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李永坤:難忘那些籌建高溫腐蝕研究組的歲月
    2016-07-26 15:35:58 作者:王妮 來源:《腐蝕防護之友》 分享至:

     

    aa

     

        2016 年的春天,李永坤老師來到了北京科技大學,距離離開北京科技大學的時間已經是 40 年。40 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是一瞬,但是腐蝕與防護專業經過 40 年的風蕩雨滌,從一個金屬腐蝕與防腐教研組成長為一個學院,擁有了獨立的辦公大樓——腐蝕樓,李老師當年參與籌建的高溫腐蝕教研組如今也是一枝競秀,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通過老中青幾代北京科技大學腐蝕人的努力后,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和成就。在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秘書長、北京科技大學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李曉剛教授的陪伴下,李老師參觀了實驗室,看著一臺臺高端的實驗儀器,特別是在一樓大廳張文奇院長雕像前合影留念時,李老師感慨萬千:這是當年籌建高溫腐蝕教研組時無法想象的。時光靜好,往事非如煙,當年籌建高溫腐蝕教研組的一幕幕又浮現在李老師的眼前。本刊記者的采訪也由此開始——

     

        神圣的使命 難忘的經歷

     

        北京科技大學高溫腐蝕的研究發展是在上個世紀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誕生的,這不是偶然的歷史現象,而是北京科技大學腐蝕專業學科發展的一個重要創舉,是老一代腐蝕人努力的必然,這里有著淵源深厚的學科發展背景。1978 年是春風回暖的一年,國家科委決定重建腐蝕學科組。12 月在福州三明召開了科委腐蝕學科組重組后的第一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時任院長張文奇先生被推選為副組長,另外設立了四個分組,其中鋼鐵學院教授的肖紀美先生被選為第四組組長,這個小組主要從事腐蝕電化學理論、合金耐蝕理論、高溫氧化研究。這次會議為北京科技大學高溫腐蝕學科的發展種上了一粒蓄勢待發的種子。


        同年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再次為北京科技大學高溫腐蝕學科的發展迎來了春天。在這次大會上,北京鋼鐵學院的石油化工用耐腐蝕鋼—耐高溫硫、鐵基高溫合金相分析計算方法等一系列高溫腐蝕科研項目獲獎。為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北京鋼鐵學院以此為契機,開始積極開展高溫腐蝕學科的發展。


        到了 1979 年,北京鋼鐵學院的高溫腐蝕學科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上海冶金研究所、中科院金屬和北京鋼鐵學院共同承擔了國家科委的重點課題“惡性腐蝕破壞事故機理研究”。在這個大課題中有四個子課題,其中高溫腐蝕的課題由朱日彰教授負責。在課題開展的過程中,不僅帶動了腐蝕領域諸多學科的發展,重要的是高溫腐蝕與防腐成為為北京鋼鐵學院一個重點研究領域之一。這個大課題也帶動了北京鋼鐵學院的腐蝕與防護專業由一個教研組發展成了一個系。


     

    bb

    左:李曉剛教授 右:李永坤老師

     

     

        據李老師回憶,1979 年有一事件,打開了北京科技大學建設高溫腐蝕與防腐學科發展的視野。那年冶金部組建了一個以張文奇院長為團長、石聲泰先生為副團長,劉翔聲、曹楚南、韋鎮球等五位組成的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首次出國訪問的代表團,這也是首次訪美的代表團。他們一行來到了當時世界最著名的腐蝕研究機構——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Fantana 腐蝕研究中心。當時 Fantana腐蝕研究中心及其所在的冶金系擁有三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和多位在腐蝕學科各領域中聲名卓著的名教授。其研究的重點基本集中在工程結構材料的各種環境損傷、特別是應力腐蝕、腐蝕疲勞、氫損傷和高溫腐蝕等方面。通過這次考察,不僅進行了學術和工作的交流,更是逐漸了解到美國在高溫腐蝕與防護專業發展方面的現狀、特點以及差距,同時也為北京鋼鐵學院高溫腐蝕研究領域的發展帶來了許多借鑒。


        張文奇院長回國后找李老師談話,問他是否對高溫腐蝕感興趣。李老師原本就是鋼鐵學院 65 屆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的畢業生。高溫腐蝕與防護本是一門邊緣學科,涉及到表面物理、表面化學、半導體物理等多種基礎學科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手段。這些基礎知識,李老師均在鋼鐵學院學習過,從事高溫腐蝕研究順風順水。


