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董杰教授課題組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鋼鐵所Dierk Raabe教授團隊合作在鎂合金孿生與第二相交互作用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On theinteraction of precipitates and tensile twins in magnesium alloys”為題,發表在國際金屬材料領域頂級學術期刊《Acta Materialia》上,博士生劉傳來為第一作者,董帥博士和PratheekShanthraj 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鏈接為: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964541930494X
密排六方晶體結構鎂合金包含基面、柱面、錐面滑移和拉伸、壓縮、二次孿生和去孿等多種變形模式,這些變形模式與晶界、第二相等之間的交互作用復雜,因此,在介觀尺度上研究清楚這些交互作用機制對于提升和調控鎂合金的強韌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利用自行開發的鎂合金多晶體塑性-相場耦合全場模型,系統地可視化地仿真研究了鎂合金中拉伸孿晶與第二相之間的交互作用機制,定量預測了非剪切第二相的取向、尺寸、體積分數以及形貌 (縱橫比) 等對孿晶長大臨界剪切應力的影響規律。在介觀尺度上建立了變形模式、微觀組織和宏觀性能之間的關聯。
發現孿晶與第二相的交互作用會引起局部位錯滑移塑性行為,同時激發基面、柱面以及錐面位錯,但基面滑移塑性區遠大于非基面塑性區。孿晶與第二相的交互作用引起的不均勻應力場以及基體內大量激活的位錯會增加后續孿生長大的臨界剪切應力。高體積分數、小尺寸、高縱橫比、非剪切片狀等第二相對阻礙孿晶的長大最為有效,并可有效降低拉伸孿晶和非基面位錯之間臨界剪切應力的比值,從而可提高鎂合金的強度并改善塑性的各向異性。
"
圖 (a) 鎂合金拉伸孿晶與第二相交互作用過程中孿晶形貌、基面、柱面和錐面位錯以及孿晶面上剪切應力的分布規律;(b) 含不同尺寸球形第二相的單晶體的應力-應變仿真曲線;(c) 第二相尺寸對孿晶長大臨界剪切應力、孿晶內部基面、柱面以及錐面位錯密度以及背應力的影響規律
近年來,在丁文江院士的指導和支持下,董杰教授團隊在鎂合金的塑性變形機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已在頂級材料類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lasticity和ActaMaterialia上發表了多篇論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