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學術期刊發展的新機遇——職稱制度改革對學術期刊的影響
    2017-12-01 09:55:32 作者:張澤青,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來源:《編輯之友》2017年第10期 分享至:

       1.jpg

     

        2017年1月8日,新華社發出通稿: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文件”)。“文件”提到,職稱改革重點改革“唯論文、唯資歷、唯學歷”的職稱評定制度。在現行的職稱評定制度施行多年之后,有關部門發現了這一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病。自2015年以來,陸續有一些中央和地方的主管部門出臺了政策,調整了本行業、本地區職稱評定的條件。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大多數省份和一些評定職稱的“重災區”仍沒有動靜。中辦、國辦聯合印發的這個文件,是落實習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有力舉措。“文件”從國家政策的層面提出了對現行職稱制度進行改革的具體要求,從根本上解決了全國目前在職稱評定方面急需解決的問題,并將會對前幾十年職稱評定中不合理因素導致的下游產業鏈之一的學術期刊的諸多問題產生影響。


        學術期刊將會對所發論文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核

     

        “文件”指出:“對通過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一律予以撤銷。”對學術造假實行“一票否決”,這是對發表學術論文的作者的嚴格要求,也同樣是對學術期刊的要求。試想,如果一本期刊所發學術論文被發現有相當數量質量不高,或存在抄襲、造假等學術不端問題,這本期刊的稿源就會越來越少、質量會越來越差。所以,學術期刊對論文的內容須嚴格把關審核,盡量保證期刊所發表的學術論文不出現上述問題。


        目前很多學術期刊都使用“知網”“萬方數據”等開發的期刊學術不端檢測系統,對收到的稿件進行檢測。與此同時,廣大讀者也對學術期刊發表的文章進行檢測,這些年已有不少名校、名人的抄襲、造假論文被曝光,有的由被抄襲的作者發現,有的被認真研究學問的讀者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家職稱制度的改革,更多被收錄在各種學術論文數據庫中的造假論文將會被發現,通過論文造假而獲得學位、職稱的人將會被追究,并依法依規撤銷其學位和職稱,而發表大量造假論文的期刊也將面臨不斷撤稿、誠信度下降、來稿量不斷減少的困境。所以,從現在起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稿件的審核與嚴格把關,不失為亡羊補牢之舉。


        某些行業的學術期刊將面臨“無米下鍋”的局面

     

        “文件”指出:“初級、中級職稱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的專業不再進行相應的職稱評審或認定。”也就是說,過去一些要評初級、中級職稱的有發表論文要求的專業,今后只要參加全國性的統考并取得合格的成績,不必發表論文就可獲得相應職稱。這樣一來,這類專業的學術期刊收到的稿件基本上就是要參評高級職稱的作者的論文了,來稿的數量將會大大減少,當然質量會有所提高。過去為了滿足本行業從業人員和高校師生評職稱、拿學位必須發表論文的需求,各行各業的學術期刊總有供不應求的趨勢,現在國家政策發生變化,某些行業的學術期刊將面臨“無米下鍋”的局面。一些發表低端論文的期刊必須未雨綢繆,或盡快提高學術水平,盡量發表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或及時調整期刊的業務范圍,不在一棵樹上吊死。相信隨著國家職稱改革步伐的加快,今后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行業采取“以考代評”的方式來解決初級、中級職稱的評定問題。所以,相關領域的學術期刊應當早做準備。其實,初級、中級職稱的科研人員,并非產生科研成果的主力,要求在校學生和各行業初級、中級職稱的人必須發表論文就是不科學、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政策導致大量的低水平“學術論文”充斥在大量的學術期刊上,不但浪費了寶貴的期刊資源,也降低了國家學術期刊的整體水平,以致出現了為數不少的作者的學術不端行為以及社會上灰色的論文產業鏈等敗壞學術風氣、跌破道德底線等非正?,F象。


        論文甄別、評價機構將逐步取代期刊評價機構

     

        與“核心期刊”概念被異化的原因相同,不管職稱評定制度如何改革,具體工作還是要各單位的人事部門來操作,要求人事部門干部具備評價學術論文的水平和質量的能力,明顯是不現實的。過去職稱評定部門依靠“核心期刊”“SCI”之類的名單,只要發表在其認可的期刊名單上的論文,就是優秀的論文,作者就可獲得職稱。聽起來很荒誕,但這么多年許多單位的人事部門就是這么操作的,畢竟這種辦法要比請本單位或外單位的幾位專家坐在一起評審論文要公平可靠一些,于是他們放心地把評價工作轉移給了“核心期刊”的編輯。


