伸率隨晶粒尺寸的變化關系。
圖4. 超細晶(d=0.6μm)和細晶(d=2.5μm)純鎂樣品的中子衍射峰半高寬(FWHM)隨應變量的變化規律圖。室溫條件下,超細晶純鎂的衍射峰半高寬幾乎不發生變化,而液氮溫度下發生快速的寬化,表明位錯等晶體缺陷的快速累積。
圖5. 超細晶純鎂樣品在液氮溫度下拉伸變形過程中的位錯密度變化。除了常規的<a>位錯,大量柏氏矢量為<c>和<c+a>的位錯被激活。
圖6. 晶界滑移和基面滑移的臨界激活應力隨晶粒尺寸和加載溫度的變化趨勢。室溫條件下,超細晶樣品更易發生晶界滑移,然而低溫條件下晶界滑移所需的應力大幅提高,位錯滑移重新成為超細晶樣品的主導塑性變形機制。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