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科技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我國航空航天科技事業 40 多年的蓬勃發展,集中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成就,生動印證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飛行器的設計不斷地向材料科學提出新的課題,推動航空航天材料科學向前發展;各種新材料的出現也給飛行器的設計提供新的可能性,極大地促進了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
航空航天材料的進展取決于下列三個因素:①材料科學理論的新發現:例如,鋁合金的時效強化理論導致硬鋁合金的發展;高分子材料剛性分子鏈的定向排列理論導致高強度、高模量芳綸有機纖維的發展。②材料加工工藝的進展:例如,古老的鑄、鍛技術已發展成為定向凝固技術、精密鍛壓技術,從而使高性能的葉片材料得到實際應用;復合材料增強纖維鋪層設計和工藝技術的發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優特性,從而使復合材料具有“可設計性”,并為它的應用開拓了廣闊的前景;熱等靜壓技術、超細粉末制造技術等新型工藝技術的成就創造出具有嶄新性能的一代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和制件,如熱等靜壓的粉末冶金渦輪盤、高效能陶瓷制件等。③材料性能測試與無損檢測技術的進步:現代電子光學儀器已經可以觀察到材料的分子結構;材料機械性能的測試裝置已經可以模擬飛行器的載荷譜,而且無損檢測技術也有了飛速的進步。材料性能測試與無損檢測技術正在提供越來越多的、更為精細的信息,為飛行器的設計提供更接近于實際使用條件的材料性能數據,為生產提供保證產品質量的檢測手段。一種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只有在這三個方面都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才有可能應用于飛行器上。因此,世界各國都把航空航天材料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
一個航空航天大國需要的是創新,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目前,我國航空航天工業的總體產出同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在航空制造領域,我國每年要進口百余架的大型客機,大量航空發動機依賴進口;在航天領域,我國航天器制造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衛星通訊也主要依靠外星。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所以國家要多培養創新型人才, 加強預先研究和技術基礎建設, 集中力量攻克重大關鍵技術,掌握核心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同時加強技術基礎建設,擴大國際合作,繼續保持中國航空航天工業的發展勢頭。相信我國的航空航天工業的未來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