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CO2兩相流蒸汽管道撕裂泄漏失效的典型案例
01 現象
某化工裝置的一條DN250冷凝水管道泄漏。該泄漏發生在管道的垂直部分,距離最近的焊縫約120毫米,位于上游。隨后管道爆裂,導致沿軸線的780mm x 550mm區域破裂,并被扔到距原始位置10多米的地方。泄漏位置及撕裂的管道材料見下面的照片。

圖片圖1:泄漏的位置與形貌
02 工作條件與檢驗
泄漏的管道材料是CS A106-Gr B Schedule 30,標稱厚度為7.80mm。該管道在208℃@17.5 barg下運行。泄漏的管道內流體主要包含冷凝液和少量的乙二醇以及一些醛,冷凝液還包含CO2、有機酸。
檢驗確定材料為普通碳鋼。在管道破裂之前,超聲波測厚儀顯示泄漏點周圍的最小厚度為2 mm。目視檢查未發現管道以及焊接接頭存在任何材料缺陷。硬度檢測表明材料強度符合標準范圍。超聲測厚表明,管道線軸垂直部分變薄厚度不均勻。在肘部之后,在整個流動方向的壁上發現了更多的變薄現象。
03 綜合分析
根據材料檢驗和硬度測試,對比設計文件確定管道材料符合A-106 gr B CS管道的規范。目測也未發現材料或焊接缺陷。因此,故障的根本原因排除由于材料或制造質量。泄漏點距離最近的焊接接頭較遠,并且焊接熱影響區(HAZ)不太可能是導致管道泄漏的因素。
泄漏管的流體主要包含冷凝液,少量的乙二醇和醛。冷凝液還包含CO2和有機酸。工藝系統技術評估認為該管道屬于易受濕式CO2和有機酸腐蝕,典型腐蝕速率為0.13-0.38 mm / y,嚴重時腐蝕速率可達1.8 mm / y。
根據現場檢查結果,管道腐蝕減薄顯然與水相的存在有關。水平管段中顯示出蒸汽和冷凝液之間明顯的汽液相分離線。管道表面有小馬蹄形的凹坑。現場檢查發現斷裂的碎片在一側嚴重變薄,而在另一側的厚度則相對完好。在肘部之后,在整個流動方向的壁上發現了變薄現象。冷凝液對金屬表面的影響增加腐蝕速率,從而消除鐵垢,并使金屬快速腐蝕。變薄的形態清楚地表明了腐蝕(形成腐蝕垢并隨后通過腐蝕去除的循環)以及局部的點蝕和切槽。

04 結論
管道變薄的主要原因是腐蝕,并且蒸汽推動的冷凝水(兩相流)對管道的沖擊致使管道壁面局部沖蝕減薄;在管子內部形成的保護性腐蝕水垢會通過撞擊不斷去除,從而導致變薄加速。腐蝕與沖蝕的聯合作用致使管道局部的腐蝕速率超過管道的設計預期,造成了非預期的管道壁厚減薄至不能承受強度載荷,管道材料撕裂,泄漏失效。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130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