        職稱評定制度改革之后,過去唯論文、唯論文數量的局面將大大改觀,轉變為要求論文質量,即要求申請評職稱的人員提供自己的代表作,此時可能每個人提交給評審委員會的論文都是發表在所謂“核心期刊”“SCI”期刊上的了。于是,對于論文的評價也就無法老調重彈,為對評審工作負責,對參評人員負責,保證評職稱的工作公正、公平,必須對參評論文進行嚴格的審核,給予公正的評價。


        社會的需求必然導致相應的產業服務機構產生,在職稱評審制度改革過程中,對于學術論文進行查重辨偽、質量評估的機構將應運而生。前者如知網、萬方等機構已有比較成熟的操作模式,只要將服務對象由期刊編輯部變更為職稱評審單位即可。后者實際上也已有一些單位在操作了,通過設計一些計量化的指標,確定一些評價論文的標準,然后按照這一標準對論文進行評價。


        這種論文評價的優勢在于評價標準一致,由第三方操作,所有指標公開透明,保證了評價結果的可靠、可信。但也有不足之處,對于一些冷僻專業的論文,用他們的標準可能不好評價。


        總而言之,可能在幾年之后,時下炙手可熱的期刊評價機構和期刊評價活動會降溫,而為社會提供服務的論文查重辨偽機構和評價機構則會應運而生。


        這種機構須以強大的、海量的學術論文數據庫為背景,有各行業權威人士的支持與肯定,須有被社會廣泛認可的論文評價標準,最好能夠被政府部門認可(是認可,不是指定),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提供有償服務。這是一項創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事業,國外似乎沒有可以借鑒的先例。


        學術期刊的頁碼將會大大增加

     

        “文件”指出:“推行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研究成果和創作作品質量,淡化論文數量要求。”代表作制度可以說是“文件”的一大亮點,是人才評價機制科學發展、科學管理的明智舉措。


        可以想象,今后科研人員不必為滿足單位發表論文的數量要求去粗制濫造論文,不必把一篇論文分拆為幾篇發表,也不必去抄襲、剽竊別人的作品等,而是轉變為認真扎實地做好科研工作,精雕細刻地撰寫自己的代表作。代表作制度可導致科研方式、論文寫作方式發生很大的變化,使得科研工作和學術論文的寫作真正回歸其本來面目。


        既是“代表作”,就要保證質量,作者會精心寫作,認真打磨,直到自己(包括導師)滿意為止。而且代表作如果只有一兩頁紙的話,似乎也拿不出手,一定要盡量厚重、有質量、有分量,這樣一來,投到學術期刊的代表作就會是比較長的文章、是重頭稿件。作為應對措施,學術期刊也要及時增加頁碼,以適應這種變化。


        當然,在數字化時代,傳統出版物也應當與時俱進,從技術操作層面來說,目前學術期刊出版數字版已不成問題,如果職稱評定單位認可發表在期刊數字版上的論文可參評職稱的話,傳統學術期刊不但不必增加頁碼,甚至不必出版紙質期刊。實際上,這些年紙質學術期刊的發行量一直在下降,不是讀者減少了,而是大家都到網上去搜索、閱讀數字期刊了。傳統的紙質學術期刊除了一些單位訂購,就是提供給作者樣刊,供他們參評職稱之用。


        高質量的學術期刊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受惠于代表作制度者,應是高質量的學術期刊。首先,作者的代表作如果能夠發表在國內外公認的一流水平的學術期刊上,順利通過職稱評審就沒什么問題了。


        可以預見,這個制度一旦開始實施,優秀學術期刊的來稿量必然會成倍地增長,刊物可優中選優,期刊的質量一定會不斷提高。其次,習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要求將通過具體的制度逐步得到落實,大量的優秀論文將不再發表到外國的學術期刊上,而是發表在國內的刊物上,對于提升我國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具有積極的、重要的意義,是增強國民文化自信的具體表現。再次,代表作制度實施后,粗制濫造、質量不高的學術論文的數量將會大大減少,倒逼現有的學術期刊必須規范編輯流程,嚴格選稿、審稿,努力提高刊物的質量,否則不但過去敞開口袋收取的版面費沒有人繳納了,連像樣的稿件都可能收不到了。


        職稱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優化學術期刊的結構

     

        職稱制度的改革、代表作制度的實施,不但有利于優秀的學術期刊不斷提高質量,更有利于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對現有的五六千種學術期刊進行洗牌,淘汰一批質量不高、定位不夠準確、低水平重復的學術期刊,逐步優化學術期刊的結構。


        實施代表作制度,顯然更有利于定位精準的專業學術期刊,而不利于刊發多學科文章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畢竟綜合性的學術期刊在審核多學科專業文章來稿的能力方面不如定位精準的專業學術期刊有優勢。為了生存發展,一部分綜合性的學術期刊也將會重新定位,轉型為精準定位的刊物。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图片区 | 一道本国产精品久久 |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 中文亚洲欧美乱码在线观看 | 午夜在线播放免费人成年 | 亚洲天堂性AV在线 |