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組織專家組在北京對北京科技大學和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核電站蒸汽發生器690合金管組織與性能調控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成果進行了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690合金管微區腐蝕電化學評價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核電用蒸汽發生器傳熱管堆外(高溫、高壓、高流速)模擬裝置填補了國內空白,解決了我國核電發展中材料研發的關鍵難題之一,為690合金管國產化和長壽命安全運行奠定了基礎。
會議現場
國家新材料發展咨詢專家委員會主任干勇院士擔任本次鑒定委員會主任,國家新材料發展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謝建新院士,中科院院士、航發集團621所曹春曉研究員擔任副主任。中船重工七二五所陳光章研究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建華教授、清華大學白新德教授、中核核電運行管理公司張維高級工程師等為專家組成員。項目組成員北京科技大學李曉剛教授、肖葵研究員、程學群研究員,以及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李成濤高級工程師等出席了本次會議。
李曉剛教授代表項目組對《核電站蒸汽發生器690合金管組織與性能調控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進行了總結性匯報。鑒定委員會聽取了匯報,審閱了相關材料,一致認為,項目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微區電化學腐蝕失效評價技術,應用于新一代690合金管的研發;獲得了碳含量、冷軋工藝和熱處理工藝對690合金管的微觀組織影響規律以及微區腐蝕電化學作用機制,獲得了新一代690合金管的合金成分、冷軋工藝和熱處理工藝等最佳冶金制備工藝,為第三代國產690合金管的研發、批量生產和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首次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用蒸汽發生器傳熱管堆外(高溫、高壓、高流速)模擬裝置,發展了應力腐蝕性能評估和服役安全評價技術,為核電用690合金管國產化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李曉剛教授在作匯報
能源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是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環。“十三五”期間,大力發展核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勢在必行。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將核電作為重要行業和經濟增長點。在新一代壓水反應堆核動力裝置中,蒸汽發生器傳熱管承擔著一、二回路的能量交換和保證一回路壓力邊界完整性的重要功能,傳熱管的可靠性直接影響到核動力裝置的技術性能和安全性。目前幾乎所有新設計和在建核電站的蒸汽發生器都選用690合金管材為傳熱管,而我國不能實現該材料的國產化,需要大量進口,嚴重制約著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
該項目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能源局專項和多項企業橫向課題支持下,歷時六年完成。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