        于是,李老師開始英語學習,通過了英語考試后,在張院長的推薦下來到了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冶金工程系Fontana 腐蝕中心作訪問學者參與為期兩年金屬高溫腐蝕領域的研究和學習。


        在那里李老師主要研究氧化和硫化的機理,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氧化過程和硫化過程。在開展研究中,高溫顯微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器,它也叫做高溫熱臺顯微鏡,用于測量爐渣、煤灰的燒結、軟化、 融化以及流動性, 也可以定量測量樣品的燒結點、變形點、球點、半球點、流動點、接觸角、頂角等高溫物理參數。在美國學習期間,李老師和一位印度的博士共同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套高溫顯微鏡,以用于觀察金屬的氧化過程和硫化過程。談起這臺顯微鏡,李老師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這臺顯微鏡當時也曾引起了俄羅斯的關注,他們派了二位專家駐進中心進行短期考察和學習,曾用一個晚上偷偷地全拆,第二天再給裝好!”


        李老師說,40 多年前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也有些支離破碎,但是當年把自己的智慧和精力貢獻給高溫腐蝕學科的發展,既驕傲又自豪。今天他很感謝當年的張文奇院長高瞻遠矚為他確定了研究高溫腐蝕的研究方向,這為他以后從事煤化工技術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zzzzzzz.png 

        高溫腐蝕專業今非昔比

     

        高溫腐蝕又稱為煤灰腐蝕,它的涉及范圍很廣泛。


        鍋爐、反應釜、蒸餾塔、內燃機、渦輪發動機等都是在高溫下各種工業介質環境中服役的。高溫腐蝕不僅消耗金屬材料,還影響著這些生產裝備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約著它們的使用壽命,并限制了它們性能的進一步提高,無論是冶金、石油、化工、動力等基礎行業,還是代表當代尖端科學技術的航空航天、核能等工程技術,都離不開對高溫腐蝕規律的掌握和正確運用。


        40 年后,當李老師再次回到北京科技大學,走進腐蝕大樓時他感慨萬千,當年的科研條件、辦公條件鈞不能與今天同日而語。李老師回憶,高溫腐蝕與防護課題組最初的團隊成員有朱日彰、胡茂圃、黃震中老師。那時候科研經費很少,科研條件艱苦,真是一窮二白。楊德鈞教授也依稀記得,當時為了做一個高溫腐蝕的實驗,高溫課題組的老師們用天平改裝成簡陋的實驗儀器,他們把天平的一端碼上金屬放進高溫爐里進行氧化,另一端則放砝碼,用最原始的方法記錄和觀察金屬材料的高溫腐蝕氧化情況。


        李老師回憶說:“盡管高溫腐蝕學科最初是白手起家,但團隊成員同心同德,共同商議,特別是朱日彰教授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其發展殫精竭慮。為了推動學科發展,張文奇院長一方面選派教師到國外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進修、培訓,邀請國外知名專家講學、培訓。另一方面組織科研人員參加國際會議。此時北京科技大學的高溫腐蝕與防護還處于幼苗狀態,盡管稚嫩,但是各方力量都在不斷努力下,他們在摸爬滾打中獲得了最寶貴的開展高溫腐蝕研究的經驗。”


        歷史的潮流滾滾向前,當中國工業化進程中日益加劇,愈來愈多的大型工業裝置、設備處在高溫、高壓、高負荷應力、高熱流、高質流、多相流、強腐蝕性環境等苛刻的強化操作條件下運作,高溫腐蝕與防腐顯得就愈來愈重,北京科技大學的高溫腐蝕與防護學科也厚積薄發,從一棵幼苗成長為了參天大樹:高溫腐蝕學科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綜合實力方面是大大提升。如今李老師走進的腐蝕大樓,是北京科技大學的腐蝕與防護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腐蝕中心之一。這里不僅是面積達 6000 平方米的以“腐蝕樓”命名的獨立實驗大樓,各個實驗室里放置了各種實驗儀器,有環境掃描電鏡、多臺不同型號的原子力顯微鏡、高溫高壓應力腐蝕試驗機、納米壓痕儀、高溫高壓硫化氫實驗裝置等等。而高溫腐蝕與防護研究也成為北京科技大學腐蝕與防腐中心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從張文奇院長到朱日彰教授到何業東教授,高溫腐蝕發展的接力棒一代代地傳遞著,其發展也在創新中不斷地踏上新的征程。看著今日的高溫腐蝕專業發展規模和成就,李老師感慨地說:“如今北京科技大學腐蝕與防護專業的發展規模已經遠遠地超過了當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冶金學院的腐蝕中心發展情況。”正如李老師所說,今天北京科技大學在高溫腐蝕領域不但擁有自身技術,而且對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特別是何業東教授帶領其梯隊著手于研究高溫腐蝕的熱力學和動力學,不僅計算出氧化物的標準單位體積生成自由能圖,而且提出合金由外氧化向內氧化轉變的理論模型等,同時也發明和發展了多種高溫涂層保護技術。


       
    情系高溫腐蝕 難忘腐蝕與防護

     

        李老師在北京科技大學擔任過第二任金屬腐蝕實驗室主任;開過研究生課程帶過兩名學生,其中一名學生叫駱靜莉,如今已經成長為加拿大著名的防腐蝕專家,成為國際腐蝕聯盟加拿大的首席專家;他也參與過《金屬腐蝕》手冊中高溫腐蝕的翻譯工作,盡管所做的工作屈指可數,李老師回憶說:“那是一段美好的歲月。我們在艱苦的歲月中,用青春的筆觸抒寫出高溫腐蝕課題研究組創立之初的詩篇,也用青春的汗水吹響了北京科技大學高溫腐蝕與防腐學科發展的前奏。”


        離開北京科技大學后,直到 1995 年李老師又回歸到煤氣化技術研究領域。煤氣化技術是煤炭清潔高效轉化的核心技術,在十二五期間,被公認為石油化工行業最大的亮點之一,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技術上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李老師說:


        “煤氣化材料科學關鍵也涉及到防腐蝕。


        許多煤中含有硫酸鹽、鹵族元素等有害物質,在高溫氣化的過程中很容易將氣化爐腐蝕而導致停機,目前國內很多使用的煤氣化爐包括一些采用國外裝備技術,隨著發展,雖然最近幾年煤氣化技術的應用得到了顯著的發展。但是要實現‘十三五'


        目標, 清潔高效利用煤炭, 發展煤氣化技術,腐蝕防護仍然是關鍵技術之一。”


        李老師介紹,美國上世紀 80 年代也面臨著能源問題,它們很早就開展了煤氣化技術的研發,在工業化示范裝置上積累了完整的煤種氣化數據庫,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氣化用煤理論體系、配煤及配灰方案,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煤氣化技術。而目前我國煤化工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一方面高能耗、高水耗、高碳排放、劣質煤的開采等問題對煤化工發展的環境和資源約束力越來越強,另一方面基于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特點,現代煤化工腳步又不能停下來,這是中國能源戰略轉型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期間,實現煤炭資源的高效清潔轉化是我國能源革命的一個重要課題,能否擔此重任是對煤化工產業最大的考驗。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提升并完善煤氣化這一關鍵的核心龍頭技術。


        李老師認為,北京科技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已經積累了許多前沿的防腐蝕技術,把這些技術應用到煤氣化技術體系的研發之中,在中國煤氣化技術的防腐蝕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助力中國煤化工產業的健康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北京科技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的發展必會邁上新臺階!


      
      結語

     

        40 年,北京科技大學的高溫腐蝕專業在發展中,用時代的濃墨重筆創作出了一幅幅生動的科技畫卷,畫卷中幾代科研人員相濡以沫、同心同德,用心血和汗水澆筑出了高溫腐蝕研究在時代發展中的風華,讓我們記住他們,記住那些如歌的歲月。

     

        人物簡介

     

    dd

     

     

        李永坤,浙江人,1965年畢業于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物理化學專業。1974年北京科技大學金屬腐蝕教研組工作。1979年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Fontana腐蝕中心作訪問學者兩年,1981年回國后在北京科技大學金屬腐蝕教研組工作。曾承擔過北京科技大學金屬腐蝕實驗室主任,研究生導師,中國腐蝕協會高溫腐蝕協會委員等。在美國訪問學者期間,曾與當時美國高溫氧化學術權威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 在线亚洲精品第一 | 亚洲欧美综合少妇 | 亚洲性爱女色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国产专区99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ⅴ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